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1.日本侵华背景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2)转嫁经济危机: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严重,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
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3)国际局势: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4)战争准备: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5)其他:中国内战不断。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局部抗战
2.日本侵华历程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
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3)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5)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
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
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中国各界回应
(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
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东北人民: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
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3)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4)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
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5)国民党内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
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中
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
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从
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日本扩大侵华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3)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4)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
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知识点2
全国抗战的开始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
了巨大作用。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
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日本的殖民统治
(1)政治控制: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
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2)经济掠夺: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
融、交通业;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造成普遍
的饥馑和死亡;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知识点3
日军的侵华暴行
(3)军事扫荡: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1年至1942年,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
无差别轰炸。
4.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5.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
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及作用
材料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主要政治力量暂时超越了党派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实现
民族复兴与打败日本侵略者相联系。为此中国共产党要求“各地组织及同志应以无限的热
忱及毅力”,“求得迅速组织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国
民党在政治层面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政策。……1938年10月,黄炎培等
反对投降主义言论,号召“坚决抗战,决不屈服,共守弗渝”。
——摘编自王凤青《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1.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英勇抗日,后方积极支援前线。
(3)参战:全国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
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
致,集中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以及各类地方武装,一致抗
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作用
(1)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
共同目标,结成统一战线,最终取得胜利。
(2)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
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3)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等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三三制”等措施也为以后多党合作提供了历史借
鉴。
典例 中共中央在某一时期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
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其
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该政策( )
A.推动土地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B.是中共自主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
C.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迅速提高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觉悟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和组织形式,是以抗日为前提,维护各
个抗日阶层的利益,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故选C项;材料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与土地革命无
关,排除A项;中共自主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D项夸大了该政策的影
响,排除。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局部抗战
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下图是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这是一个“台历”式石碑。主体正面布满了炮弹的弹坑和骷髅,代表并纪念当时去世的人们。九一八事变( )
A.标志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D.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3.以下对图中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孤军”是指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
B.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此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4.“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一报告( )
A.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对立
D.严厉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恶行
6.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则通电的部分内容。该通电( )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 (1936年12月12日)
A.表明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B.反映了广大军民团结抗战的愿望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说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题组二 全国抗战的开始
7.1936年,日本《用兵纲领》表示,以中国为敌时,“初期的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2022北京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下图中这一机构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题组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10.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
A.牢记血海深仇,勿忘民族耻辱
B.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
C.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11.下图是侵华日军731部队锅炉房遗址,它原是一座约三层楼高的钢混大型建筑。日军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在此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该遗址位于( )
A.广州 B.哈尔滨
C.上海 D.汉口
12.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9年9月,日本扶植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张家口成立;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推行( )
A.“以战养战”的政策 B.“以华制华”的方针
C.“治安强化运动” D.“三光”政策
13.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这表明( )
A.局部侵华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十四年抗战成为学术界共识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局部抗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防卫型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1935年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一二·九运动宣传了这一主张,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材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正面战场是抗日主力
C.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出现
D.合作抗日是时代潮流
2.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演变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政权建设
1931年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5年 瓦窑堡会议决议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 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1937年 宣布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名称
1940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A.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B.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开辟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D.中共政权建设逐渐走向成熟
题组二 全国抗战的开始
3.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些举措( )
A.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
B.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C.践行了团结抗战的路线
D.适应了相持阶段的抗战需要
4.据下列材料可以推断,国民政府( )
1937年2月,蒋介石制定《本年政策》,提出“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同时更前所未有地提出“开放党禁”“开放政党政治”等内容。
1937年12月21日蒋介石日记云:“与共党代表谈组织事,此时对共党应放宽,使之尽其所能也。”
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B.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D.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题组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5.下面是一位中国画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扶轮日报》上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旨在( )
A.讽刺日本对其侵略行径的美化
B.沉重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C.揭露国统区内推行的奴化教育
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D 11.B 12.B 13.D
1.A 由材料中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略中国的方针和日本关东军策划占领东北可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A项正确;经济危机和中国内战都是日本侵华的影响因素,但材料未提及,排除B、C两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D项。
2.A 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B项;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排除D项。
3.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抵抗日军侵略,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C、D两项均与该事件无关,排除。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民众的抗日民族意识增强,B项正确。
5.B 由“党的任务就是把……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可知,这一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形成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排除A项;“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毛泽东指出了党的任务,未体现对日本恶行的控诉,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是西安事变时发出的通电。“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释放……爱国领袖”说明西安事变有争取抗战的目的,这封通电反映了广大军民团结抗战的愿望,B项正确;该通电并不能表明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928年底东北易帜,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爆发的标志,且卢沟桥位于华北地区,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地区,且发生于1931年,排除A项;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1月28日,排除B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排除C项。
8.D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
9.C 据材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可知,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因此主要背景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形成,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937年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2年初,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10.D 据材料“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等信息可得出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项正确。
11.B 据所学可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镇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B项正确。
12.B 据材料“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国民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权均为日本在华扶植的伪政权,体现其“以华制华”的方针,B项正确。
13.D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诸多罪行,不容忘记,D项正确;日军在整个侵华过程中都犯下了罪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日本承认在华所犯罪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排除C项。
能力提升练
1.D 2.C 3.C 4.B 5.D
1.D 材料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5年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一二·九运动宣传了这一主张,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体现合作抗日符合时代潮流,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正面战场是抗日主力,排除B项;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出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后,排除C项。
2.C 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三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名称的变化表明参与政权的主体在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团结抗战成为时代的需要,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排除B项;D项不是主要因素,排除。
3.C 材料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第二天的通电和洛川会议的内容,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践行了团结抗战的路线,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此时处于全国抗战初期,尚未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
4.B 依据材料“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与共党代表谈组织事,此时对共党应放宽,使之尽其所能也”,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变成联合中共力量来共同抗日,B项正确。
5.D 漫画中的日本侵略者以笔为注射器,强行向中国人灌输“王道乐土”思想,反映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企图长期占领沦陷区,因此漫画的创作者旨在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意识,D项正确;讽刺日本美化侵略是画面呈现的内容,不是该画家的主要创作意图,且日本在沦陷区而不是在国统区推行奴化教育,排除A、C两项;该漫画无法体现沉重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的意图,排除B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