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2 19: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右下图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铸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当时的政治局面是(  )
A.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分封诸侯扩大统治范围
C.诸侯竞相称霸 D.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当你看到《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时,你应想到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元朝
3.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图示中 处朝代对应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5.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中,诸侯们之所以能被周幽王调动,是因为他们有( )
A. 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 B. 服从周王调遣的义务
C.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D. 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的权力
6.二里头遗址是哪个朝代的都城遗址(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7.周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是( )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城濮之战
8.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发达
C. 西周的都城在洛邑
D. 夏、商、西周的亡国之君分别是桀、纣、周幽王
9 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不包括( )
A. 建立军队 B. 任免官员
C. 管理土地和人民 D. 进行再分封
10 夏、商、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不包括( )
军队 B. 刑法 C. 礼仪教化 D. 民主选举
西周的建立者是( )
A.禹B.启C.周武王D.周平王
12.西周的都城是( )
A.阳城B.亳C.镐京D.洛邑
13.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4.西周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046年B.公元前771年C.公元前770年D.公元前476年
15.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牧野之战B.国人暴动C.烽火戏诸侯D.犬戎入侵
16.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下列关于三代更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C.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史称东周
D.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都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有关
17.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的对象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B.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绝对的统治权,可以随意任免官员
C.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D.分封制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对后世没有任何消极影响
18.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B.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C.西周时期,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已经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
19.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高度发达。下列关于青铜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夏朝
B.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工艺高超
D.青铜文化只体现在青铜器的铸造上,与其他方面无关
20.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C.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二、非选择题
21、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辨别下列文物解说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的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1)图2文物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文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
图2利簋及铭文
(2)图3文物反映了汉代儒者讲经上课的情形,有助于了解汉代儒学教育的状况。(  )
图3汉代讲经图
(3)图4文物刻有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希腊社会。(  )
图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尚书·尧典》记载了“尧制历”一事。尧将每年观象测量所得的节气信息颁发给四方部落首领及其治下的民众(即为观象授时),以指导农业生产。“观象授时”符合华夏各部落的利益,使得尧部落与华夏各部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政治框架,因而,尧确立了其领导华夏的最高权威,成为“天子”。这成为“大一统”学说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政治实践。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材料二 历代王朝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创设因时制宜的制度来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以下三幅示意图依次体现了西周、秦朝、元朝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
图一
图二
图三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尧制历"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上述三个朝代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们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
23、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问题:
(1)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 夏本纪》
  材料二:“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史记 殷本纪》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夏桀和商纣怎样的统治?
(2)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从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5BABCB 6-10ACCBD 11-15CCCBD 16-20CACCD
21、(1)(×)“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
(3)(×)“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22、(1)确立了尧在华夏部落的权威,建立稳定的政治框架,是最早的"大一统 "政治实践。
(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3)中国古代政治大一统发展历程。
23、1.(1)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等,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归周天子所有,诸侯和卿大夫等都要服从周天子的统治。
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另一方面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联系,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24、(1)材料一反映了夏桀的统治:
  夏桀不施行德政,却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这表明夏桀实行残暴统治,滥用武力,不顾百姓死活。他穷兵黩武,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材料二反映了商纣的统治:
  商纣天资聪颖,口才好,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很强;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淫荡乐曲,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用来充实鹿台的钱财和钜桥储存的粮食。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在沙丘大摆酒宴,把肉挂成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商纣同样实行残暴、荒淫无道的统治。他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不顾百姓疾苦,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还亵渎神灵。
(2)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夏桀的残暴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最终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
  商纣的荒淫无道使得商朝统治分崩离析,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商朝灭亡。
(3)从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统治者应施行德政,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残暴不仁,不顾百姓死活,必然会遭到百姓的反抗,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②统治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大。夏桀和商纣都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听不进劝谏,这种自负的心态使他们失去了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最终走向失败。
  ③统治者要远离酒色和享乐,保持清醒的头脑。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会使人丧失斗志,荒废政事,导致国家治理混乱。
  ④统治者要尊重神灵和自然规律,不能亵渎神灵。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神灵有着敬畏之心,统治者的行为会影响到百姓对神灵的信仰。如果统治者不尊重神灵,可能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和不安。
  ⑤统治者要善于纳谏,听取不同意见。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错误。夏桀和商纣拒谏饰非,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