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古诗文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怀。与王维静坐竹里馆,“ , ”(《竹里馆》)两句,诗人以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幽静闲远的格调传递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了:与岑参路遇,他以“ , ”(《逢入京使》)两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样的远行者的复杂心境。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的思考。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 , ”,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我们有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暴风雪突然袭来。天空中布满一团团低低地飘荡着的灰色的阴云。大雪纷纷扬扬。……整个夜晚暴风雪怒号着,像强盗一样到处肆nüè。第二天清晨,上工的人双脚陷入深深的积雪里拔不出来,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火红的太阳。
柯察金小队在自己地段上忙着清除积雪。他的那件破旧的上衣一点也不保暖,而脚上的那只旧套鞋也灌满了雪,它好几次陷在雪里找不到。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快要断底了。……瘦骨嶙xún的保尔,两眼红肿发炎,他狠狠地挥动着木锨在铲雪。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怒号( ) 靴( )子 肆nüè( ) 嶙xún( )
(2)文段中画横线的“地”的词性是 ,画波浪线的“清除积雪”是 短语。
(3)以上文段选自《 》,保尔在这次工作中经历的是第 次死里逃生,具体指的是 。
三、综合性学习
3.生活处处皆语文。某校701班开展了“走进生活,探索语文根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激发同学们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语文美,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你们小组需要设计三项活动形式,请你将其他两项补充完整。
活动一:搜集广告词 活动二: 活动三:
(3)读对联,猜店铺。
示例:剪锦裁云夸技巧,飞针走线入时新。(缝纫店)
①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②摄将真彩去,留得美妙影。
(4)巧解拆字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瓜□客,横七刀,竖八刀。
这是一副拆字联,上下联各有三个分句,上联将“冻”拆为“东二点”,将“洒”拆为“西三点”。请参照以上拆字方式,将下联第一个分句中的两个空格填写完整。
四、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将军的母亲
程步涛
①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头,将军率领队伍穿行在太行山中的一片密林中。忽然,林隙间闪过一个身影。
②对将军来说,这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了,多少次想她、念她,在梦中见她。
③只一眨眼工夫,那熟悉的身影已经走上另一条山路。
④将军略微交代了一下,带着几个人拨马赶了过去。马蹄得得,林涛飒飒,很快,便到了那人的近前。那人放下挎着的篮子,转过身来,摇了摇头,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就如冬天里太行山上的积雪。
⑤将军跳下马背紧走几步,急急地喊了声:“娘!”
⑥那个人是将军的母亲。
⑦母亲居住的阜平县被敌人的飞机炸成了一片废墟,母亲就和乡亲们一起踏上了逃难的路。渐渐,人走散了,母亲开始独自在大山里流浪……在太行山中段,每一条山路几乎都留有母亲的足迹。
⑧遇到也在流浪的乡亲一起说话,一起歇脚,母亲从来不说自己的儿子是位抗日将领,只是夜宿在残破的寒窑或冰冷的山涧里时,才凑着一把火,想象儿子的模样……动荡岁月,国恨家仇,苦日子苦捱,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就这样,母亲在大山里已经流浪了好几个春秋。
⑨八路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在太行山扎下了根。消息风一样传遍了山山岭岭,这消息真叫人解气啊!最高兴的要数母亲了,因为她的儿子带着队伍就在这一带与敌人周旋。只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儿子,但她希望能在哪一天碰见儿子。今天,真的就这么碰上了,但她又闪开了,她担心儿子会难过,会分心,分打敌人的心。
⑩面对母亲,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轻轻将母亲那被山风吹乱的鬓发理好。母亲在大山里流浪他不是不知道,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请地方组织帮忙,给母亲找个固定住处。又一想,兵荒马乱,在外流浪乞讨的,难道就你一个人的母亲吗!敌人不灭,百姓难安,刚萌生的念头又打消了。
临别,将军将自己的干粮袋留给了母亲。
将军继续挥师鏖战,母亲继续在山里流浪,直到抗战胜利。
将军征战,母亲流浪,这是在那场民族战争中,一位将军和他的母亲所作出的牺牲。对这样的牺牲,现在的不少人可能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国歌里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弘扬的不就是这种与民族共患苦难的伟大精神吗?
这种伟大精神,过去需要,现在更为需要。
将军于33年前辞世,母亲辞世还要早。战争岁月曾和将军搭档多年,后来任我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上将,在那位母亲的灵前写下了四个大字:“革命母亲”。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长期在外流浪,处境艰难,将军想请地方组织帮忙,但他没有这样做。
B.文章选取了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真人真事作为素材,读起来真切而感人。
C.文中的“将军”是抗日战争年代中无数个离家离亲、保家卫国的战士的缩影。
D.儿子原本可以给母亲找个固定住处,但是频繁的征战让他无暇顾及,只能让母亲继续流浪在山里。
5.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情感变化
未见母亲时
见到母亲后
与母亲分别时
6.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文中画线句在遣词造句上的妙处。
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犹如冬天里太行山上的积雪。
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种伟大精神,过去需要,现在更为需要。
8.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革命母亲”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材料一:
①说到朗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的阅读方式。古诗词、比较短小的散文名篇等都非常适合朗读,它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感受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吗?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③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材料二:
①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②默读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出声,省去了发音动作,不必兼顾发音器官的工作和听觉的感受,人的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大脑进行译码,以较集中的注意力立即进行理解。心理测试表明,初中生默读时每分钟阅读500~7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800~1000字。默读可以很快地读完一篇作品,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这个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并且进行大量的内部精神活动,更有利于读懂文章。
(选自《教学参考》,有改动)
材料三: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B.实验表明,视觉呈现时,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形状相似的字母很少混淆。
C.默读时,人的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大脑进行译码,这样才能有助于注意力更集中。
D.【材料三】显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保证良好的记忆应该及时复习。
10.阅读【材料一】,第②段的加点词“大概”和“只能”矛盾吗?为什么?
1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着概括朗读和默读的区别。
12.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后,小语和小文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中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
小语:古代诗歌五首我总是背不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文:我不太会阅读长一点的文章,比如《阿长与<山海经>》,该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呢?
我的建议和理由:①对小语 。②对小文 。
五、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2)宜乎众矣
(3)而名之不可
(4)莫能肖也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15.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
16.【甲】文以莲为对象,运用 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六、作文
17.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的光辉一生和奉献精神让杨振宁由衷赞叹,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让陆定一笔端生情,阿长质朴无言的爱让鲁迅先生感激怀念。
同学们,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让你铭记、引领你向美而行的人,请以“那个让我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
(1)请在题目横线处补充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感激、温暖、敬佩等。
(2)写人可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常见方法,也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特点或表现人物品质。
(3)写作贵在结合自己的经历,写真话,抒真情,请勿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1.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háo xuē 虐 峋
(2) 助词 动宾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 筑路时,染上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3.(1)示例一: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示例二:品生活,寻语文,美美与共。
(2) 搜集整理店铺招牌 寻找最美对联
(3) 理发店 照相馆
(4)切 分
4.D 5. 想念 急切 心疼、不舍 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白发比作太行山上的积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因战乱而奔波的衰老。 7.这种伟大精神,是指与民族共患苦难的精神,在过去的抗日战争年代,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传承、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8.“革命母亲”既指文中将军的母亲,也指所有为祖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和牺牲的母亲;“革命母亲”蕴含了对在抗日战争年代与民族共患苦难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9.C 10.不矛盾。理由:“大概”表示推测,说明保持0.25~2秒这个时间数字是推测的,并不是十分确定;“只能”突出了0.25~2秒这一时间的短暂。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感觉记忆时间短暂的特点。 11.朗读是有声阅读,而默读是无声阅读;朗读适合阅读的是古诗词、比较短小的散文名篇等,而默读适合阅读的是篇幅较长的文章;朗读可帮助记忆,而默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2. 对小语:运用朗读的方法,因为朗读适合阅读的是古诗词、比较短小的散文名篇;朗读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感受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还可帮助记忆。 对小文:运用默读的方法,因为默读适合阅读的是篇幅较长的文章,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13. 水波 应当 说出 相似 14.(1)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 15.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 16. 托物言志 洁身自好 高洁
17.例文:
那个让我温暖的人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如流星般划过,而她,却像一颗恒星,始终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照亮我的生活,她就是我的邻居王奶奶。
王奶奶年逾古稀,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可那一双眼睛却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她的头发已经花白,笑起来时,嘴角上扬的弧度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放学回家,却发现忘记带钥匙。爸爸妈妈都还在上班,我只能在门口干着急。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一样割着我的脸,我冻得瑟瑟发抖。就在我满心失落的时候,王奶奶打开了门。她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立刻把我拉进了她温暖的屋子。
王奶奶一边让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忙着给我倒热水。她把热水递给我,笑着说:“孩子,先暖暖手,别冻着了。”那一杯热水,不仅温暖了我的双手,更温暖了我的心。随后,王奶奶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对我说:“快吃吧,吃饱了就不冷啦。”看着那一碗汤圆,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大口大口地吃着,汤圆的香甜在口中散开,心里满是感动。
王奶奶还和我聊起了天,她给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讲她的儿女。她的话语如潺潺溪流,流淌在我的心间。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妈妈下班回来了。她看到我在王奶奶家,满是感激。王奶奶笑着说:“都是邻居,这是应该的,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冻着,我心疼。”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后,我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王奶奶看到了,慢慢地走过来,坐在我身边。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有什么烦心事和奶奶说说。”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王奶奶耐心地听着,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你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也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王奶奶的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内心。在她的开导下,我很快就释怀了。
王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她的善良和关爱,温暖着我的生活。在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伸出援手;在我心情低落时,她总是耐心地倾听和开导。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我会永远记住她,记住那个让我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