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6:41:05

文档简介

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 6月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攀登海龙屯
方洪羽
贵州遵义有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那便是海龙屯。上世纪 70 年代末,这座遗址从埋没
中被“重新发现”,2015 年,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龙屯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北段,雄踞在黔北著名要塞娄山关以南的龙岩
山上,有“飞鸟腾猿,不能逾者”之险。据传修建屯堡之前,并没有通往龙岩山顶的路。修建之
时,人们选择在龙岩山东南面松岩坡的山体基岩上凿出一道道台阶,才有了一条可以攀升至龙
岩山顶的登屯古道。其道曲折呈“之”字形,地势可谓险绝。
城堡用大青石垒筑,屯前设六关,屯后有三关,各关之间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
从山脚仰望,气势磅礴的城墙、关隘在苍翠的山间时隐时现。从空中俯瞰,云雾缭绕中隐约可
见一座山巅石城悬浮在悬崖峭壁之上,一条登屯古道犹如龙盘蛇绕,从山脚向屯顶盘旋而上,
蔚为壮观。
自登屯入口向上约百米,我们来到东面山腰南侧的铜柱关。从如今的旅游栈道扶梯而上,
再走不过百余步,就来到一处开阔平地。此处可以俯视沟谷,蜿蜒厚实的城墙从这里一直修到
与其互为掎角、相背而立的铁柱关。两关之间构成了海龙屯的第一道防线,寓意为“铜墙铁壁,
坚不可摧”。一路向上,关隘渐渐多了起来。每过一道关隘,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气势和沧
桑。试着攀爬“三十六步天梯”。远远地看,还以为仅是一个普通的石梯,走近些才发现,它
嵌在陡峭的山梁上,每一步梯级高度达五十多厘米,宽度二百八十厘米左右,步跨约一百五十
厘米。即便是一个身强力壮之人,也需手脚并用攀爬前行。我刚从第一步阶梯攀爬到第二步时,
就感觉双手无处攀附,双脚在湿滑倾斜的青石上无法找到着力点,越想向上攀爬就越向下滑,
折腾到第三步阶梯,已气喘吁吁、四肢发软,只能仰头望梯止步,改从游道而上。
进入一条三百来米长的“夹沟”式通道,这便是飞虎大道。到达此处,已是大汗淋漓,一
阵山风从通道吹过,夹杂着草木的清香,让人疲累顿消。偶有被惊飞的鸟儿扑棱棱从林中起飞,
化成一幅有动有静的优雅画卷。这是一条半山腰开凿出来的军事通道,两侧以天然高山为屏障,
最宽处达三四米,最窄处仅一米左右,当时主要作连接飞虎、飞龙两关栈道和藏兵之用。
穿过飞龙关,视野豁然开朗。经过一段相对平缓的小道,便来到位于屯上缓坡沟谷地带的
朝天关了。朝天关看起来比之前的那些关隘要宏大得多,是所有关隘中保存最完好的。这里南
接飞凤关,北望飞龙关,视野极其开阔,上山之路可尽收眼底。攀登至屯顶,风力渐大,天空
开始渐渐低沉。放眼山野,极目远眺,可见东面几公里外的养马城,还能识别东北方向二十公
里开外巍峨的娄山关。此时,夕阳正待西下,苍茫大地残阳如血,映红了天际。
海龙屯遗址曾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后来被考古人员一铲一锹清理出来。我们从古道南
面直下,徐徐山风在耳畔轻轻呢喃,仿佛在细细讲述遗址被发现与发掘的过程。历史的遗韵弥
漫在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浸润在整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遗址中,默默等待人们的翻阅。
【注释】①选自《人民日报》2024 年 5 月 11 日。
民俗助力,让旅游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圆柱体,那么上面的一层是上层文化,是
历史上文化精英的个人创造。下面一层就是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这种文化
渗透在百姓生活的一切领域,包括民闻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生产民俗、生活民俗
等。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急剧而猛烈的的社会转型期明。我们用三十年的
时间,把城市再造了一遍。城市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原有的农
耕文明架构下的一切都在迅速地瓦解、涣散、消失、泯灭。现在这些簇新的城市虽然还停留在
原来的地方,但己不再是那个让我们可以感知到、触摸到、解读到民族传统精神密码和文化特
质的城市了。
虽然我们的城市正在用钢筋混凝土修筑起来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砖墙瓦屋的古老
民宅,隆隆作响的机械代替了耕牛和犁耙;虽然我们用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代替了骡马和
老旧的车舆,但是,已经融入到我们脑际的传统文化的记忆仍在流淌不息,这是民族共同拥有
的文化记忆。
当以疯狂速度扩张的大城市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人们开始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人
们想走进自然中,融入田园里。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变异,出现了周庄、乌镇、丽江古城的繁
盛,出现了平遥古城、婺源、乔家大院的热闹,出现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忙碌。从这个意
义上讲,城市化、城镇化的浪潮,“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趋势,给保护下来的古城镇带来
了机遇,它将以珍罕、稀缺的那个过往时代的文化记忆和历史风范,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
如果说我们要选定一座古城或者一个传统村落加以彻底保护,那么这种选定的标准似乎应
是:富含历史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第
一,整体风貌完整,各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要件齐全或基本齐全,从不同侧面反映历史上一
座城市和村落方方面面的文化;第二,保持古城和村落的原真,对每一处建筑都更精细地加以
挖掘,力求避免新旧杂陈,避免用现代元素破坏古城和村落的风貌与韵味;第三,让传统活在
建筑里,在进行硬件规划的时候,要同时进行软件设计。
城市的发展和转型,不仅要保护古城的建筑,还要特别保护经典的古城和村落文化。在猛
烈而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留住民俗,留住古韵,留住文化,是社会共同的需要。这既像是
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归宿,又像是在每个人艰苦奋斗历程中准时出现的驿站,抚慰着、鼓励着
每一个人的心灵,确定着每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凝聚着我们的文化情感和民族情感。(掌声)
(作者夏挽群,有删改)参考答案:
一、书写水平(5分)
1.略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4分)①
喧哗②
胜③邀
3.D(3分)
4.(10分)
君子好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禅房花木深④
吏呼一何怒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⑥
缥缈孤鸿影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⑧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5.D(3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6.B(3分)
7.(2分)
【示例一】朱赫来。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朱赫来向他传授了许多革命
知识,并鼓励他勇敢地参与革命斗争。在朱赫来的引导下,保尔逐渐从
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示例二】阿尔焦姆。
阿尔焦姆是保尔的哥哥,他不仅是保尔生活中的依靠,更是他精神上的支
柱。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阿尔焦姆以他自身的坚韧和勤劳,为保尔树立
了榜样。他教会了保尔如何面对生活的艰辛,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不屈不
挠的精神。
8.(3分)B
9.(3分)B
10.(4分)
原句更好。因为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登屯古道向上延伸比作
“龙盘蛇绕”,“盘旋而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登屯古道曲折蜿蜒的壮观
景象,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而改句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登屯古道从山脚
向上的情况,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
11(4分)
①指人们通过游览、参观等方式来了解和感受海龙屯这一历史文化遗
产的魅力和价值。②暗示海龙屯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过去的
历史和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③表达了海龙屯作为文化遗产
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全人类共同
的文化瑰宝,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2.D(3分)
13.(4分)

城镇化浪潮,给保护下来的古城镇带来了发展机遇。

选定古城或传统村落加以彻底保护的标准。
14.(4分)
【示例一】能。开头运用设问,激发听众思考。接着运用一个生动的比喻,
解释了中华文化的构成,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观点独特鲜明,引
人入胜。【示例二】不能。虽然开头运用比喻解释了中华文化的构成,
但还是过于专业性,显得枯燥、呆板,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与兴趣。
15.(4分)
①本篇演讲稿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见解精辟独到,从传统民俗角度思
考社会转型期城市的发展,引人深思。②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把握感
彩,如结尾处“留住民俗,留住古韵,留住文化”的呼吁,将保护传统的需
要比作民族的归宿、人生的驿站,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
③面对听众,人称多为“我们”,能激发听众情绪、引起共情、赢得好感,具
有感染力。(答出两点即可)
16.(3分)C
17(4分)
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