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课游戏比赛守规则
(人教版)一年级
学习目标
1
视频导入
2
守规则的好吃
4
生活小能手
5
学习园地
6
拓展练习
7
什么是规则
3
学习目标
1.能说出3条常见游戏规则。
2.理解"规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通过游戏体验理解规则必要性。
4.情绪激动时仍能遵守规则。
视频导入
▲ 游戏和比赛都有规则。
什么是规则
探索新知
规则告诉我们游戏和比赛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跑步比赛不抢跑。
捉迷藏不偷看。
攀爬游戏有秩序。
我们爱运动
互动角:
想一想,捉迷藏还有哪些规则。
不能躲在电器、高处等危险位置。
需提前划定安全区域(如"不得躲进储物柜")。
只有守规则,游戏和比赛才能顺利进行。
有序比赛。
防止受伤。
维护公平。
守规则的好处
运动小达人:
说一说,你和朋友玩游戏时,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我们爱运动
1.躲藏后不得更换位置(防作弊)。
2.躲藏者超过时间未被找到视为胜利。
上好体育课
不守规则会怎样呢?
不安全。
会受伤。
会吵架。
会失去玩伴。
不开心。
不公平。
我们不仅要遵守规则,还要维护规则。
互动角:
( )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 )很生气,不玩了。
上好体育课
有人不守规则,你会怎么做?在“( )”中 画“√”。
( )告诉老师。
( )当作没看到。
√
√
规则小调查。
生活小能手
课堂上有什么规则。
回答问题举手。
过马路有什么规则。
看红绿灯。
规则小调查。
生活小能手
参观博物馆有什么规则。
不要吵闹。
在餐厅吃饭有什么规则。
吃光光。
互动角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有规则吗?
上好体育课
图书馆。
保持安静、图书归位。
游乐场。
排队玩耍、不推挤。
互动角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有规则吗?
上好体育课
餐桌礼仪。
长辈先动筷、不挑食。
公园游玩。
不摘花木、垃圾入箱。
学习园地
我是小判官:
1、在图书馆里可以大声说话和跑跳。( )
2、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可以插队抢先玩。 ( )
3、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偷偷看同学的答案。( )
4、在动物园参观时,可以随意拿食物喂动物。( )
拓展练习
思考题 :
观察你的一天生活,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规则?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可能会发生什么?
1.上学路上 :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没有红绿灯,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2.教室上课 :要举手发言,如果大家随意说话,老师讲课就听不清了。
3.食堂吃饭 :要排队打饭,如果插队,队伍就会混乱,大家都要等更久。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一年级(全)
课题 第 二 课《游戏比赛守规则》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游戏和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理解规则的内涵,掌握遵守规则的方法,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和谐相处。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教材,通过介绍游戏和比赛中的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含义(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不遵守规则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有初步的规则感知,但对规则的内涵和重要性缺乏系统认识,难以清晰表达规则内容。
2. 已有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过简单游戏,经历过遵守或违反规则的情况,但对规则的必要性理解不深。
3. 学习难点:理解规则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的内涵,在情绪激动时仍能坚持遵守规则。
核心素养目标 1. 能说出至少 3 条常见的游戏或比赛规则。
2. 理解规则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的含义。
3. 通过游戏体验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 在情绪激动时能努力遵守规则,知道如何应对他人违反规则的情况。
教学重点 1. 认识常见的游戏和比赛规则,能说出至少 3 条规则。
2. 理解规则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的内涵,认识遵守规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 在游戏和比赛中理解并践行规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时仍能遵守规则。
2. 学会在他人违反规则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如告知老师、提醒对方)。
课前准备 1. 教具:常见游戏(如捉迷藏、跑步比赛、攀爬游戏)的规则卡片、多媒体课件(含游戏视频)、“我是小判官” 判断题卡片。
2. 学具:绘画纸、彩笔(用于画一画自己遵守规则的场景)。
第二课《游戏比赛守规则》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学生熟悉的游戏视频(穿衣服比赛),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游戏者的行为。
2. 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有哪些约定?”
3. 引出主题:“这些约定就是游戏的规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游戏和比赛中遵守规则。” 1. 观看视频,观察游戏中的行为细节。
2.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游戏中 “约定” 的理解。 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视频,激活已有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 “规则” 的存在,自然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模块 1:认识规则的内涵
1. 展示常见游戏规则图片(如跑步比赛不抢跑、捉迷藏不偷看、攀爬游戏有秩序),讲解:“规则就是告诉我们在游戏和比赛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跑步比赛时,能做的是听到口令后起跑,不能做的是抢跑。”
2. 组织 “互动角”:“想一想,捉迷藏还有哪些规则?” 引导学生说出 “不能躲在危险位置”“不能更换躲藏地点” 等。
模块 2:遵守规则的好处
1. 讲解:“只有遵守规则,游戏和比赛才能顺利进行。” 结合图片说明好处:有序比赛、防止受伤、维护公平。
2. 提问:“如果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 “会吵架”“会受伤”“不公平” 等后果。
模块 3:应对他人违反规则的方法
1. 设置情境:“如果有人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你会怎么做?” 展示选项(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告诉老师、生气不玩、当作没看到)。
2.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做法,强调:“我们不仅要自己遵守规则,还要学会维护规则。”
模块 4:生活中的规则
1. 开展 “规则小调查”:展示课堂、过马路、博物馆、餐厅等场景图片,提问:“这些地方有什么规则?”
2.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遵守规则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更安全。” 观察图片,理解规则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的含义,举例说明对规则的理解。
参与 “互动角” 讨论,补充捉迷藏的其他规则,加深对规则内涵的认识。
3. 倾听并理解遵守规则的好处,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4. 在情境中选择应对他人违反规则的正确方式,明确维护规则的责任。
5. 思考并回答生活中不同场景的规则,拓展对规则的认知范围。 通过具体的图片、情境和讨论,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规则的内涵、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及生活中规则的普遍性,构建对 “规则” 的系统认知。
情景演练 1. 组织 “规则小剧场” 活动:分组模拟游戏场景(如捉迷藏、跑步比赛),一组学生扮演遵守规则的游戏者,另一组扮演违反规则的游戏者,让学生体验两种情况的不同结果。
2. 设置 “情绪考验” 环节:在游戏进行到紧张时刻(如快要被找到时),观察学生是否能坚持遵守规则,及时引导并鼓励。 1. 参与角色扮演,体验遵守和违反规则的不同感受和结果。
2. 在情绪激动的情境中努力遵守规则,感受规则的约束性和重要性。 通过情境演练和情绪考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遵守规则的必要性,锻炼在情绪波动时遵守规则的能力,强化规则意识。
课堂练习 1. 展示 “我是小判官” 判断题:
(1)在图书馆里可以大声说话和跑跳。( )
(2)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可以插队抢先玩。( )
(3)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偷偷看同学的答案。( )
(4)在动物园参观时,可以随意拿食物喂动物。( )
2. 布置任务:“画出一个你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场景,并向同桌介绍画面内容。”
总结提升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1. 规则是告诉我们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的约定。
2. 遵守规则能让游戏有序、安全、公平,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3.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并维护规则。
强调:“遵守规则能让我们的游戏更快乐,生活更有序,希望大家都做守规则的小卫士!”
作业布置 “观察一天的生活,记录下 3 个需要遵守规则的地方(如上学路上、课间活动、家庭游戏),想一想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怎样,下次课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第 2 课《游戏比赛守规则》
1. 规则的内涵: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如跑步不抢跑、捉迷藏不偷看)。
2. 遵守规则的好处:有序比赛、防止受伤、维护公平。
3. 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吵架、受伤、不公平。
4. 生活中的规则:课堂举手、过马路看红绿灯、图书馆安静。
教学反思 需关注学生对规则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这一内涵的理解是否准确,能否结合具体游戏举例说明。
情景演练环节可增加更多易引发情绪波动的游戏场景(如比赛快输时),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遵守规则的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可反映学生对生活中规则的关注度,需根据反馈调整教学中对生活规则的拓展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