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潮安)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 ”。
【答案】望远镜;中国天眼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它借助 500 米口径的球面反射面,可捕捉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探测范围远超此前的射电望远镜,能更精准地研究脉冲星、暗物质、黑洞等,甚至助力搜寻地外文明。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 推动了射电天文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是科技创新与大国工程的典范。
2.(2025·潮安)植物的茎分为 和 。
【答案】草质茎;木质茎
【知识点】茎的作用;茎的形态;植物的分类;乔木
【解析】【分析】我们根据植物木质的结构不同,将植物的茎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3.(2025·潮安)关于月球、地球、太阳的关系, 是地球的卫星, 是太阳系大家庭中的一颗行星。
【答案】月球;地球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通过引力与地球相互作用,形成潮汐现象,并围绕地球做周期性公转,公转周期约 27.3 天,同时也伴随自转,因潮汐锁定,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地球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约 365 天,同时进行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为生命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而月球的存在则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倾角,间接维护了气候的稳定性。三者通过引力维系着太阳系中这一独特的天体系统。
4.(2025·潮安)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化学;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核心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现象。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铁锈),这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燃烧也是典型的化学变化,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等,不产生新物质。比如水结冰(状态从液态变为固态)、玻璃破碎(形状改变),其本质仍是水分子或玻璃成分,没有新物质生成。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中多样的变化形式。
5.(2025·潮安)我们的呼吸离不开 。氧气的体积约占大气体积的 。
【答案】氧气;21%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气体,人体通过呼吸摄入氧气,在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支撑生命活动。氧气在地球大气中的体积占比是21%。大气主要由氮气(约 78%)、氧气及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氧气的这一比例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平衡 —— 既满足呼吸需求,又避免因浓度过高增加燃烧、氧化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气的存在与比例是地球宜居环境的重要特征,维系着生态系统和生命活动的稳定循环。
6.(2025·潮安)迄今为止,有500多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00 位航天员进入过太空。自 1961 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美苏(俄)、美国、中国等国家持续开展载人航天任务,包括空间站驻留、太空行走、科学实验等。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领域研究,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地球观测,天文观测等,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技进步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因此,题干表述符合实际情况。
7.(2025·潮安)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和产生沉淀等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是其常见伴随现象。例如,蜡烛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蓝色溶液变浅,产生红色铜单质沉淀)、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均符合这一特征。这些现象可辅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需注意:某些物理变化也可能伴随类似现象(如灯泡发光发热),因此需以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作为根本判断依据。
8.(2025·潮安)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解答】由于北斗七星并不是球对称的,所以在在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图像不是相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区别:小熊座中的七颗恒星称小北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谓斗为帝车。
9.(2025·潮安)今天我们见到的化石都是来自几十年前的生物。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10.(2025·潮安)因为遗传,所以我们与父母在体形、举止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代通过基因将自身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因此,子女在体形(如身高、五官轮廓)、举止(如某些习惯性动作)等方面与父母存在相似之处,正是遗传作用的体现。不过,生物的性状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相似性并非完全一致,但遗传是导致亲子间相似性的核心原因。题干表述符合遗传的基本原理,故正确。
11.(2025·潮安)食物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且平稳的化学变化。例如,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过程通过多步温和的化学反应实现,避免了能量的剧烈释放。最终,这些分解产物在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如有氧呼吸)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缓慢释放能量供身体利用。整个过程虽复杂,但在酶的调控下平稳进行,确保能量持续供应。题干准确描述了这一过程,故正确。
12.(2025·潮安)多使用四边形结构可以使塔台更稳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三角形框架结构会使塔台更稳定,题目说法错误。
13.(2025·潮安)中国的月球探索工程叫“嫦娥工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探月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考察。
14.(2025·潮安)小哪吒发现水烧开时水壶壶嘴向外冒出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气”的本质是水
B.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 “白气” 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本质是水。这一过程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仅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核心是有新物质生成,而此过程无新物质产生,因此 B 的说法错误。
15.(2025·潮安)校园中, 出现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
A.蚂蚁 B.桃树 C.鸽子
【答案】A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环境中,蚂蚁作为小型社会性昆虫,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它们多栖息于土壤、草丛、墙角等隐蔽处,食物来源广泛(植物碎屑、昆虫尸体等),易在校园内形成庞大种群。桃树作为乔木,受种植数量和空间限制,个体数量远少于蚂蚁;鸽子虽可能出现在校园,但多为零星活动,且依赖人类投喂,种群规模有限。因此,蚂蚁在校园中出现的数量和频率通常最高,故答案为A。
16.(2025·潮安)设计塔台模型时,对塔台的要求不包括( )。
A.制作塔台用的材料越多越好
B.塔台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
C.塔台的外观要美观
【答案】A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设计塔台模型时,核心要求包括结构稳定和一定的美观性。但材料使用需遵循合理高效原则,过多材料会增加成本和重量,反而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如过度负重导致坍塌),并非 “越多越好”。塔台设计注重材料的优化组合而非数量堆砌,A 的要求不符合设计逻辑,因此是不包括的选项。
17.(2025·潮安)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B.港珠澳大桥通过人工岛将桥梁和隧道连接起来
C.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没有遇到过限制和挑战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全长 55 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通过东、西人工岛实现桥梁与海底隧道的连接。但大桥建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穿越繁忙航道需建海底隧道以保障通航,复杂海洋环境对结构防腐、抗台风要求极高,还有深埋沉管隧道技术难题等。因此,C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18.(2025·潮安)太阳系有 ( )颗行星,地球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星。
A.八 B.七 C.六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行星定义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2006 年修订后,明确为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9.(2025·潮安)在建造塔台时,发现( )形状的塔台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答案】C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塔台的稳定性取决于重心位置和底部支撑。上小下大的结构能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倾倒风险;上轻下重可使重心下移,进一步增强整体稳定性。A 选项 “上重下轻” 会导致重心偏高,易倾倒;B 选项 “上大下小” 减小底部支撑,且重心偏上,稳定性差。只有 C 选项的结构符合稳定塔台的设计原理,故答案为 C。
20.(2025·潮安)草质茎的特点不包括( )。
A.比较柔软,易折断 B.茎秆坚硬 C.外表常呈绿色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故选B。
21.(2025·潮安)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的星座是( )。
A.天蝎座、天琴座 B.天鹰座、狮子座 C.天鹰座、天琴座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恒星,位于天鹰座的核心位置;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琴座的标志性天体。A选项中天蝎座的亮星为心宿二,与牛郎星无关;B选项狮子座的亮星为轩辕十四,与织女星无关。只有C选项准确对应两星所属星座,故答案为C。
22.(2025·潮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A选项 “消灭天敌” 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物种单一化,反而危害多样性;B选项 “围湖造田” 会破坏原有栖息地,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环境,加剧多样性丧失。C选项强调保护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只有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才能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根本上保障生物多样性。因此,C是正确答案。
23.(2025·潮安)下列物质变化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冰块慢慢融化
B.蜡烛燃烧
C.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变化中是否产生气体可通过现象判断。A选项中,冰块融化是固态水变为液态水的物理变化,仅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更无气体产生。B选项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有气体产生;C选项白醋(醋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伴随气泡现象。因此,只有A的变化中没有气体产生,答案为A。
24.(2025·潮安)我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为了( )。
A.美化环境,吸引游客
B.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选项 “吸引游客” 是次要功能,并非建立初衷;B选项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是间接作用,而非直接目的。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持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其设立的根本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C。
25.(2025·潮安)下列关于太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
B.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0倍大
C.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的基本特征可通过科学事实判断。A选项正确,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恒星,处于活跃状态;C选项正确,太阳通过核聚变持续向宇宙释放光和热,这是其能量辐射的基本形式。B选项错误,太阳体积远大于地球,实际约为地球的130万倍,“10倍大” 的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因此,不正确的描述是B。
26.(2025·潮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伴随明显的气泡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典型特征。A选项氧气通常通过光合作用或分解反应产生,此过程不涉及;B选项氮气是空气主要成分,该反应无氮气生成。因此,正确答案为C。
27.(2025·潮安)铁钉放在( )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带水的盘子 C.带油的盘子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氧化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反应速度最快。A选项干燥空盘子中缺少水分,生锈极慢;C选项带油的盘子里,油层隔绝了氧气和水,几乎不生锈;B选项带水的盘子中,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满足生锈的关键条件,因此生锈速度最快。答案为B。
1 / 1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潮安)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 ”。
2.(2025·潮安)植物的茎分为 和 。
3.(2025·潮安)关于月球、地球、太阳的关系, 是地球的卫星, 是太阳系大家庭中的一颗行星。
4.(2025·潮安)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 变化。
5.(2025·潮安)我们的呼吸离不开 。氧气的体积约占大气体积的 。
6.(2025·潮安)迄今为止,有500多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 )
7.(2025·潮安)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和产生沉淀等现象。( )
8.(2025·潮安)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9.(2025·潮安)今天我们见到的化石都是来自几十年前的生物。
10.(2025·潮安)因为遗传,所以我们与父母在体形、举止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
11.(2025·潮安)食物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 )
12.(2025·潮安)多使用四边形结构可以使塔台更稳固。( )
13.(2025·潮安)中国的月球探索工程叫“嫦娥工程”。( )
14.(2025·潮安)小哪吒发现水烧开时水壶壶嘴向外冒出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气”的本质是水
B.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15.(2025·潮安)校园中, 出现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
A.蚂蚁 B.桃树 C.鸽子
16.(2025·潮安)设计塔台模型时,对塔台的要求不包括( )。
A.制作塔台用的材料越多越好
B.塔台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
C.塔台的外观要美观
17.(2025·潮安)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B.港珠澳大桥通过人工岛将桥梁和隧道连接起来
C.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没有遇到过限制和挑战
18.(2025·潮安)太阳系有 ( )颗行星,地球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星。
A.八 B.七 C.六
19.(2025·潮安)在建造塔台时,发现( )形状的塔台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0.(2025·潮安)草质茎的特点不包括( )。
A.比较柔软,易折断 B.茎秆坚硬 C.外表常呈绿色
21.(2025·潮安)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的星座是( )。
A.天蝎座、天琴座 B.天鹰座、狮子座 C.天鹰座、天琴座
22.(2025·潮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系统的多样性
23.(2025·潮安)下列物质变化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冰块慢慢融化
B.蜡烛燃烧
C.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24.(2025·潮安)我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为了( )。
A.美化环境,吸引游客
B.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
25.(2025·潮安)下列关于太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
B.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0倍大
C.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26.(2025·潮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27.(2025·潮安)铁钉放在( )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带水的盘子 C.带油的盘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望远镜;中国天眼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它借助 500 米口径的球面反射面,可捕捉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探测范围远超此前的射电望远镜,能更精准地研究脉冲星、暗物质、黑洞等,甚至助力搜寻地外文明。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 推动了射电天文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是科技创新与大国工程的典范。
2.【答案】草质茎;木质茎
【知识点】茎的作用;茎的形态;植物的分类;乔木
【解析】【分析】我们根据植物木质的结构不同,将植物的茎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3.【答案】月球;地球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通过引力与地球相互作用,形成潮汐现象,并围绕地球做周期性公转,公转周期约 27.3 天,同时也伴随自转,因潮汐锁定,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地球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约 365 天,同时进行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为生命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而月球的存在则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倾角,间接维护了气候的稳定性。三者通过引力维系着太阳系中这一独特的天体系统。
4.【答案】化学;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核心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现象。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铁锈),这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燃烧也是典型的化学变化,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等,不产生新物质。比如水结冰(状态从液态变为固态)、玻璃破碎(形状改变),其本质仍是水分子或玻璃成分,没有新物质生成。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中多样的变化形式。
5.【答案】氧气;21%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气体,人体通过呼吸摄入氧气,在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支撑生命活动。氧气在地球大气中的体积占比是21%。大气主要由氮气(约 78%)、氧气及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氧气的这一比例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平衡 —— 既满足呼吸需求,又避免因浓度过高增加燃烧、氧化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气的存在与比例是地球宜居环境的重要特征,维系着生态系统和生命活动的稳定循环。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00 位航天员进入过太空。自 1961 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美苏(俄)、美国、中国等国家持续开展载人航天任务,包括空间站驻留、太空行走、科学实验等。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领域研究,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地球观测,天文观测等,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技进步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因此,题干表述符合实际情况。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发光发热、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是其常见伴随现象。例如,蜡烛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蓝色溶液变浅,产生红色铜单质沉淀)、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均符合这一特征。这些现象可辅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需注意:某些物理变化也可能伴随类似现象(如灯泡发光发热),因此需以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作为根本判断依据。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解答】由于北斗七星并不是球对称的,所以在在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图像不是相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区别:小熊座中的七颗恒星称小北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谓斗为帝车。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代通过基因将自身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因此,子女在体形(如身高、五官轮廓)、举止(如某些习惯性动作)等方面与父母存在相似之处,正是遗传作用的体现。不过,生物的性状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相似性并非完全一致,但遗传是导致亲子间相似性的核心原因。题干表述符合遗传的基本原理,故正确。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且平稳的化学变化。例如,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过程通过多步温和的化学反应实现,避免了能量的剧烈释放。最终,这些分解产物在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如有氧呼吸)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缓慢释放能量供身体利用。整个过程虽复杂,但在酶的调控下平稳进行,确保能量持续供应。题干准确描述了这一过程,故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三角形框架结构会使塔台更稳定,题目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探月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考察。
14.【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 “白气” 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本质是水。这一过程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仅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核心是有新物质生成,而此过程无新物质产生,因此 B 的说法错误。
15.【答案】A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环境中,蚂蚁作为小型社会性昆虫,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它们多栖息于土壤、草丛、墙角等隐蔽处,食物来源广泛(植物碎屑、昆虫尸体等),易在校园内形成庞大种群。桃树作为乔木,受种植数量和空间限制,个体数量远少于蚂蚁;鸽子虽可能出现在校园,但多为零星活动,且依赖人类投喂,种群规模有限。因此,蚂蚁在校园中出现的数量和频率通常最高,故答案为A。
16.【答案】A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设计塔台模型时,核心要求包括结构稳定和一定的美观性。但材料使用需遵循合理高效原则,过多材料会增加成本和重量,反而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如过度负重导致坍塌),并非 “越多越好”。塔台设计注重材料的优化组合而非数量堆砌,A 的要求不符合设计逻辑,因此是不包括的选项。
17.【答案】C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全长 55 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通过东、西人工岛实现桥梁与海底隧道的连接。但大桥建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穿越繁忙航道需建海底隧道以保障通航,复杂海洋环境对结构防腐、抗台风要求极高,还有深埋沉管隧道技术难题等。因此,C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18.【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行星定义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2006 年修订后,明确为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9.【答案】C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塔台的稳定性取决于重心位置和底部支撑。上小下大的结构能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倾倒风险;上轻下重可使重心下移,进一步增强整体稳定性。A 选项 “上重下轻” 会导致重心偏高,易倾倒;B 选项 “上大下小” 减小底部支撑,且重心偏上,稳定性差。只有 C 选项的结构符合稳定塔台的设计原理,故答案为 C。
20.【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故选B。
21.【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恒星,位于天鹰座的核心位置;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琴座的标志性天体。A选项中天蝎座的亮星为心宿二,与牛郎星无关;B选项狮子座的亮星为轩辕十四,与织女星无关。只有C选项准确对应两星所属星座,故答案为C。
2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A选项 “消灭天敌” 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物种单一化,反而危害多样性;B选项 “围湖造田” 会破坏原有栖息地,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环境,加剧多样性丧失。C选项强调保护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只有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才能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根本上保障生物多样性。因此,C是正确答案。
23.【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变化中是否产生气体可通过现象判断。A选项中,冰块融化是固态水变为液态水的物理变化,仅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更无气体产生。B选项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有气体产生;C选项白醋(醋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伴随气泡现象。因此,只有A的变化中没有气体产生,答案为A。
2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选项 “吸引游客” 是次要功能,并非建立初衷;B选项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是间接作用,而非直接目的。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持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其设立的根本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的基本特征可通过科学事实判断。A选项正确,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恒星,处于活跃状态;C选项正确,太阳通过核聚变持续向宇宙释放光和热,这是其能量辐射的基本形式。B选项错误,太阳体积远大于地球,实际约为地球的130万倍,“10倍大” 的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因此,不正确的描述是B。
2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伴随明显的气泡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典型特征。A选项氧气通常通过光合作用或分解反应产生,此过程不涉及;B选项氮气是空气主要成分,该反应无氮气生成。因此,正确答案为C。
27.【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氧化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反应速度最快。A选项干燥空盘子中缺少水分,生锈极慢;C选项带油的盘子里,油层隔绝了氧气和水,几乎不生锈;B选项带水的盘子中,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满足生锈的关键条件,因此生锈速度最快。答案为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