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扶贫工作。1986年的绝对贫困标准为年收入 206元,2008 年的绝对贫困标准为年收入 1 196元,而2010年后的绝对贫困标准为年收入2 300元。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发展理论完善
B.法律法规逐渐健全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2.以下图片来自某班级的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据此判断这篇推文的主题应该是( )
A.医疗技术的进步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C.国际影响力的扩大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3.1986年3月,有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随后国家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该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一计划的实施( )
A.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B.奠定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
C.直接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科技优势
4.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作为科技尖端项目,涉及众多科技领域和部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研制,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 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的数十万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其中。据此可知,航天事业的发展( )
A.说明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打破了西方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5.自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从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中国逐渐拥有自主研发的国际标准。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C.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D.有利于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6.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天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题组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7.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祖国统一大业向前推进,其主要表现有( )
①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年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祖国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一国两制”政策
9.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3年,其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D.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
题组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0.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将大熊猫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礼物(1949—1982年)”“世界瑰宝(1983—1989年)”“东方明星(1990—2007年)”和“形象代言(2008年至今)”。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国特色文化符号。可见,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
A.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扩大中国外交话语权
C.促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D.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
11.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12.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23年9月,共有109个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 )
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1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在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性显著加强。197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4.52亿美元,1989年则升至122.73亿美元,1992年的双边贸易额为175亿美元,到200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了800亿美元。2017年双边贸易额更是高达5 837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了230多倍。2018年后中美进入贸易战阶段,截止到2019年5月10日,中美双方已经进行了11轮谈判。此后,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材料说明中美贸易( )
A.因贸易战而走向萎缩
B.在摩擦与合作中曲折发展
C.影响世界局势稳定
D.影响中美两国关系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2012年,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及精密仪器设备类出口比2002年增长2.3倍。这反映出我国( )
A.工业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
B.基础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C.科技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出口
题组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1989年,国家领导人在谈话中,借用“井水不犯河水”的谚语来表明中国内地不会将香港“社会主义化”,同时香港也不能挑战内地的政治制度,后来又强调“井水不犯河水”包括“河水不犯井水”的完整含义。这些谈话( )
A.完整解释了“一国两制”的内涵
B.有助于香港回归前的平稳过渡
C.明确了“两制”具有对等的地位
D.扩大了香港具有的高度自治权
题组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3.前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在1997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的努力中绝对是个轴心。”与此同时,亚洲基金会年刊《1997—1998太平洋经济展望》中肯定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但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等观点。能够较为准确概括以上材料的是( )
A.西方对华经济发展存在偏见
B.对华经济发展评价相对客观
C.中国政府完成经济模式过渡
D.全球化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题组四 思维训练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D 3.B 4.B 5.B 6.C 7.D
8.A 9.B 10.A 11.C 12.B 13.B
1.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绝对贫困标准不断提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推进解决贫困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理论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法规,排除B项;扶贫工作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
2.D “告别田赋鼎”体现的是告别了农业税,“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床部件”体现的是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中国空间站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模型”体现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积水潭医院的3D打印骨科技术”体现的是我国医学科技的发展,综上所述,这篇推文是从不同领域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D项正确。
3.B 根据“该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并结合所学可知,863计划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B项正确;高新技术成果并不是一定能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有力保障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直接促进”,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科技优势,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航天事业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事业,集合了众多单位和人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举国一致、团结协作的精神,B项正确。
5.B 据材料可知,1987年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据所学可知,科技成就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作支撑,结合题干时间可以判断出当时我国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技术方面通过借鉴和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B项正确。
6.C 材料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C项正确。
7.D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统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05年颁布《反分裂国家法》,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
8.A 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A项正确。
9.B 根据材料可知,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由此可知,“一国两制”实行后,内地与香港、澳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B项正确。
10.A 根据“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等信息可知,大熊猫帮助中国塑造了国际形象,并且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A项正确;大熊猫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不一定能够扩大中国的外交话语权,排除B项;大熊猫形象的塑造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仅是大熊猫形象的塑造并不能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大国地位主要与国家实力相关,排除D项。
11.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量大,且2013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超过美国,中非之间经济贸易频繁,说明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C项正确。
12.B 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投行,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B项正确。
13.B 根据材料可知,中美贸易虽然有摩擦,历经曲折,但是一直在不断发展,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2.B 3.B
1.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呈增长趋势,这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中国工业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A项正确;基础产业是为加工产业提供原材料、动力、基础条件的各产业部门的统称,材料中这些出口产品不属于基础产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实力,故得不出中国科技实力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D项“依赖出口”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领导人借用“井水不犯河水”的谚语,同时又强调“河水不犯井水”,因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借用这些谚语是希望香港在回归后与内地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保持香港地区的稳定,这些谈话有助于香港回归前的平稳过渡,B项正确。
3.B 据材料“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的努力中绝对是个轴心”“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评价符合我国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评价相对客观,B项正确;材料中的评价相对客观,而不是偏见,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看出中国经济模式完成过渡,排除C项;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中国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排除D项。
4.答案 示例
论题:伟大的思想引领着时代的发展。(1分)
阐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8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等信息,得出论题“伟大的思想引领着时代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意义进行阐述,论证过程中需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共15张PPT)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1)经济加速发展:在全面改革的推动下,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
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
①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
研制的空白。
②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③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2.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2)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
(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5)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①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
上获得重大突破。
②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③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3.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3)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4)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5)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
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
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6)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
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
①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绩。
知识点2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
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
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
香港上市。
④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3.台湾问题
(1)问题由来: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
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3)达成“九二共识”: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
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
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4)举行“汪辜会谈”: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
要一步。
(5)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进入21世纪,“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党和国家将反对和遏制
“台独”摆在对台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
分裂国家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6)2005年4月,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7)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
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
行战略性调整。
(2)取得的成就
①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②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我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
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知识点3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面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和在双边关系中挑起的种种事端,中国进行针锋相对
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3)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4)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3.世纪之交:我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4.21世纪以来
(1)外交总体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2)积极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
①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②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
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⑤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⑥中国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材料 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要承担起相
应的责任和义务。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顺应历史潮流,反对一切形
式的霸权主义、丛林法则和冷战思维,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规范国际秩序。此外,中
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与争端。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
的国际关系准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平等与
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对话,不搞对抗,妥善解决分歧。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
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
量。
典例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
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
A.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B.外交理念得到各国普遍认同
C.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D
解析 据材料“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结合所学
可知,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履行职责,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