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巩固卷(一)-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折腾(zhē) B.蚂蚁(mà) C.旋风(xuàn) D.一溜烟(liù)
2.下面词语中,选择字形有误的一项( )
A.幻想 B.形壮 C.飞翔 D.耿耿于怀
3.“________,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横线处应填词语( )
A.噌的一下 B.咔嚓一声 C.扑通一声 D.嗖的一声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馒头没熟,还要再蒸十分钟。②平时很熟的歌曲,上台表演时却忘词。
B.①棉花糖甜甜的味道真让人难忘。 ②妈妈做的红烧肉,味道特别香。
C.①《昆虫记》里的故事很有意思。 ②弟弟扮鬼脸,真是太有意思啦!
D.①超市里摆满了新鲜的水果。②我去菜地摘了一篮新鲜的青菜。
5.下列题目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B.《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C.《推开窗子看见你》 D.《胖驴和瘦马》
二、书写
6.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太空藏着多少啊!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从未过对的探索,用一次次着,中国航天人不会自满,他们将干劲十足,继续逐梦深空,向世界中国的实力。
三、判断题
7.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玲珑娇软的肥皂泡四散分飞。 ( )
(2)几个小朋友相约去图书馆,他们都信守诺言,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 )
(3)班会课上,班长发表演讲时窃窃私语。 ( )
(4)探险小队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神秘的小瀑布。 ( )
四、填空题
8.请根据情境补全句子。
(1)一身 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关于节日的诗句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王维在重阳节发出“ , ”的感叹,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元日》中“ , ”描绘了春节时爆竹齐鸣、春风送暖的景象,写出了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
(3)恰当运用名言,可以增强说服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当我犯了错误不敢面对时,老师说:“人谁无过? , ”。俗话说,“ ,焉得 ”,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发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每道题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雨伞下的爱
①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放学铃声刚响,天空就像被捅破的水袋,雨水哗啦啦地往下倒。我站在教室门口不敢出去,忽然看见妈妈举着——把墨绿色的雨伞,正在校门口向我招手。
②我飞快地钻到伞下。妈妈一手撑着伞,一手搂着我往回走。雨点打在伞面上。像在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走着走着,我发现妈妈的右肩膀湿了一大片。
③妈妈把伞让给了我,自己的衣服都淋湿了!我着急地踮起脚尖,想把伞往妈妈那边推。妈妈却轻轻按住我的小手,笑着说:“没关系,大人不怕雨。”
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就长大了。那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妈妈去医院体检,我拿着新买的红伞去医院接她。我一手撑着伞,一手小心地扶着妈妈往回走。
⑤“你把伞往自己那边打一点,”妈妈突然停下来,着急地说,“别淋感冒了!”我看着她担心的样子,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就学着妈妈当年的语气说:“没关系,大人不怕雨。”
⑥雨伞下,我和妈妈的笑声融在雨声里,就像当年一样快乐。
9.课文讲了关于雨伞的两件事,其中第二件事发生在(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0.第②自然段中“一首欢快的曲子”指的是( )
A.妈妈来接“我”时,“我”唱的曲子
B.“我”感到幸福,听着雨声像欢快的曲子
C.有人喜欢这场大雨,在雨中弹奏的曲子
D.接到“我”之后,妈妈唱的曲子
11.第⑤自然段中,“小时候的事”指的是“我”小时候( )
A.淋雨后感冒的事 B.妈妈雨天接“我”的事
C.放晚学遇雨的事 D.妈妈让伞给“我”的事
12.对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妈妈对“我”说的。
B.句中的“大人”指长大了的“我”。
C.“我”已经长大了,让伞给妈妈是应该的。
D.这句话是说,妈妈让伞给“我”是应该的。
13.第⑥自然段中,妈妈笑的原因是( )
A.妈妈体检没查出毛病,非常开心。
B.“我”没有淋到雨,妈妈很快乐。
C.“我”学着妈妈说话,妈妈觉得有趣。
D.妈妈感受到“我”的孝心,心里很甜。
阅读,思考后面的问题,每道题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云朵乖乖变面包
①清晨,小兔面包师发现她的揉面盆里躺着一朵胖乎乎的云。“准是昨晚忘了关窗户!”摸着软绵绵的云朵,喜欢创新的小兔突然有了主意。
②“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小兔兴奋地念着自创的魔法口诀,把云朵揉成面团。随着烤箱“叮”的一声响,金黄色的面包居然扑棱着翅膀飞了起来!“会飞的面包!”小兔惊喜地追着面包满屋跑,可面包撞碎在吊灯上,面包屑撒了一地。
③小兔有些失望,但并不灰心。第二天,她特意在云朵面团下面垫了一片会唱歌的薄荷叶。“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这次的面包出炉时会唱《摇篮曲》,可惜调子跑得像打呼噜。顾客们笑着打趣道:“这面包真有意思,唱支《摇篮曲》,竟把自己唱睡着了!”
④小兔并不介意,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第三天,她把沾着彩虹露珠的野草莓揉进云朵面团。“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当烤箱门打开时,每个面包都在咧着月牙般的小嘴笑。最神奇的是,愁眉苦脸的小刺猬只咬了一口,就立刻变得活泼开朗了,还会给大家讲笑话呢。从此,镇上的小动物都爱来买“微笑面包”,大家都夸小兔是最棒的面包师。
⑤现在,面包房的窗户总是敞开着。小兔说:“要留个通道给新的梦想住进来呀!”夜风吹过时,屋檐下的风铃就会轻轻地唱:“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
14.下列选项中,不是小兔发明的一项是( )
A.飞行面包 B.唱歌面包 C.微笑面包 D.彩虹面包
15.第③自然段中,顾客那句话的意思是( )
A.夸面包唱的歌很好听 B.说面包唱歌不好听
C.夸小兔唱的歌很好听 D.说小兔创新不成功
16.第①~④自然段中,小兔的心情经历了几次变化。在下面的括号中依次应该填入( )
兴奋→( )→( )→自信
A.失望 惊喜 B.惊喜 失望
C.惊喜 生气 D.生气 失望
17.对第⑤自然段中“新的梦想”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更多的神奇云朵 B.更多的新式面包
C.更多的新式食品 D.更多的创造发明
18.下列选项中,概括小兔特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喜爱美食、爱交朋友 B.勇于创新、不怕失败
C.勇于尝试、不怕嘲笑 D.爱惜粮食、不怕吃苦
六、书面表达
19.童年是充满想象的,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下面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编写一则童话故事。注意:围绕中心意思,想象合理,把细节写生动,把感受写具体,不少于300字。
①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②会飞的蜗牛 ③小树的烦恼
题目:
《暑假复习巩固卷(一)-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B A C
1.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B.蚂蚁(mà)——mǎ;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B.形壮——形状;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拟声词和选词填空。
A.“噌的一下”通常用来形容速度很快地擦过或突然发出的短暂而尖锐的声音,一般用于描述物体快速移动时与空气摩擦或碰撞产生的声音,比如“他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该词不适合描述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
B.“咔嚓一声”常用来模拟物体断裂、破碎时发出的清脆声音,树枝被积雪压断时,会发出清脆的断裂声,“咔嚓一声”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种声音,所以该选项符合要求。
C.“扑通一声”一般用来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时发出的声音,比如“他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与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特点不符,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
D.“嗖的一声”通常用来形容物体快速飞过时发出的声音,比如“子弹嗖的一声从耳边飞过”,不能用于描述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A.食物加热到可食用的程度/对事物了解得透彻、熟练;
B.均指食物的滋味;
C.均指有趣味;
D.均指刚生产、刚收集的,未变质的;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和标题的含义。
A.结合所给题目,大和小是反义词,大: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跟“小”相对。
B.结合所给题目,大方和小气是反义词,大方: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小气:吝啬、胸襟不宽、气量小。
C.结合所给题目,“推开窗子”只是描述了一个动作行为,此题目中不存在意思相反的词语。
D.结合所给题目,胖和瘦是反义词,胖:人体内含脂肪多,跟“瘦”相对。
故选C。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本题“秘、密、停、智、慧、迹、骄、傲、展”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1)√
(2)√
(3)×
(4)√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玲珑:形容东西精巧细致。娇软:娇嫩柔软。肥皂泡的特点是轻巧、易碎,用“玲珑娇软”描述很贴切,词语运用正确。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信守诺言:遵守承诺。小朋友们准时到达约定地点,体现了他们说到做到,词语使用恰当,运用正确。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窃窃私语:指私下小声说话,通常用于形容别人在偷偷议论。但班长是演讲者,应该大声讲话,而不是自己小声私语。词语与语境矛盾,词语运用不正确。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翻山越岭:表示翻过山丘、越过山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探险小队寻找瀑布的过程很符合这个意思,词语运用正确。
8. 乌黑 翅膀 凑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不入虎穴 虎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诗词名句的理解。
(1)书写时注意“黑、翅、膀、凑”的正确写法。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描绘出异乡漂泊的孤独境遇,刻画了传统节日里倍加强烈的乡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这两句诗描绘了新年到来,旧年过去,一切都焕然一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书写时注意“能、善、莫、焉、虎”的正确写法。
9.A 10.B 11.D 12.C 13.D
【导语】这篇《雨伞下的爱》通过两代人在雨中的温情互动,展现了母爱的传承与回馈。作者巧妙运用双线叙事结构,以墨绿与红两把雨伞为意象,形成童年与成年的时空呼应。文中“雨声如曲”的比喻生动传神,将自然声响转化为情感韵律。母亲让伞的细节描写和“大人不怕雨”的重复对白,既凸显无私母爱,又暗含子女反哺的成长主题。结尾雨声中的笑声,以通感手法将亲情温暖具象化,余韵悠长。全文语言质朴却情感丰沛,展现了中华家庭伦理中双向奔赴的亲情之美。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文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第①-③段),夏天的一个雨天事件,妈妈接“我”放学时,将雨伞倾斜向“我”,自己的右肩被淋湿,却笑着说“大人不怕雨”。
第二件事(第④-⑥段),春天的雨天事件:长大的“我”接妈妈回家,主动将伞倾向妈妈,并模仿妈妈当年的语气说“大人不怕雨”。
文中第④自然段明确提到“那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表明第二件事发生在春天。
故选A。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在第②自然段的情境中,妈妈来接“我”,“我”在妈妈的关爱下感到幸福,此时雨点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在“我”听来像欢快的曲子。这是比喻手法,表现孩子在妈妈保护下的幸福感,将雨打伞面的声音比作欢快乐曲。文中并没有提到“我”或妈妈唱曲子,也没有说有人在雨中弹奏曲子。
故选B。
1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⑤自然段中“小时候的事”对应前文第②-③自然段描述的妈妈撑伞接“我”,把伞让给“我”,自己衣服淋湿的事。
故选D。
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此时“我”已经长大,学着妈妈当年说“没关系,大人不怕雨”,是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像妈妈当年照顾“我”一样,把伞让给妈妈。
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第⑥自然段的情境中,“我”长大了去接妈妈,还学着妈妈当年的语气说话,把伞让给妈妈,妈妈感受到了“我”的孝心,心里很甜,所以笑了。文中未提及妈妈体检没查出毛病,也不是因为“我”没淋到雨,更不是单纯觉得有趣。
故选D。
14.D 15.B 16.B 17.D 18.B
【导语】《云朵乖乖变面包》以奇幻想象讲述小兔用云朵做面包的故事,情节活泼,三次发明串联起创新、坚持与成长,借童趣传递勇于尝试、不惧失败的精神,语言生动,如会飞、唱歌的面包,让童话充满魔法与温暖。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A.第②段“随着烤箱‘叮’的一声响,金黄色的面包居然扑棱着翅膀飞了起来!‘会飞的面包!’小兔惊喜地追着面包满屋跑”可知小兔发明了飞行面包。故正确。
B.第③段“第二天,她特意在云朵面团下面垫了一片会唱歌的薄荷叶。‘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这次的面包出炉时会唱《摇篮曲》”可知小兔发明了唱歌面包。故正确。
C.第④段“第三天,她把沾着彩虹露珠的野草莓揉进云朵面团。‘揉呀揉,云朵乖乖变面包!’当烤箱门打开时,每个面包都在咧着月牙般的小嘴笑……从此,镇上的小动物都爱来买‘微笑面包’”可知小兔发明了微笑面包。故正确。
D.第④段“第三天,她把沾着彩虹露珠的野草莓揉进云朵面团”,文中只是说用了沾着彩虹露珠的野草莓做原料,做出的面包叫微笑面包,未提及发明彩虹面包,所以彩虹面包不是小兔发明的。故错误。
故选D。
1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
A.第③段“这次的面包出炉时会唱《摇篮曲》,可惜调子跑得像打呼噜。顾客们笑着打趣道:‘这面包真有意思,唱支《摇篮曲》,竟把自己唱睡着了!’”可知从“可惜调子跑得像打呼噜” 能看出面包唱歌并不好听,不是夸好听。故错误。
B.“调子跑得像打呼噜”说明面包唱歌跑调、难听,顾客说“唱支《摇篮曲》,竟把自己唱睡着了”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实际是在说面包唱歌不好听。故正确。
C.第③段“这次的面包出炉时会唱《摇篮曲》”,文中是面包会唱歌,不是小兔唱歌。故错误。
D.第③段“小兔并不介意,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顾客的话主要是针对面包唱歌难听,没有否定小兔创新不成功,小兔自己也没因顾客话否定创新。故错误。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②段“‘会飞的面包!’小兔惊喜地追着面包满屋跑”,说明第一次做面包(飞行面包)成功飞起时,小兔心情是惊喜,所以第一个空对应“惊喜”。
第③段“小兔有些失望,但并不灰心”,因为第二次做的唱歌面包调子跑了,效果不好,小兔心情变为失望,所以第二个空对应“失望”。
故选B。
17.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A.第①段“清晨,小兔面包师发现她的揉面盆里躺着一朵胖乎乎的云”可知云朵是发明的原料,但“新的梦想”是抽象的精神追求,不是具体的云朵。此选项停留于表面原料。故错误。
B.第②—④段“飞行面包、唱歌面包、微笑面包”可知新式面包是发明的结果,但“新的梦想”强调“创造的过程与精神”,而非单纯追求面包样式。此选项窄化了“梦想”的内涵。故错误。
C.全文围绕“面包发明”展开,未提及“其他新式食品”。此选项超出文本范围。故错误。
D.第①段“喜欢创新的小兔突然有了主意”;第②—④段“三次发明面包”的过程(飞行→唱歌→微笑);第⑤段“要留个通道给新的梦想住进来呀”,结合前文“创新发明”的核心行为,“新的梦想”指延续“创造发明”的精神,探索更多可能性。此选项贴合文本“创新探索”的主旨。故正确。
故选D。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A.文中仅写“小兔做面包”,未提“喜爱美食”(做面包是职业/爱好,非“喜爱美食”);也无“交朋友”的情节。此选项无文本依据。故错误。
B.创新,第①段“喜欢创新的小兔”;第②—④段“三次发明独特面包”(飞行、唱歌、微笑),每次都有新创意;不怕失败:第③段“有些失望,但并不灰心”;第④段“并不介意,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可知失败后继续尝试,最终成功。此选项精准概括文本核心行为与精神。故正确。
C.第③段“顾客们笑着打趣”是“善意打趣”,非“嘲笑”;小兔的核心特质是“创新”,“尝试”是创新的表现,但“不怕嘲笑”无明确情节支撑(顾客未否定创新)。此选项关键词“嘲笑”与文本不符。故错误。
D.全文围绕“发明面包”展开,未提“爱惜粮食”(做面包是创造,非节约);“不怕吃苦”的情节也未体现(发明过程是趣味尝试,无“吃苦”描述)。此选项无文本依据。故错误。
故选B。
19.例文一: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方脸公公住在方方正正的石头房子里,家里的桌子、椅子,连切菜的案板都是四四方方的。圆脸婆婆住在开满圆形小花的院子,她的瓷碗、镜子,连养的小花猫脸蛋都是圆嘟嘟的。
一天,方脸公公嫌院子里的圆形石墩“硌得慌”,想换成方形的;圆脸婆婆觉得屋里的方桌“太生硬”,要改成圆形的。两人谁也不服谁,吵得院子里的方砖、圆花都低下了头
夜里,一阵怪风吹过,方脸公公的方形物件全变成了圆的,他端起圆碗喝汤,汤“哗啦啦”洒了一身;圆脸婆婆的圆形家具全变方了,她坐在方凳上,差点被硌得跳起来。两人互相看着对方的狼狈样,忍不住笑了。
第二天,他们把石墩和方桌摆在一起,发现方形的稳重、圆形的柔和,搭配起来特别好看。从此,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学会了欣赏不同形状的美,连他们的笑声,都有方有圆,在院子里甜甜地打转。例文二:
会飞的蜗牛
蜗牛,想必小朋友都见过:软软的身体,加上一个又圆又硬的壳,爬起来慢条斯理至极。可以说,蜗牛是天底下爬得最慢的动物,没有之一。但是,这一天,蜗牛加速了……
一个阴天,蜗牛一家子出来散步,排成一队,井然有序地缓缓移动。突然,一只萤火虫从天而降,这下蜗牛们可要遭到灭顶之灾了!送到嘴边的美食,萤火虫怎么会放弃?萤火虫傲慢地说:“慢牛,你们这也叫爬?还是乖乖投降吧,我可以让你们死得体面些!”而蜗牛们并不理睬这个外来客,依然往前爬着。萤火虫恼羞成怒,伸出尖尖的前腭,像以往一样打算向一只蜗牛刺去。这时,神奇的事发生了,蜗牛们一个急闪身,躲过了萤火虫的袭击。萤火虫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眼花了,又赶紧飞过去,用尖尖的前腭继续向蜗牛们刺去。但蜗牛们接下来的表现让萤火虫更加目瞪口呆,它们快速地闪到一边又腾空而起,乖乖,蜗牛竟然会飞了!萤火虫刺了个空,打了个踉跄,大为恼火。本想把蜗牛置于死地,结果自己出了洋相。再回头看蜗牛,它们还轻盈地在半空中跳舞,白云仿佛成了它们表演的舞台……未得逞的萤火虫只得悻悻地离开,它怎么也不明白平时慢腾腾的蜗牛怎会飞?
敌人离开了,蜗牛们继续回到地面,这时蜗牛妈妈说:“孩子们,经过这一战,我们更要相信自己——小个子大能量,‘慢牛王’也能飞翔!让我们继续练习吧!气沉丹田、运气、呼吸、飞!”
天空中,成群的蜗牛在练习飞翔,真是一道神奇的景观。例文三:
小树的烦恼
山坡上的小树总皱着“眉头”——它的树叶太密啦!阳光照不进来,树干里的水分“憋”得难受;风想穿过树枝,却被叶子撞得“呼呼”叫。小鸟想在枝头搭窝,也被树叶“推”到了隔壁树。
小树向风婆婆诉苦,风婆婆说:“把树叶送些给需要的朋友呀!”可小树舍不得,觉得树叶少了不好看。直到一场暴雨袭来,密树叶兜住雨水,把小树压得差点折断!
暴雨过后,小树终于愿意“分享树叶”。它把树叶送给做草帽的小松鼠,送给当雨伞的小蚂蚁,送给想做标本的小花鹿……树叶变少了,阳光暖暖地抱住树干,风在枝丫间欢快地跳舞,小鸟也带着“树叶装饰的新窝”搬了回来。
现在,小树明白了:少一些“负担”,多一些分享,烦恼会变成快乐,自己也能长成更自在的模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习作能力。
认真审题可知,本题为三选一题目,从所给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来编写童话故事即可。可以结合自己对事物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想象他们会经历什么事情,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用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题目一:《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可聚焦“形状差异→冲突→和解”逻辑,锻炼用童话展现“包容不同、互补美好”的主题,抓住角色性格与物品特点的关联进行创作。要合理进行想象,写清楚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
开头:根据所选题目,引出文中的要写的事物。
中间:聚焦“形状差异→冲突→和解”逻辑,写清楚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经历的事,发生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结尾:点明主旨。
题目二:《会飞的蜗牛》可围绕“蜗牛想飞”展开,想像蜗牛从“不会飞”到“会飞”前后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开头:点题,引出要写的事物。
中间:展开合理想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蜗牛从“不会飞”到“会飞”期间发生的事件,可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
结尾:点题,总结全文。
题目三:《小树的烦恼》要以“小树的烦恼”为线索,围绕“小树的烦恼”展开一系列合理想像。可设计“学会分享、放下执念” 的成长主题,设定小树的烦恼是什么,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锻炼用童话讲“烦恼→解决→感悟”的完整逻辑。
开头:根据所选题目,引出要写的事物。
中间:按照“烦恼→解决→感悟”的完整逻辑,写清楚小树从开始烦恼到解决烦恼再到感悟的过程。
结尾: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