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21教育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共、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体会毛泽东诗词,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初二上期的学生在初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理解概括归纳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解材料题、简答题的方法技巧还需提高,注重培养浓厚的历史兴趣。
3重点难点
一、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红军长征
导入新课:欣赏《十送红军》。问:这是哪首歌曲?反映了什么情景?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此远的征程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十分罕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当年革命先辈的事迹,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红军长征
(一)长征的开始
1、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蒋介石进行“围剿”的原因?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谁?采取了什么战术与作战方法?(提问)第四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21·cn·jy·com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五次反“围剿”情况表》,分析,说明红军的领导人,奉行的方针及结果。)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由于执行了不同的军事路线,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www.21-cn-jy.com
3、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讲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瑞金等地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艰苦征程。介绍长征初期的困境及决策。红军很快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在此,中共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遵义会议
1、请大家来观看遵义会议的电视剧片段。(播放《长征》之遵义会议片段及参会的重要领导人。)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导讨论:从困境的原因上思考。)
教师指出: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领导权问题,在组织上结束了…,实际上确立了…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革命开辟了走向胜利的航道。21·世纪*教育网
遵义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因为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主张能够胜利。
(三)长征的胜利:1、结合地图介绍: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渡过金沙江,摆脱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2·1·c·n·j·y
2、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三大主力长征形势图》。记住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静宁。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答出-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讲话;讨论长征精神。
(四)小结:视频重温,长征开始于何年?结束于何年?朗读《长征》,缅怀先烈,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