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www-2-1-cnjy-com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代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鉴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2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整体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有及个别学生认为历史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多并且是开卷考试,没引起重视。因此部分同学成绩不十分理想。
3重点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个片段后,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导入新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政治:北洋军阀实行了专治独裁统治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念深入人心,但封建思想并未得到切底清除,而北洋军阀为其专制统治制造舆论,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遗流。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经历一场难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机遇,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因此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受过辛亥革命洗礼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1教育网
2.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表现。
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尊孔复古呢?(学生看书43页—44页的小字部分)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图,或指导学生观看教材43页的同一插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是袁世凯于191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2月23日身着祭祀服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的情景。祭典活动是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袁世凯的目的,是想借此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为自己复辟帝制大造舆论,袁世凯的“祭孔”“祭天”,实际上是他复辟帝制的预演。教师进一步阐述:在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到孔子的思想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并非是正面吸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为其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服务。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
教师讲述: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一批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并接受了民主思想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奋起抗击。他们为捍卫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倒退,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反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民主主义新文化的运动,新旧两种思想文化可说是针锋相对。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
(2)新文化运动兴起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阵地。
(以上内容,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分别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的画像。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看书44页《新青年》杂志图。)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共同特征:一是他们都在《新青年》任编辑,二是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教师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呢?这是因为当时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邀请了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都聚集在北大,同时他们的新思想通过文章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21cnjy.com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仔细阅览教材45页第一自然段大字的内容,和第一段,第二段小字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2.具体表现:(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具体活动)
教师就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结合小字和学生的回答情况作详细讲解(其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
1915年,陈独秀在《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杂志》创刊号中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民主”(英文是democracy,谐称“德先生”)和“科学”(英文是science,谐称“赛先生”)。两大口号,即要求青年摆脱奴隶、保守、闭塞的思想影响,树立起自由、进步、科学的精神。民主,在当时主要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态度。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反思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成为可能,而在中国却屡屡失败的原因,得出结论: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使民主制度得以存在的国民心理基础,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西洋式的国家”。因此通过中外古今对比,概括出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是民主和科学,从而,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中国两千多年的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全面挑战。www.21-cn-jy.com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讲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时,着重强调小字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的主张,他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必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讲鲁迅的文学主张,采用看图说话的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示鲁迅画像和作品。)提问:同学们,你们读过有关介绍鲁迅的文章没有?(抽学生回答,让同学们根展示的鲁迅画像和作品图,能回忆自己在以前语文课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特别强调:鲁迅当年弃医学文,是因为他曾经见过自己同胞被屠杀时许多中国人的麻木不仁,看到了当时国民极低的文化心理素质,他想以医学救国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因此,他决定弃医学文,想以文学唤醒国民,从而救国。所以,他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表现出了对民族生存的浓浓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1918年,《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作品。鲁迅用锋利的文笔,对封建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满纸写着“仁义道德”,实际上都是“吃人”的记录。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的旧社会。鲁迅在这篇小说里,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1·c·n·j·y
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5—46回答下面问题
新阶段的特点:
进入新阶段的原因:
新阶段的表现:
教师阐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1·cn·jy·com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歌颂十月革命,热情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1918年底,李大钊、陈独秀等还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主流。《新青年》出版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
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资产阶级运动,对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文化运动,追溯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场空前深刻和理性的反思,第一次向几千年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挑战,让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使人们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21·世纪
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