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21: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秋节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了解作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停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到谁家。
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冰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借景抒情
景物
画面
意境
情感
庭院

明月
冷露
桂花
乌鸦
庭院中铺满了月光,想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冰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寂静
寒意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乡的心情。
清明节
春节
寒食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主题概括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寒食》这首诗 ( )(多选题)
A.同情 B.赞美 C.不满 D.讽刺
《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