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密】单元检测(七)静电场A卷 高频考点练清卷--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解密】单元检测(七)静电场A卷 高频考点练清卷--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2 16:04:29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七)
静电场
A卷高频考点练清卷
考点一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
1.(多选)(2024·湖北)关于电荷和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B.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低的等势面指向电势高的等势面
C.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静止释放,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将减小
D.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静止释放,将从高电势的地方向低电势的地方运动
2.(2024·河北)如图,真空中有两个电荷量均为q(q>0)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
C.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沿AM的中垂线对称放置一根与三角形共面的均匀带电细杆,电荷量为
号.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M点的电场强度为0,静电力常量为k,顶点A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23kq
B.kg(6十3)
a2
CGRD
D.2(3+3)
3.在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M、N两点,其电势分别为M、PN,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M、EN.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M>N,则M点到电荷Q的距离比N点的远
B.若EMC.若把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则M<9N
D.若把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则EM>EN
4.(2024·全国甲卷)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零时,距离该点电荷
,处的电势为及?,其中及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
在时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
(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
()
0.2=
0
-0.10
0,
Q=一2
A.Q1<0
B.Q1>0
Q1=-2
Q
ca,<08-3
Q1=-3
D.Q1>0Q
49
考点二轨迹类问题分析
5.如图,一个固定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同一个正电荷g两次以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的初速度
从P点出发,分别抵达M点,N点,且q在M,N点时速度大小也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P点电势大于M
B.M点电势大于N
C.q从P到M一直做减速运动
D.M、V两点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
6.(2025·陕西·一模)真空中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M、O、N为同一根电
场线上不同位置的点,两个带电粒子、b先后从P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该电场区
域,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α粒子带正电向左上方偏
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C.该电场可能是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
D.b粒子一定带负电,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断减小
考点三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7.(2024·吉林)某种不导电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er与浓度cm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
的两极板全部插入该溶液中,并与恒压电源,电流表等构成如图(b)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若降低
溶液浓度,则
1)
竖)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增大
C.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
D.溶液浓度降低过程中电流方向为M→N
8.(多选)(2025·安徽合肥·三模)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与直流电源、理想
二极管D(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定值电阻R连接,电容器下板B接地,
两板间P点有一带电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上极板A向上移动,则下列说
D
法正确的是
(
A,R中有从a到b的电流
B.两极板间电压保持不变
C.油滴的电势能不变
D.油滴仍保持静止状态
考点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
9.AB、CD两块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与水平面成30°角固定,竖直截面如图
所示.两板间距10cm,电荷量为1.0×10-8C、质量为3.0×10-4kg的
小球用长为5c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A点,闭合开关S,小球静止时,细
线与AB板夹角为30°;剪断细线,小球运动到CD板上的M点(未标
i流电源
出),则
()
A.MC距离为53cm
30
D
B电势能增加了3×104J
C.电场强度大小为3X104NC
D.减小R的阻值,MC的距离将变大
50参考答案
单元检测(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x=wt一
2a2,代入教据解得x=50m,公交车在最初6s内
通过的位移与最后6s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x1一x2,代
A卷高频考点练清卷
入数据解得△x=24m,故ABC错误,D正确.
1.C研究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
5.A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板的加速度不变,木板从
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A错
静止释狱到下瑞到达A点的过程,有L=a,木板从静止
误:研究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
释放到上瑞到达A点的过程,当木板长度为L时,有2L=
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
2ai,当木板长度为2L时,有3L=合ai,又1=1-o,
1
B错误;研究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
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够看
△12=t2一t0,联立解得△2:1=(5-1):(2-1),A
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
正确
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
6.解析:(1)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位移差公式△x=aT可
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D错误.故选:C.
2
2.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的空间位
3X0-x0
得物体的加速度为4=
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BD错误;根据x与1的关系式可
to
3to2
知,1=0时,质点位于x=1m处,t=1s时,质点位于x=
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一过程的中间时刻的速度,可得
6m处,因此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为5m,A错误,C
2
正确,
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UB=
20+x05x0
2to
6to
3.解析:(1)选择向西为正方向,如题图所示,最后6s的住
设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为A,则可得
移为△x3=120m,△13=6s
7x0
UA=UB一at0=6t0
平均连度为==20m=20m8,大小为20m6,」
(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物体在C点时的速度为
方向向西:
5.x0_x0
0
(2)全过程的位移为△x=△x3一(△r1十△x2)=120m一
c=s+ao=60-30·6=20
(30m十60m)=30m
时间为△t=5s十58十4s十6s=20s
则可得物体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C十D=0
24t
平均速度为==0m=1,5m/s,大小为1,5m/s,方向
△120s
2品
答案:1)6t0
向西;
7.C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则
(3)全过程的路程为△s=△x3十△x1十△x2=120m十
有:专5=10ms,T=5m因ST间的矩高是
2
30m+60m=210m
RS的两倍,而ST段的平均速度是RS段的平均速度的
平均速率为0=2)0m=10.5m8
△120s
乞,故可得ST段的时间是RS段的时间的4倍,可知:ST
1
答案:(1)20ms方向向西(2)1.5ms方向向西
(3)10.5m/s
段的速度减小量是RS段的4倍,则有:vs一VT=4(VR一
4.D设公交车开始减速的速度为%,运动总时间为,则公交
vs),联立解得:R=11m8,s=9ms,vT=1m8,故C
正确,ABD错误.
车在最初减连6s内通过的位移为西=o一2a哈=(6一
8.C令加速度为a,E到N的距离为L,从E到N有v至=
18m),把物体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
2aL,从N到A有v员=2a·9L,联立可得vA=3E,故A
动,最后68内通过的位移为=2a,代入数据解得x2一
错误:根据逵度一时间公式,有tA=4一E_2E,gv
18m,由于公交车在最初6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6s内通过
的位号之比为21:9,则南以上有g18-号又有0=助
E一0_E=1,所以汽车通过AE段的时间等于21,故B
at,代入数据解得=10mst=10s,则公交车的总位移为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四E-4E=2如E,
2
12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