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四下·新会期末)丹顶鹤翩翩起舞和蜻蜓点水都是属于繁殖行为。( )
2.(2025四下·新会期末)只要有光,我们就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影子。( )
3.(2025四下·新会期末)雪花飘落在地面上,虽然听不到飘落的声音,但飘落的雪花也具有能量。( )
4.(2025四下·新会期末)爬墙虎和葡萄都是借助卷须吸附在墙壁或树木上生长,它们的攀缘方式相同。( )
5.(2025四下·新会期末)制作风帆的材料会影响风帆小车运动的性能,质地轻薄且坚固的材料更合适。( )
6.(2025四下·新会期末)木棉树植株高大,树干粗壮,春天开花时花朵硕大,属于乔木。( )
7.(2025四下·新会期末)在我国,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上半月,亮面朝西。( )
8.(2025四下·新会期末)河狸的巢穴只有一个出入口,并且位于水面上方。( )
9.(2025四下·新会期末)吉他发声时,琴弦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
10.(2025四下·新会期末)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幕布后操纵人偶,当光源、幕布位置不变,皮影越靠近幕布,影子会越小。( )
11.(2025四下·新会期末)凤头鸊鷉喜欢生活在水面开阔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适合它筑巢的材料是( )
A.泥土 B.羽毛 C.水生植物的叶子
12.(2025四下·新会期末)右图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分析数据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B.我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我国地形类型单一,平原面积最大
13.(2025四下·新会期末)琪琪用绳子拉动小车沿水平地面前进,小车5秒行驶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6秒行驶60厘米,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减轻小车载重量 B.减少拉力 C.加大拉力
14.(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水母
B.水杉
C.水葫芦
15.(2025四下·新会期末)奥运会射击比赛时,运动员依靠拉力拉动弓弦。下列情境中,主要用到的力也是拉力的是( )
A.弹弹珠
B.关抽屉
C.放风筝
16.(2025四下·新会期末)校园里种植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下列植物最不适合种植在我们校园里的是( )
A.白兰树 B.新会柑树 C.苹果树
17.(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小组利用自制日晷记录一天中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的影子长度 (如右图所示),最有可能是傍晚的影子的是( )
A.① B.② C.③
18.(2025四下·新会期末)自然界中的鸟类筑巢大多依赖于植物,以下动物中也依赖于植物筑巢的是( )
A.黄蜂用木屑筑巢
B.灰狼挖洞筑巢
C.蚂蚁用土壤筑巢
19.(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课后,妍妍和琪琪想绘制地球和月球的模型图来反映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下列绘制的模型图中,最贴近真实情况的是( )
A.
B.
C.
20.(2025四下·新会期末)观察下图为科学小组借助工具进行加工构建的人工鸟巢,下列工具和用途搭配不当的是( )
A.铅笔可以用来在木材上做标记
B.锤子可以用来钉螺丝钉
C.锯子可以用来锯开木材
21.(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植株属于灌木且其花朵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是( )
A.牵牛 B.玫瑰 C.睡莲
22.(2025四下·新会期末)妍妍和琪琪在同一张实验桌子上放上两个相同的盒子,①盒子内装着3个各重10克的钩码、②盒子内装着6个各重10克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相同的力沿水平匀速拉动两个盒子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B.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C.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3.(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逃避敌害的防御行为的是( )
A.乌贼遇到危险喷出墨汁
B.候鸟冬季飞往南方
C.蚂蚁储存过冬粮食
24.(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植物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丝瓜②香菇草 ③松树 ④杜鹃 ⑤小麦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①→⑤→②
C.③→④→①→②→⑤
25.(2025四下·新会期末)琪琪坐在行驶的高铁车厢内,看到窗外的树木快速向后退。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琪琪看到的现象与参照物无关
B.琪琪是以树木为参照物,火车在运动
C.琪琪是以火车为参照物,树木向后运动
26.(2025四下·新会期末)彬彬和波波分别测量同一天中10时、12时、17时阳光下校园旗杆的影子长度并记录如下,影子长度与时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27.(2025四下·新会期末)如果今天是农历十五,接下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月相的变化是( )
A.从满月变为下弦月
B.从满月变为上弦月
C.从蛾眉月变为上弦月
28.(2025四下·新会期末)妍妍爸爸开小车送妍妍上学,6公里用时20分钟;琪琪爸爸开摩托车送琪琪上学,8公里用时20分钟;波波爸爸骑电动自行车送波波上学,5公里用时20分钟。速度最快的是( )
A.小车 B.摩托车 C.电动自行车
29.(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
A.猕猴通过吃果实获取水分
B.蚕通过食用桑叶获取水分
C.斑马通过在河流中饮水获取水分
30.(2025四下·新会期末)观察下列植物,喜欢生长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的是( )
A.金琥
B.猪笼草
C.甘菊
31.(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手电筒、木块和纸板做影子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
(1)观察图甲,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影子的大小和位置都不变
B.把木块换成圆形木球,影子形状会改变
C.如果将纸板向后放倒,仍能在同样位置形成影子
(2)琪琪把纸板拿走 (纸板前面是空旷地方),发现的现象会是( )
A.影子没有了 B.影子变小了 C.影子更加清晰了
(3)观察图甲,琪琪把纸板拿走,她想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手电筒位置在木块斜上方
B.平移手电筒位置在木块左前方
C.平移手电筒位置在木块右前方
(4)琪琪把纸板拿走后,调整手电筒的照射位置,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根据影子的形成条件,此时的屏是( )
A.地面 B.纸板 C.木块
(5)观察右图,琪琪晚上从点①位置走到点②位置的过程中,路灯下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长短保持不变 B.先变短再变长 C.先变长再变短
32.(2025四下·新会期末)学习了《动物的需求》,琪琪和波波探究“鱼在水中怎样呼吸”的实验( )
(1)为探究鱼在水中呼吸的特点,琪琪用滴管吸取一些稀释的红色食用色素溶液,滴在水中鱼嘴的前方,观察到染色水的流动路径是( )
A.从鳃盖吸入,经鱼嘴流出
B.从鱼嘴吸入,经鱼鳃从鳃盖流出
C.从鱼嘴吸入,经鱼嘴流出
(2)在观察鱼的呼吸时,波波用镊子强行将鱼的鳃盖揭开(如下图),鱼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 )
A.破坏了鱼的平衡系统,无法在水中正常游动
B.鱼鳃暴露在空气中,无法进行气体交换
C.鱼受到惊吓,心脏停止跳动
(3)琪琪用镊子轻轻揭开鱼的鳃盖进行观察,发现鱼的头部两侧各有一组鳃,每组鳃是由什么组成( )
A.鳃片和鱼鳞 B.鳃片和鳃丝 C.鳃片和鳃盖
(4)琪琪和波波观察发现鱼在水中嘴总是一张一合地进行呼吸,他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鱼张嘴时,把水吸入,鳃盖关闭;闭嘴时,鳃盖打开,让水流出
B.鱼张嘴时,把水流出,鳃盖打开;闭嘴时,鳃盖关闭,让水吸入
C.鱼张嘴时,把水流出,鳃盖关闭;闭嘴时,鳃盖打开,让水吸入
(5)下列动物中,与鱼类的呼吸方式相同的是( )
①蝌蚪 ②鲨鱼 ③蛇 ④鳄鱼
A.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相关的行为。丹顶鹤翩翩起舞是雄性通过展示姿态吸引雌性,属于求偶行为,是繁殖的重要环节;蜻蜓点水是雌性将卵产在水中,属于产卵行为,直接与繁殖后代相关。二者均围绕繁殖后代展开,因此都属于繁殖行为。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承接影子的平面(如地面)。仅有光时,若没有不透明物体阻挡光线,或虽有物体但无承接面,都无法形成可见的影子。例如,在空旷处用手电筒照射空气(透明),或用光源照射不透明物体但下方无地面承接,均看不到影子。因此,“只要有光就一定能看到影子” 的说法不成立。
3.【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或因位置而具有势能,都属于能量的表现形式。雪花飘落时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同时,雪花在一定高度下落,具有重力势能。即使飘落声音微弱难以听见,其运动和位置本身已决定它具有能量。因此该说法正确。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爬墙虎的攀缘依赖卷须顶端特化的吸盘,能牢牢吸附在墙壁等表面;而葡萄的卷须主要缠绕在支持物(如树木枝干)上,通过缠绕固定植株。二者虽都用卷须攀缘,但卷须的作用机制不同,攀缘方式并不相同。因此该说法错误。
5.【答案】正确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风帆小车依靠风力推动前进,制作风帆的材料直接影响受力效率。质地轻薄的材料能减少自身重量对小车的负担,使风力更易转化为动力;坚固的材料可在风力作用下保持形状,避免因形变降低受风面积。因此,轻薄且坚固的材料更利于提升风帆小车的运动性能,该说法正确。
6.【答案】正确
【知识点】乔木
【解析】【分析】乔木的特征是具有明显主干,植株高大,树干粗壮。木棉树符合这些特点:它有高大的主干,树干粗壮,成年树可高达 25 米,且春天开大型花朵。其形态完全符合乔木的定义,因此该说法正确。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下半月(约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此时月球亮面朝西。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河狸的巢穴通常有多个出入口,且多位于水面以下。这种设计既便于河狸在水中进出,又能有效躲避陆生捕食者。巢穴的居住部分高于水面,保持干燥,而水下出入口是其重要的生存适应特征。题干中 “一个出入口”“位于水面上方” 的描述与实际不符,故说法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吉他发声时,拨动琴弦会使其快速往复运动(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琴身共鸣放大,最终以声波形式传播。琴弦的振动是吉他发声的直接原因,符合声音产生的原理,因此该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幕布的距离相关。当光源和幕布位置固定时,物体(皮影)越靠近幕布,其与光源的距离越远,遮挡光线的范围越小,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子就越小;反之,皮影离幕布越远、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题干描述符合这一光学规律,故说法正确。
11.【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凤头鸊鷉的栖息地为水面开阔且多芦苇水草的湖泊,其筑巢习性与环境密切相关。它们通常在水上搭建浮巢,材料以水生植物的叶子、茎秆为主,这些材料易获取且能使巢漂浮于水面,适应其水生生活。泥土不适合制作浮巢,羽毛多用于保暖而非筑巢主体。因此,水生植物的叶子是最适合的筑巢材料。
12.【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地形面积比例图显示,我国拥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地形类型,体现了 “地形类型多样” 的特点。其中,山地面积占比最大(约 33%),远高于平原(12%)、高原(26%)等其他地形,因此 “山地面积广大” 是显著特征。A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小车行驶速度与拉力相关(在阻力等条件不变时)。原小车 5 秒行 60 厘米,若要 6 秒行同样距离,需降低速度。减少拉力会使小车动力减弱,速度变慢,符合要求。减轻载重量或加大拉力会使小车速度加快,与目标相反。因此,正确方法是减少拉力。
14.【答案】C
【知识点】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植物。水葫芦(凤眼莲)根系漂浮于水中,叶片浮生水面,完全适应水生环境,属于典型水生植物。选项 A 中水母是水生动物,不属于植物;选项 B 水杉是陆生乔木,虽喜湿润但并非水生植物。因此,只有水葫芦符合 “水生植物” 的定义。
15.【答案】C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拉力是物体在拉拽时受到的力。奥运会射击中拉弓弦属于拉力。选项 A “弹弹珠” 利用的是弹力(弹珠被挤压后释放的力);选项 B “关抽屉” 主要是推力(施加力使抽屉关闭);选项 C “放风筝” 时,人通过绳子拉拽风筝,绳子对风筝的力属于拉力,与拉弓弦的力性质一致。故正确答案为 C。
16.【答案】C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植物种植需适应本地气候。白兰树为常见绿化树种,适应温暖湿润环境,广泛种植于校园;新会柑树是南方亚热带果树,适合在华南地区生长。苹果树原产温带,喜冷凉干燥气候,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校园气候多温暖湿润,不利于其生长结果,故最不适合种植。
17.【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日晷影子长度随太阳位置变化:上午太阳升高,影子逐渐变短;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斜,影子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最长。图中③影子长,且影子方向在东边,符合傍晚太阳下物体影子。
18.【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黄蜂的木屑来自植物(木材),其筑巢材料直接依赖植物;灰狼挖洞和蚂蚁用土壤的筑巢材料均为非植物(土壤、洞穴),与植物无关。因此,只有黄蜂筑巢依赖植物,正确答案为A。
19.【答案】C
【知识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析】【分析】地球直径约是月球的 4 倍,体积远大于月球;且地月平均距离约为 38 万千米,模型中两者需体现明显大小差异和间距。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运转,选项C正确。
20.【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用途需匹配其功能:铅笔硬度适中,可在木材表面留下清晰标记,搭配合理;锯子的锯齿设计适合切割木材,用途正确;而锤子主要用于敲击钉子,钉螺丝钉需用螺丝刀,锤子易损坏螺丝头部,无法高效完成操作,故 B 搭配不当。
21.【答案】B
【知识点】灌木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植物类型:牵牛是草本藤本植物,睡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均不属于灌木;玫瑰是低矮丛生的灌木。其次看价值:玫瑰花可入药(理气解郁等),也可制作食品(玫瑰酱、花茶等),具有较高药用和食用价值。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玫瑰。
22.【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实验中,两个盒子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拉动方式相同(拉力大小、运动状态相同),唯一变量是盒子内钩码数量(①重 30 克,②重 60 克),即物体重量不同。实验通过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重量来测量摩擦力,探究的是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B 项拉力是相同的,C 项接触面粗糙程度未变化,均不符合变量设置,故 A 正确。
23.【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防御行为是动物为逃避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乌贼遇危险喷墨汁,可迷惑天敌趁机逃脱,属于典型的防御行为;候鸟南飞是随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为适应环境获取资源;蚂蚁储粮是为度过冬季的贮食行为。因此,只有 A 符合防御行为的定义。
2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各类植物特征:③松树是高大的乔木(主干明显,木质部发达);④杜鹃是低矮丛生的灌木(无明显主干,分枝多);①丝瓜是藤本植物(茎细长,需攀附生长);⑤小麦是草本植物(茎柔软,木质部不发达);②香菇草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按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水生” 排序,对应③→④→①→⑤→②,故B正确。
25.【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 物体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琪琪坐在行驶的高铁中,若以火车(自身)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窗外树木相对火车的位置不断向后变化,因此看起来快速后退。选项 A 错误,现象与参照物密切相关;选项 B 中 “以树木为参照物” 时,应是火车向前运动,而非树木后退。故正确解释为 C。
26.【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旗杆影子长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10 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较长;12 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影子最短;17 时太阳高度角再次变小,影子变长。因此,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 “长→短→长”。B正确。
27.【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一轮圆月)。接下来一周左右,月相逐渐变化:农历十六到二十二左右,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渐减少,从满月过渡到下弦月(农历二十二左右,可见右半边亮月)。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蛾眉月在新月前后(初一前后),均与农历十五后的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28.【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速度 = 路程 ÷ 时间。三人行驶时间相同(均为 20 分钟),因此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小车行驶 6 公里,摩托车行驶 8 公里,电动自行车行驶 5 公里。摩托车路程最长,故速度最快。
29.【答案】C
【知识点】水对动物生存的作用
【解析】【分析】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分为直接饮水和从食物中摄取。猕猴吃果实、蚕吃桑叶,均是通过食用含水分的食物间接获取水分;斑马在河流中饮水,是直接饮用液态水。因此,斑马的方式与其他两种不同,正确答案为 C。
30.【答案】A
【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金琥是仙人掌科植物,具有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肉质茎可储存水分,表面硬刺和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适合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猪笼草多生长在热带湿润的沼泽或雨林,依赖高湿度环境;甘菊喜凉爽湿润气候,常见于草地或田野。二者均不适应沙漠环境。故正确答案为 A。
31.【答案】(1)B
(2)A
(3)A
(4)A
(5)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1)影子的形成与光源、阻挡物形状和屏的位置相关。A 错误: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变化会导致影子大小和位置改变(如斜射影子长,直射影子短)。B 正确:木块(不规则形状)与圆形木球的阻挡物形状不同,在相同光源下,影子形状会随阻挡物形状变化而改变。C 错误:纸板向后放倒后,屏的位置和角度改变,影子会出现在新的位置,而非原位置。故正确答案为 B。
(2)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三个条件。纸板在这里起到 “屏” 的作用,是影子呈现的载体。当拿走纸板,缺少了承接影子的屏,即使有光源(手电筒)和阻挡物(木块),也无法形成可见的影子。影子的大小由光源角度和物体距离决定,清晰度与光源强弱、屏的材质有关,而本题因缺少屏,影子无法呈现,故正确答案为 A。
(3)影子形成必须具备光源、阻挡物和屏。 琪琪把纸板拿走,她想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可以以地面为屏,把手电筒在木块上方照射。
(4)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光源、阻挡物和屏。纸板被拿走后,若木块仍有清晰影子,说明存在新的屏承接影子。地面是纸板拿走后前方空旷处的自然载体,当手电筒照射木块时,地面可作为新的屏,承接木块的影子。因此,此时的屏是地面,正确答案为 A。
(5)影子长度与光源、物体和屏的相对位置有关。路灯可视为光源,琪琪是阻挡物,地面是屏。
当从点①(远离路灯)走向点②(靠近路灯再远离)时:靠近路灯过程中,光源与物体的水平距离缩短,光线照射角度变大,影子逐渐变短;经过路灯正下方后继续走向点②,距离路灯越来越远,光线照射角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影子长度变化是先变短再变长,正确答案为 B。
32.【答案】(1)B
(2)B
(3)B
(4)A
(5)B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1)鱼通过鳃呼吸,呼吸时水流路径是关键特征。鱼嘴张开时吸入水,水流经过鳃丝,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完成气体交换后,水从鳃盖后缘流出。A 错误:鳃盖是出水而非进水的部位;C 错误:水不会从鱼嘴吸入后再直接从鱼嘴流出,需经过鳃部完成呼吸;B 符合鱼的呼吸机制:水从嘴入,经鳃过滤后从鳃盖流出。故正确答案为 B。
(2)鱼的呼吸依赖鳃丝,鳃丝纤细且富含毛细血管,只有在水中才能展开,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高效吸收氧气。选项 A 错误:平衡系统由鱼鳔等器官负责,与鳃盖无关;选项 C 错误:惊吓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不是主要原因;选项 B 正确:强行揭开鳃盖,鳃丝在空气中会黏连,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导致鱼缺氧死亡。因此,正确答案为 B。
(3)鱼鳃是呼吸器官,位于头部两侧,由鳃片和鳃丝等结构组成。鳃丝是鳃的核心部分,纤细且富含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鳃片是支撑鳃丝的结构,多个鳃丝附着在鳃片上,共同构成鳃的功能单位。选项 A 中的 “鱼鳞” 是体表结构,与鳃无关;选项 C 中的 “鳃盖” 是保护鳃的外壳,不属于鳃本身的组成部分。因此,每组鳃由鳃片和鳃丝组成,正确答案为B。
(4)鱼的呼吸过程需配合嘴和鳃盖的协同运动。张嘴时,鳃盖关闭,水从嘴进入,流经鳃丝完成气体交换;闭嘴时,鳃盖打开,将交换后的水排出。B、C 错误:张嘴是吸水而非出水,闭嘴是排水而非吸水,二者动作逻辑颠倒。A 符合鱼呼吸时的实际动作:嘴与鳃盖交替开合,形成 “吸入→交换→排出” 的水流循环。故正确答案为 A。
(5)鱼类用鳃呼吸,需找出同样用鳃呼吸的动物。①蝌蚪:属于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与鱼类呼吸方式相同;②鲨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符合条件;③蛇和④鳄鱼:均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与鱼类不同。因此,①蝌蚪和②鲨鱼与鱼类呼吸方式相同,正确答案为B。
1 / 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四下·新会期末)丹顶鹤翩翩起舞和蜻蜓点水都是属于繁殖行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相关的行为。丹顶鹤翩翩起舞是雄性通过展示姿态吸引雌性,属于求偶行为,是繁殖的重要环节;蜻蜓点水是雌性将卵产在水中,属于产卵行为,直接与繁殖后代相关。二者均围绕繁殖后代展开,因此都属于繁殖行为。
2.(2025四下·新会期末)只要有光,我们就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影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承接影子的平面(如地面)。仅有光时,若没有不透明物体阻挡光线,或虽有物体但无承接面,都无法形成可见的影子。例如,在空旷处用手电筒照射空气(透明),或用光源照射不透明物体但下方无地面承接,均看不到影子。因此,“只要有光就一定能看到影子” 的说法不成立。
3.(2025四下·新会期末)雪花飘落在地面上,虽然听不到飘落的声音,但飘落的雪花也具有能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或因位置而具有势能,都属于能量的表现形式。雪花飘落时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同时,雪花在一定高度下落,具有重力势能。即使飘落声音微弱难以听见,其运动和位置本身已决定它具有能量。因此该说法正确。
4.(2025四下·新会期末)爬墙虎和葡萄都是借助卷须吸附在墙壁或树木上生长,它们的攀缘方式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爬墙虎的攀缘依赖卷须顶端特化的吸盘,能牢牢吸附在墙壁等表面;而葡萄的卷须主要缠绕在支持物(如树木枝干)上,通过缠绕固定植株。二者虽都用卷须攀缘,但卷须的作用机制不同,攀缘方式并不相同。因此该说法错误。
5.(2025四下·新会期末)制作风帆的材料会影响风帆小车运动的性能,质地轻薄且坚固的材料更合适。(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风帆小车依靠风力推动前进,制作风帆的材料直接影响受力效率。质地轻薄的材料能减少自身重量对小车的负担,使风力更易转化为动力;坚固的材料可在风力作用下保持形状,避免因形变降低受风面积。因此,轻薄且坚固的材料更利于提升风帆小车的运动性能,该说法正确。
6.(2025四下·新会期末)木棉树植株高大,树干粗壮,春天开花时花朵硕大,属于乔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乔木
【解析】【分析】乔木的特征是具有明显主干,植株高大,树干粗壮。木棉树符合这些特点:它有高大的主干,树干粗壮,成年树可高达 25 米,且春天开大型花朵。其形态完全符合乔木的定义,因此该说法正确。
7.(2025四下·新会期末)在我国,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上半月,亮面朝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下半月(约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此时月球亮面朝西。题目说法错误。
8.(2025四下·新会期末)河狸的巢穴只有一个出入口,并且位于水面上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河狸的巢穴通常有多个出入口,且多位于水面以下。这种设计既便于河狸在水中进出,又能有效躲避陆生捕食者。巢穴的居住部分高于水面,保持干燥,而水下出入口是其重要的生存适应特征。题干中 “一个出入口”“位于水面上方” 的描述与实际不符,故说法错误。
9.(2025四下·新会期末)吉他发声时,琴弦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吉他发声时,拨动琴弦会使其快速往复运动(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琴身共鸣放大,最终以声波形式传播。琴弦的振动是吉他发声的直接原因,符合声音产生的原理,因此该说法正确。
10.(2025四下·新会期末)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幕布后操纵人偶,当光源、幕布位置不变,皮影越靠近幕布,影子会越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大小与物体到光源、幕布的距离相关。当光源和幕布位置固定时,物体(皮影)越靠近幕布,其与光源的距离越远,遮挡光线的范围越小,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子就越小;反之,皮影离幕布越远、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题干描述符合这一光学规律,故说法正确。
11.(2025四下·新会期末)凤头鸊鷉喜欢生活在水面开阔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适合它筑巢的材料是( )
A.泥土 B.羽毛 C.水生植物的叶子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凤头鸊鷉的栖息地为水面开阔且多芦苇水草的湖泊,其筑巢习性与环境密切相关。它们通常在水上搭建浮巢,材料以水生植物的叶子、茎秆为主,这些材料易获取且能使巢漂浮于水面,适应其水生生活。泥土不适合制作浮巢,羽毛多用于保暖而非筑巢主体。因此,水生植物的叶子是最适合的筑巢材料。
12.(2025四下·新会期末)右图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分析数据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B.我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我国地形类型单一,平原面积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地形面积比例图显示,我国拥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地形类型,体现了 “地形类型多样” 的特点。其中,山地面积占比最大(约 33%),远高于平原(12%)、高原(26%)等其他地形,因此 “山地面积广大” 是显著特征。A正确。
13.(2025四下·新会期末)琪琪用绳子拉动小车沿水平地面前进,小车5秒行驶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6秒行驶60厘米,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减轻小车载重量 B.减少拉力 C.加大拉力
【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小车行驶速度与拉力相关(在阻力等条件不变时)。原小车 5 秒行 60 厘米,若要 6 秒行同样距离,需降低速度。减少拉力会使小车动力减弱,速度变慢,符合要求。减轻载重量或加大拉力会使小车速度加快,与目标相反。因此,正确方法是减少拉力。
14.(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水母
B.水杉
C.水葫芦
【答案】C
【知识点】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植物。水葫芦(凤眼莲)根系漂浮于水中,叶片浮生水面,完全适应水生环境,属于典型水生植物。选项 A 中水母是水生动物,不属于植物;选项 B 水杉是陆生乔木,虽喜湿润但并非水生植物。因此,只有水葫芦符合 “水生植物” 的定义。
15.(2025四下·新会期末)奥运会射击比赛时,运动员依靠拉力拉动弓弦。下列情境中,主要用到的力也是拉力的是( )
A.弹弹珠
B.关抽屉
C.放风筝
【答案】C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拉力是物体在拉拽时受到的力。奥运会射击中拉弓弦属于拉力。选项 A “弹弹珠” 利用的是弹力(弹珠被挤压后释放的力);选项 B “关抽屉” 主要是推力(施加力使抽屉关闭);选项 C “放风筝” 时,人通过绳子拉拽风筝,绳子对风筝的力属于拉力,与拉弓弦的力性质一致。故正确答案为 C。
16.(2025四下·新会期末)校园里种植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下列植物最不适合种植在我们校园里的是( )
A.白兰树 B.新会柑树 C.苹果树
【答案】C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植物种植需适应本地气候。白兰树为常见绿化树种,适应温暖湿润环境,广泛种植于校园;新会柑树是南方亚热带果树,适合在华南地区生长。苹果树原产温带,喜冷凉干燥气候,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校园气候多温暖湿润,不利于其生长结果,故最不适合种植。
17.(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小组利用自制日晷记录一天中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的影子长度 (如右图所示),最有可能是傍晚的影子的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日晷影子长度随太阳位置变化:上午太阳升高,影子逐渐变短;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斜,影子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最长。图中③影子长,且影子方向在东边,符合傍晚太阳下物体影子。
18.(2025四下·新会期末)自然界中的鸟类筑巢大多依赖于植物,以下动物中也依赖于植物筑巢的是( )
A.黄蜂用木屑筑巢
B.灰狼挖洞筑巢
C.蚂蚁用土壤筑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巢穴
【解析】【分析】黄蜂的木屑来自植物(木材),其筑巢材料直接依赖植物;灰狼挖洞和蚂蚁用土壤的筑巢材料均为非植物(土壤、洞穴),与植物无关。因此,只有黄蜂筑巢依赖植物,正确答案为A。
19.(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课后,妍妍和琪琪想绘制地球和月球的模型图来反映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下列绘制的模型图中,最贴近真实情况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析】【分析】地球直径约是月球的 4 倍,体积远大于月球;且地月平均距离约为 38 万千米,模型中两者需体现明显大小差异和间距。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运转,选项C正确。
20.(2025四下·新会期末)观察下图为科学小组借助工具进行加工构建的人工鸟巢,下列工具和用途搭配不当的是( )
A.铅笔可以用来在木材上做标记
B.锤子可以用来钉螺丝钉
C.锯子可以用来锯开木材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用途需匹配其功能:铅笔硬度适中,可在木材表面留下清晰标记,搭配合理;锯子的锯齿设计适合切割木材,用途正确;而锤子主要用于敲击钉子,钉螺丝钉需用螺丝刀,锤子易损坏螺丝头部,无法高效完成操作,故 B 搭配不当。
21.(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植株属于灌木且其花朵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是( )
A.牵牛 B.玫瑰 C.睡莲
【答案】B
【知识点】灌木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植物类型:牵牛是草本藤本植物,睡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均不属于灌木;玫瑰是低矮丛生的灌木。其次看价值:玫瑰花可入药(理气解郁等),也可制作食品(玫瑰酱、花茶等),具有较高药用和食用价值。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玫瑰。
22.(2025四下·新会期末)妍妍和琪琪在同一张实验桌子上放上两个相同的盒子,①盒子内装着3个各重10克的钩码、②盒子内装着6个各重10克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相同的力沿水平匀速拉动两个盒子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B.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C.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实验中,两个盒子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拉动方式相同(拉力大小、运动状态相同),唯一变量是盒子内钩码数量(①重 30 克,②重 60 克),即物体重量不同。实验通过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重量来测量摩擦力,探究的是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B 项拉力是相同的,C 项接触面粗糙程度未变化,均不符合变量设置,故 A 正确。
23.(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逃避敌害的防御行为的是( )
A.乌贼遇到危险喷出墨汁
B.候鸟冬季飞往南方
C.蚂蚁储存过冬粮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防御行为是动物为逃避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乌贼遇危险喷墨汁,可迷惑天敌趁机逃脱,属于典型的防御行为;候鸟南飞是随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为适应环境获取资源;蚂蚁储粮是为度过冬季的贮食行为。因此,只有 A 符合防御行为的定义。
24.(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植物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丝瓜②香菇草 ③松树 ④杜鹃 ⑤小麦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①→⑤→②
C.③→④→①→②→⑤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各类植物特征:③松树是高大的乔木(主干明显,木质部发达);④杜鹃是低矮丛生的灌木(无明显主干,分枝多);①丝瓜是藤本植物(茎细长,需攀附生长);⑤小麦是草本植物(茎柔软,木质部不发达);②香菇草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按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水生” 排序,对应③→④→①→⑤→②,故B正确。
25.(2025四下·新会期末)琪琪坐在行驶的高铁车厢内,看到窗外的树木快速向后退。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琪琪看到的现象与参照物无关
B.琪琪是以树木为参照物,火车在运动
C.琪琪是以火车为参照物,树木向后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 物体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琪琪坐在行驶的高铁中,若以火车(自身)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窗外树木相对火车的位置不断向后变化,因此看起来快速后退。选项 A 错误,现象与参照物密切相关;选项 B 中 “以树木为参照物” 时,应是火车向前运动,而非树木后退。故正确解释为 C。
26.(2025四下·新会期末)彬彬和波波分别测量同一天中10时、12时、17时阳光下校园旗杆的影子长度并记录如下,影子长度与时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旗杆影子长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10 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较长;12 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影子最短;17 时太阳高度角再次变小,影子变长。因此,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 “长→短→长”。B正确。
27.(2025四下·新会期末)如果今天是农历十五,接下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月相的变化是( )
A.从满月变为下弦月
B.从满月变为上弦月
C.从蛾眉月变为上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一轮圆月)。接下来一周左右,月相逐渐变化:农历十六到二十二左右,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渐减少,从满月过渡到下弦月(农历二十二左右,可见右半边亮月)。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蛾眉月在新月前后(初一前后),均与农历十五后的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28.(2025四下·新会期末)妍妍爸爸开小车送妍妍上学,6公里用时20分钟;琪琪爸爸开摩托车送琪琪上学,8公里用时20分钟;波波爸爸骑电动自行车送波波上学,5公里用时20分钟。速度最快的是( )
A.小车 B.摩托车 C.电动自行车
【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速度 = 路程 ÷ 时间。三人行驶时间相同(均为 20 分钟),因此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小车行驶 6 公里,摩托车行驶 8 公里,电动自行车行驶 5 公里。摩托车路程最长,故速度最快。
29.(2025四下·新会期末)下列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
A.猕猴通过吃果实获取水分
B.蚕通过食用桑叶获取水分
C.斑马通过在河流中饮水获取水分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动物生存的作用
【解析】【分析】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分为直接饮水和从食物中摄取。猕猴吃果实、蚕吃桑叶,均是通过食用含水分的食物间接获取水分;斑马在河流中饮水,是直接饮用液态水。因此,斑马的方式与其他两种不同,正确答案为 C。
30.(2025四下·新会期末)观察下列植物,喜欢生长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的是( )
A.金琥
B.猪笼草
C.甘菊
【答案】A
【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金琥是仙人掌科植物,具有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肉质茎可储存水分,表面硬刺和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适合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猪笼草多生长在热带湿润的沼泽或雨林,依赖高湿度环境;甘菊喜凉爽湿润气候,常见于草地或田野。二者均不适应沙漠环境。故正确答案为 A。
31.(2025四下·新会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手电筒、木块和纸板做影子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
(1)观察图甲,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影子的大小和位置都不变
B.把木块换成圆形木球,影子形状会改变
C.如果将纸板向后放倒,仍能在同样位置形成影子
(2)琪琪把纸板拿走 (纸板前面是空旷地方),发现的现象会是( )
A.影子没有了 B.影子变小了 C.影子更加清晰了
(3)观察图甲,琪琪把纸板拿走,她想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手电筒位置在木块斜上方
B.平移手电筒位置在木块左前方
C.平移手电筒位置在木块右前方
(4)琪琪把纸板拿走后,调整手电筒的照射位置,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根据影子的形成条件,此时的屏是( )
A.地面 B.纸板 C.木块
(5)观察右图,琪琪晚上从点①位置走到点②位置的过程中,路灯下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长短保持不变 B.先变短再变长 C.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1)B
(2)A
(3)A
(4)A
(5)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1)影子的形成与光源、阻挡物形状和屏的位置相关。A 错误: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变化会导致影子大小和位置改变(如斜射影子长,直射影子短)。B 正确:木块(不规则形状)与圆形木球的阻挡物形状不同,在相同光源下,影子形状会随阻挡物形状变化而改变。C 错误:纸板向后放倒后,屏的位置和角度改变,影子会出现在新的位置,而非原位置。故正确答案为 B。
(2)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三个条件。纸板在这里起到 “屏” 的作用,是影子呈现的载体。当拿走纸板,缺少了承接影子的屏,即使有光源(手电筒)和阻挡物(木块),也无法形成可见的影子。影子的大小由光源角度和物体距离决定,清晰度与光源强弱、屏的材质有关,而本题因缺少屏,影子无法呈现,故正确答案为 A。
(3)影子形成必须具备光源、阻挡物和屏。 琪琪把纸板拿走,她想木块仍能清晰地出现影子,可以以地面为屏,把手电筒在木块上方照射。
(4)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光源、阻挡物和屏。纸板被拿走后,若木块仍有清晰影子,说明存在新的屏承接影子。地面是纸板拿走后前方空旷处的自然载体,当手电筒照射木块时,地面可作为新的屏,承接木块的影子。因此,此时的屏是地面,正确答案为 A。
(5)影子长度与光源、物体和屏的相对位置有关。路灯可视为光源,琪琪是阻挡物,地面是屏。
当从点①(远离路灯)走向点②(靠近路灯再远离)时:靠近路灯过程中,光源与物体的水平距离缩短,光线照射角度变大,影子逐渐变短;经过路灯正下方后继续走向点②,距离路灯越来越远,光线照射角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影子长度变化是先变短再变长,正确答案为 B。
32.(2025四下·新会期末)学习了《动物的需求》,琪琪和波波探究“鱼在水中怎样呼吸”的实验( )
(1)为探究鱼在水中呼吸的特点,琪琪用滴管吸取一些稀释的红色食用色素溶液,滴在水中鱼嘴的前方,观察到染色水的流动路径是( )
A.从鳃盖吸入,经鱼嘴流出
B.从鱼嘴吸入,经鱼鳃从鳃盖流出
C.从鱼嘴吸入,经鱼嘴流出
(2)在观察鱼的呼吸时,波波用镊子强行将鱼的鳃盖揭开(如下图),鱼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 )
A.破坏了鱼的平衡系统,无法在水中正常游动
B.鱼鳃暴露在空气中,无法进行气体交换
C.鱼受到惊吓,心脏停止跳动
(3)琪琪用镊子轻轻揭开鱼的鳃盖进行观察,发现鱼的头部两侧各有一组鳃,每组鳃是由什么组成( )
A.鳃片和鱼鳞 B.鳃片和鳃丝 C.鳃片和鳃盖
(4)琪琪和波波观察发现鱼在水中嘴总是一张一合地进行呼吸,他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鱼张嘴时,把水吸入,鳃盖关闭;闭嘴时,鳃盖打开,让水流出
B.鱼张嘴时,把水流出,鳃盖打开;闭嘴时,鳃盖关闭,让水吸入
C.鱼张嘴时,把水流出,鳃盖关闭;闭嘴时,鳃盖打开,让水吸入
(5)下列动物中,与鱼类的呼吸方式相同的是( )
①蝌蚪 ②鲨鱼 ③蛇 ④鳄鱼
A.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答案】(1)B
(2)B
(3)B
(4)A
(5)B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1)鱼通过鳃呼吸,呼吸时水流路径是关键特征。鱼嘴张开时吸入水,水流经过鳃丝,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完成气体交换后,水从鳃盖后缘流出。A 错误:鳃盖是出水而非进水的部位;C 错误:水不会从鱼嘴吸入后再直接从鱼嘴流出,需经过鳃部完成呼吸;B 符合鱼的呼吸机制:水从嘴入,经鳃过滤后从鳃盖流出。故正确答案为 B。
(2)鱼的呼吸依赖鳃丝,鳃丝纤细且富含毛细血管,只有在水中才能展开,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高效吸收氧气。选项 A 错误:平衡系统由鱼鳔等器官负责,与鳃盖无关;选项 C 错误:惊吓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不是主要原因;选项 B 正确:强行揭开鳃盖,鳃丝在空气中会黏连,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导致鱼缺氧死亡。因此,正确答案为 B。
(3)鱼鳃是呼吸器官,位于头部两侧,由鳃片和鳃丝等结构组成。鳃丝是鳃的核心部分,纤细且富含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鳃片是支撑鳃丝的结构,多个鳃丝附着在鳃片上,共同构成鳃的功能单位。选项 A 中的 “鱼鳞” 是体表结构,与鳃无关;选项 C 中的 “鳃盖” 是保护鳃的外壳,不属于鳃本身的组成部分。因此,每组鳃由鳃片和鳃丝组成,正确答案为B。
(4)鱼的呼吸过程需配合嘴和鳃盖的协同运动。张嘴时,鳃盖关闭,水从嘴进入,流经鳃丝完成气体交换;闭嘴时,鳃盖打开,将交换后的水排出。B、C 错误:张嘴是吸水而非出水,闭嘴是排水而非吸水,二者动作逻辑颠倒。A 符合鱼呼吸时的实际动作:嘴与鳃盖交替开合,形成 “吸入→交换→排出” 的水流循环。故正确答案为 A。
(5)鱼类用鳃呼吸,需找出同样用鳃呼吸的动物。①蝌蚪:属于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与鱼类呼吸方式相同;②鲨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符合条件;③蛇和④鳄鱼:均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与鱼类不同。因此,①蝌蚪和②鲨鱼与鱼类呼吸方式相同,正确答案为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