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 走月亮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4 14: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走月亮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学情分析: 本文充满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富有特色,尤其是排比句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以读促悟,自然激发学生的感情,由景到人,由此及彼,体会景情,传递亲情。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认“鹅、卵、俗、跃、穗”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③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④审美创造: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思政元素:通过月光意象与亲情漫步的交织,传递家庭温情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培养守护生活诗意、赓续民族生活智慧的责任意识,激发以家国共情观照自然之美、促进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自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1.学生体会自己与妈妈在一起时浓浓的亲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回忆,让学生感受并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词学习。(2)通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2.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 穗: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huì”; 3.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出示会写字:牵 鹅 卵 哦 填 庄 稼 俗 跃 ,重点指导生字:鹅:“鹅”“哦”都是单韵母音节,有相同部件“我”; 卵:“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读成“mǎo”;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 3.学生读课件上的词语并理解。 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写法等来加强他们对字的记忆。
教学环节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1)再次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从读中弄懂文意,并概括课文内容。(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在田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听写本课词语。 提升作业: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
八、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课题 2.走月亮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语言运用: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③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④审美创造: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播放《月亮船》这首歌曲,引出课文。 2.听完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 板书课题:《走月亮》 1.学生听《月亮船》这首歌曲。 2.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谈体会,各抒己见。(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歌曲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作者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 3.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4.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1)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2)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2.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3.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让学生们从说、体会中感受“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环节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小组讲。 2.小组推荐代表谈感受,全班交流。 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教学环节四:小练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2、课堂小结 1、学生练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学习本课,体会到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培养学生的文笔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小练笔。 提升作业: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任选一篇谈感受。
六、板书设计: 2.走 月 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美好景色 闻到:阿妈的气息 浓浓亲情 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到文章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少数学生对第8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所蕴含的内容难以想象出来,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启发,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改进措施:这篇课文的画面感较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