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1.1919年5月,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在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D.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
易错点2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2.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国情结合
C.明确了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策略
D.尚需准确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
3.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对象
易错点3 正确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云南马龙、宣威地区时,周恩来的警卫员未经允许从老乡家里拿了两碗苞米饭和10个鸡蛋,准备给周恩来补充营养。周恩来知道后,立即严肃批评,要求警卫员写检讨,并按价付钱给老乡。由材料推知,长征能够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有坚定的执政为民信念
B.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发挥了从严治党的作用
D.有严明纪律和乐观精神
5.回顾红军长征的过程就会发现,长征时国民党方面有不少“放水”行为。蒋介石根据他的高参的建议,没有急于消灭红军,而是尾随红军,对于蒋介石的心思,地方军阀心知肚明,他们也跟着接二连三地“放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表明长征中 ( )
A.红军战术灵活言过其词
B.军阀割据有助于长征胜利
C.军阀与红军阶级利益一致
D.“追剿”红军致军阀各自为政
易错点4 正确认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6.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毛泽东意在( )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发动群众打破国民党军队“围剿”
C.促进土地革命运动兴起
D.尝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D 2.D 3.B 4.B 5.B 6.B
1.D 材料为陈独秀与恽代英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二者都强调了平民的反抗精神,说明五四运动深刻影响了民众的觉悟,故选D项;材料并非强调爱国,排除A项;材料仅是陈独秀与恽代英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并非五四运动对北洋政府的实际打击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五四运动对民众觉悟的影响,没有强调五四运动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
2.D 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主张“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缺乏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认识,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没有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故D项正确,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排除A项;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指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
3.B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包括“资产阶级”,而敌人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这说明中共已经认识到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映出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故答案为B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A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C项;当时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排除D项。
易错分析 中共一大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脱离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中国革命的任务应该是反帝反封建,说明当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共二大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周恩来因警卫员未经老乡允许擅自拿物品,触犯了人民的利益,故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并等价偿还,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为长征胜利争取民心,故B项符合题意。此时中国共产党处于长征时期,尚未上升到执政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并非从严治党,排除C项。本题易错选D项,题干旨在强调保护人民利益,获得群众支持,批评检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严明的纪律性,但乐观精神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项。
5.B 据材料可知,长征时期,国民党军队与地方军阀心思各异,为避免各自实力受损,纷纷对长征中的红军“放水”,说明军阀割据有助于长征胜利,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红军战术的信息,排除A项;C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本题易错选D项,军阀各自为政,在长征之前就已经存在,不是因为“追剿”红军才产生的,也正是因为地方军阀各打算盘,不断“放水”才有助于长征胜利,排除D项。
易错分析 红军长征胜利的内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等。外因: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后,国民党内仍然派系林立,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红军充分利用这些矛盾,开展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是粉碎敌人“追剿”、夺取长征胜利的紧要条件。
6.B 据材料“1934年1月”“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展开建设运动,意在发动群众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故选B项;1934年中国共产党没有发生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D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