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2、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
二、能力与方法:
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讨论、个案学习法,学习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2新设计
利用图片、地图、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一定了解,对未知历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跟随教师指导进行思考,但他们还缺乏对历史史实的理解,不能正确认识一些历史现象。
4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找不同 探原因
以重庆朝天门码头和解放碑上世纪80年代与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5年对比图,让学生思考出现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联系第八课农村和城市改革,进而引入本课对外开放的进程和格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对外开放的尝试------经济特区的设置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来的?
2、中央先后何时、设置了哪些经济特区?请在地图上找出各自的位置和所属的省份。
3、这几个开放城市的经济建设是如何进行的
4、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何作用和影响?
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讨论:
1、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2、何谓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它与特别行政区有何不同?
3、我国80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21教育网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供相应材料、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对外开放地理位置的变化。
1、地图上指明“沿海”和“内地”的划分。
2、80年代对外开放是如何扩大的?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3、9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为何要开放这里?有何意义?
4、90年代对外开放的特点是什么?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导学生识图,从地图中得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和格局,并以图示标出。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1、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教材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变化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