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5: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1)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母亲啊,你就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 )。
(3)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地睡不了觉。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终不愿意。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分歧 瘫痪 憔悴 抖擞精神
B.决别 嘹亮 脸颊 花枝召展
C.欹斜 贮蓄 沧海 呼朋引伴
D.惭愧 鱼塘 萧瑟 各得其所
3.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学雷锋志愿活动,使七(1)班的少先队员们懂得了助人为乐的意义。(将“懂得了”改为“明白了”)
B.我们要保护麻雀、喜鹊、白鹤、蝙蝠等鸟类。(删去“蝙蝠”)
C.中秋晚会开始了,许多城市里的明星纷纷登台献艺,观众们享受到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将“许多”和“城市里的”互换位置)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在句末加“意识”)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生命,需要珍藏。珍藏一句劝告, ;珍藏一份付出, ;珍藏一回教训, ;珍藏一次挫折, 。
①人会变得睿智 ②人会变得无私 ③人会变得谦和 ④人会变得奋进
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在《咏雪》中,谢太傅问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陈太丘时,元芳说了这样的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9.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语参与。
(1)小语收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诗文、名言等,你认为不妥的一项是( )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D.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小语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你推敲后发现用词不妥的一项是( )
敝班将于11月8日(周二)下午3点到5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同学们将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敝班 B.莅临 C.拙见 D.赐复
(3)活动最后,同学们在班级种植地一起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小树苗立在地里的画面像极了篆文中的——
A.由此,你给班级种植地起了个有寓意的名字。
名字: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使小树苗健康成长,种植地放置了警示牌。你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一句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10.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①,遇眉公先生②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③。”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节选自明·张岱《自为墓志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祖父带我到了钱塘。张岱祖父字雨若。张岱出身富贵世家,眉公所跨角鹿即是张岱祖父所赠。②眉公先生: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③打秋风:向有钱人讨财物,有占人便宜的意思。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双全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吾面试之 吹面不寒杨柳风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翻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
理解:“公欣然”是因为雪景美丽,也表现了谢太傅跟孩子们探讨文义,其乐融融
【乙】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随即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理解:文章结尾补充交待人物身份,意在含蓄表明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
14.两个文段中,引起谢太傅和眉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段内容加以解说。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 去“看花”的态度 原因
雁阵北归的时候 “不,我不去!” (1)
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 (2) 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
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 (3) (4)
16.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
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第③段画线句)


17.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部分“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18.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风贵在“诚”
郭杰
①如果说,文章是通过组织严谨的书面语言记述事实、表达情感、阐发思想,那么,由此形成的风格特点,就是“文风”。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用途,文风要求当然不同。但千百年来绵亘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文风的共识,就是“诚”。孔子说:“修辞立其诚。”这是关于文风问题的指南。《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从言,成声。”可见,所谓“诚”,就是主客统一、心口统一的语言表达。“诚”字作为文风要求,至少体现在三方面:
②首先,文风贵在“诚”,要求事实记述的真实性。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具有完备严谨的历史著述体系,从先秦史籍到二十五史,都特别重视历史记述的真实性。浩如烟海的史部著述以及数量众多的传状谱牒、碑铭序跋等叙述性文体,强调事实记述的真实性,而且在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类文体中,真实性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③其次,文风贵在“诚”,要求情感表达的真实性。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既要符合事实,更要由衷而发。李白诗作《北风行》,其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以夸张手法叙写大雪严寒,情景交融,真实蕴乎其间。鲁迅先生《漫谈“漫画”》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无数文学作品以其真挚之情,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正如刘勰《文心雕龙》中谓:“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同时,还有更多非文学的实用性文章,如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诸葛亮《出师表》等,也表现出文风之“诚”,以真情实感引人共鸣,成为千古名篇。
④再次,文风贵在“诚”,要求思想阐发的真实性。好的文章,不是简单浮泛的论说,而能紧紧抓住问题,在思想阐发中闪耀智慧火花。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文风问题。1942年2月,他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围绕实际问题,避免空洞无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历史中发现规律,在现实中提炼智慧,以言简意赅的形式,把深刻思想阐发出来,正是文风之“诚”的要义所在。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4月20日)
19. 简述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20. 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几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左传》所载太史三兄弟对史实秉笔直书、宁死不屈事迹,就典型反映了坚持真实、以“诚”为贵的求实精神。
21.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在写作时应该怎样体现文风的“诚”。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22.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1)
(2)
23.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了光彩”?

24.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25、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具体描述男孩“一番深思熟虑”的内容。

三、作文
26、生活中一张彩色的照片,一个远游的纪念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难得的牵挂,一滴真诚的泪水……这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都能荡起心海的涟漪。这种体会如荷花映水,高贵而美丽;如桂花绽放,优雅而馨香。
请以“点滴真情”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不得抄袭。
②写出真情实感,使用恰当的描写与修辞。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1)憔悴 (2)荫蔽 (3)翻来覆去 (4)各得其所 2.B 3.B 4.A 5.C 6.B 7..(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C 9.(1)D (2)C (3) 名字示例:新苗畦、心苗圃、育苗园等。 寓意:新苗生长,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期待同学们也能像新苗一样,一起快乐成长,不断收获。 示例:树苗像刚落地的娃娃,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小树的微笑,源于你的爱心。
10.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11.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12.B
13.甲
14.答案示例1:他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看到晚辈聪颖有才华,心里很高兴。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巧妙地写出了大雪纷纷的样子,谢太傅很高兴;张岱的对联既工整又巧妙,同时还开了眉公的玩笑,眉公也很高兴。所以,谢太傅和眉公都“大笑”。
答案示例2:他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看到晚辈的天真可爱,心里很高兴。谢道韫“未若”二字自信满满,又带着小孩子的天真,谢太傅为她的自信和天真感到高兴;张岱借对联开眉公的玩笑,童言无忌,眉公为他这种天真高兴。
15.(1)双腿瘫痪后,我内心绝望。
(2)“好吧,就明天。”
(3)“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4)母亲去死后,我自责愧疚,促使我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16.相同点:A句和B句都是“妈妈”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不同点:B句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和母亲小心翼翼的心态,B句是“看看”,A句是“走走”,也呼应下文“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17.C
18.(1)回忆的往年发生在秋天,我怀念秋天去世的母亲。
(2)暗示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母亲去世的悲痛,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19. 首先,摆出分论点:文风贵在“诚”,要求思想阐发的真实性;然后,用毛泽东的事例论证这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强调“诚”的要义就是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言简意赅的形式,阐发深刻思想。
20. 第2段。第2段论述的观点是“文风贵在‘诚’,要求事实记述的真实性”;材料举太史三兄弟的事例就反映了坚持真实,以“诚”为贵的求实精神,与第2段的分论点非常契合。
21. 围绕“写作要记述真实的事实”“写作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写作要阐发真实的思想”三个分论点进行阐述。
22.(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23.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24.舍己为人的品质。
25.提示:围绕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想救妹妹的命去发挥即可。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