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16: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目标:
记住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掌握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淞沪抗战的情况;理解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卢沟桥事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相关内容和淞沪抗战,培养学生客观的、公正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21cnjy.com
通过收集资料、叙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敢于抗争、誓死报国的大无畏精神,树立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随时报效祖国的观念。www.21-cn-jy.com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和平。2·1·c·n·j·y
2重点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难点: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3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4教材简析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课讲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并不断地扩大侵华利益,促使西安事变的发生;后一课“国共合作抗日”正是这一课“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促成的,因此本课的地位是非同一般。为此,本课安排三个子目,讲清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淞沪抗战讲中国军民英勇抵抗日寇的疯狂进攻,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南京大屠杀讲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妄图以此来使中国人屈服,然而,大屠杀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愤怒,在中国兴起了全民族的抗战。21·cn·jy·com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歌曲导入 听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歌曲《八路军拉大栓》导入本课
1、提问:
2、通过此环节自然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史海拾贝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
一、七七事变
1、图片认识卢沟桥(北京胜景:卢沟晓月;三十年代的卢沟桥;现在的卢沟桥)
2、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3、展示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简要经过及影响-----经过略(可尝试让学生概括)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结合大屏幕显示卢沟桥事变形式图(教科书上也有)和88页小字内容思考:
日军为什么要首先进攻卢沟桥呢?-----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
4、讲一讲: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快速浏览88-89页内容,让同学讲一讲故事,培养概括信息的能力(佟麟阁和赵登禹的故事)
二、淞沪抗战
1、八一三事变
2、淞沪抗战
1展示淞沪抗战的图片。
感受国民党爱国官兵积极抗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三、南京大屠杀
1、日军侵占南京的时间、地点、手段、人数
2、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军民
1、展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地点----1937年12月、南京
手段:刺杀、活埋、砍杀、焚烧、军犬撕咬(杀人比赛)
2、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观察“万人坑”、“杀人竞赛”等图片,体会日寇的凶恶残暴本质。
勿忘国耻:
3、展示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至今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三个瓶颈:教科书事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事件)21教育网
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至今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1、让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学生勿忘国耻、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的观念。
3、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
活动3【练习】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主要内容有: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三项,通过学习知道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南京大屠杀,激起了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日怒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