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仙桃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2 19: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仙桃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等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诗句主要反映的人地观念是( )
A.听天由命 B.人定胜天 C.崇拜自然 D.人地和谐
2.该诗句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主要是(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3.“春风”喻指改善后的湿润气候,此效益主要依赖植被( )
A.反射阳光 B.释放氧气 C.蒸腾增湿 D.拦截降水
传统产业园区的功能区多以工业区为主,易出现产城分离和职住不平衡现象。深圳市在产业园区转型过程中,从调整功能区布局入手,努力实现城市多中心、组团化“产-城-人”融合发展。下图示意深圳市某一个城市组团内,产业园区等分区及产业园区的内部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产城分离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加剧 B.城市绿地面积减少
C.商业中心的人流量下降 D.工业用地价格下跌
5.在产业园区转型过程中,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首要措施是( )
A.产业园区内部空间利用形式的多元化 B.在中心区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C.完善产业园区与中心区间的轨道交通 D.促进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
6.从职工经济收入角度,推测产业园区转型后,产业园区内部职住平衡状态最好的功能区是( )
A.科技园区 B.商务园区 C.工业园区 D.综合服务区
湖北省大冶市是一座矿冶名城,也是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大冶市利用废弃的矿山坡体铺设光伏板、矿洞建设储氢基地。目前,该市涵盖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氢能源全产业链正加快形成,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着转型样本。下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大冶市选择氢能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的优势条件是( )
A.绿氢制备潜力巨大 B.氢能产业链基础好
C.废弃矿洞资源丰富 D.武汉辐射作用较强
8.大冶市建设储氢基地时选址废弃矿洞,有利于( )
①降低氢气储存成本 ②增强区域防灾能力 ③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④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大冶市的转型发展,对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启示是( )
A.依赖院士专家,明确发展方向 B.发展光伏发电,替代传统能源
C.借鉴规划模式,引入增长引擎 D.立足自身特点,寻求产业升级
拆船业是一项既环保又容易污染环境的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历经数次产业转移后,目前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拆船国。该国的拆船工厂主要集中在吉大港沿海的沙滩带上,普遍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采取“冲滩”方式运输废船。周围数百家小型炼钢厂密集分布。下图示意吉大港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拆船业的“环保”主要体现在( )
A.废钢代替矿石,减少炼钢污染物排放 B.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保监管
C.冲滩运船,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D.污染物国际转移的成本较低
11.孟加拉国成为世界最大拆船国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港口设施先进 B.劳动力成本低廉 C.环保技术领先 D.钢铁市场需求大
12.吉大港发展拆船业的独特自然条件是( )
A.深水港湾优良 B.潮汐作用显著 C.铁矿资源丰富 D.季风风力稳定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香蒲生产模式下每公顷土地的各项碳排放量。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围的大面积耕地曾是泥炭沼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目前该地区正在退耕还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香蒲生产模式下每公顷土地的总碳排放量为( )
A.12.5 B.-12.5 C.30.7 D.-30.7
14.与小麦种植相比,香蒲生产模式碳排放量较低的原因是( )
①自然恢复泥炭地 ②减少泥炭地排水 ③减少有机碳分解 ④吸收CO2能力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该泥炭沼泽地在退耕还湿过程中,如果借鉴香蒲生产模式,长期来看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
①改进种植技术 ②提升耕地地力 ③增加耕地面积 ④改善种植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我国新疆水资源短缺状况,有学者提出了藏水入疆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利用“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等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新疆等西北缺水地区。
(1)简述调水工程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作为水源地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工程计划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方式的优点。
(3)你是否赞同建设“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请表明态度,并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理由。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忠县中坝岛是长江支流—井河中的一个孤岛,约5000年前,岛上先民就开始利用岛上富含钠盐和钙盐的井盐卤水提取钠盐食用。这里先民遗迹丰富、保留完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早的盐业生产遗址。考古发现,在岛上盐卤废液倾倒地遗址,唐宋时期(约1400年前)地层中钠元素、钙元素含量呈强负相关性,考古工作者据此推断该时期是该地食盐生产鼎盛时期。下图示意中坝遗址位置及采样点分布。
(1)说明中坝遗址考古采样点选址M点的合理性。
(2)简述唐宋时期该地食盐生产的优势条件。
(3)考古工作者根据地层中钠元素、钙元素含量的强负相关性,推断唐宋时期是该地食盐生产鼎盛时期。请对此做出解释。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湖北省武汉市远城区蔡甸的什湖,曾是该地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地。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什湖逐渐被围湖造田、围湖养鱼割裂,湿地破碎化严重,水质严重恶化。2014年市政府决定在什湖周边地区兴建生态示范城,什湖的综合治理被置于优先地位,力求重现什湖的生态活力。海绵体构建是什湖生态修复的关键举措之一。下图示意什湖海绵技术应用布局及雨水花园景观。
(1)分析近年来什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雨水花园在什湖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3)从生态安全角度,阐述什湖湿地生态修复对生态示范城建设的意义。
湖北省仙桃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A C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A B D
16.(1)水量大: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山地海拔高,冰川融水多;流域面积较大,汇水量大。
水质好:人类活动少,环境质量高,水质洁净。
(2)山区打隧洞:(克服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确保水流的自流输送;缩短输水线路长度。
河道修水库: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合理调配。
平原开明渠:减少工程量;(明渠蒸发量大,)增加沿途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
(3)赞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绿洲、牧场面积,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西北地区水资源供给,(缓解地区间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稳定。
或反对。沿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维护难度大;(线路长、难度大,)技术资金投入压力大;水源输出地涉及多条国际河流,协调难度大。
17.(1)岛屿东南部等高线较稀疏,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高,受洪水威胁小,更利于先民生产和生活,遗迹多;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河水流速慢,利于先民遗迹沉积;且遗迹沉积后不易被侵蚀破坏,先民活动遗迹保留更完整。
(2)井盐卤水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制盐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是长江支流,)连接长江,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推动盐业生产的发展。
(3)食盐生产过程需提取本区卤水中的钠盐,(将提取出的钠盐销售到其他地区,)因此盐卤废液中钠元素占比较低,而钙元素占比较高;食盐生产鼎盛时期,盐场排放盐卤废液多;在遗址地层中钠元素含量少、钙元素大量富集,(钠元素、钙元素含量呈强负相关性)。
18.(1)过量使用化肥,农业污水入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入湖加剧水体污染;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蓄能力降低;人工养殖使湖泊生物多样性降低。
(2)植被截留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雨水下渗,通过物理过滤和微生物分解,减少入湖污染物;下凹绿地蓄水且减缓流速,入湖水量减少,降低洪涝风险;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加。
(3)提高水体质量,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旱涝灾害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