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16: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 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的历史意义。21教育网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 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 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 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的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 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21cnjy.com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性,牢记 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 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通过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生平,学习张学良、杨虎城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 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1·cn·jy·com
2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体会对侵 占富饶家乡的日寇的愤懑之情,营造气氛,神入特定历史环境,引起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是什么原因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四处流浪?”www.21-cn-jy.com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华方针。他还提出:“欲 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主观欲望)2·1·c·n·j·y
2.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最大,军国主义者妄图通过战争来摆 脱困境。(客观刺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蒋介石正忙于“围剿”红军(有利条件) ㈡经过:(播放918 视频资料:见教师用书所配光盘)
4.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5.面对日寇的侵略,作为中国政府最高长官的蒋介石是何态度?
6.结果:
(1)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像;日本设立的伪“满洲国”界碑(在山海关附近) .
(2)日本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中国同胞的现场 .
(3)1932 年,日军在辽宁抚顺残害中国人民 .
(4)日本“七三一部队”在我同胞身上进行细菌实验;日本“七三一”部队焚烧被害者 尸体的炼人炉 小结: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同胞成了亡国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西安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抗日烽火燃遍东北大地,东北地区的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中 华民族的抗战逐步从局部发展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大政治派别摒弃前嫌,由对峙 转向了合作。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是爱国将军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㈠背景: 张、杨为什么“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1、民族危机空前(直接原因)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外部原因)
3、张、杨爱国,接受中共主张(内部原因)
4、蒋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㈡经过: 简述西安事变的经过(提示: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㈢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活动3【活动】课外拓展
观看影片《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