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课件24张)(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课件24张)(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0: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低端)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
(1)过程
①兴起:19世纪。
②鼎盛:19世纪中叶。
(2)特点:它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代表
①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②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2.歌剧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
3.民族乐派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
细节点拨 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核心讲解:浪漫主义音乐有哪些特征?
答案: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具体表现在:
(1)表现个人的感性和主观的意念,即突出个人的感受。浪漫乐派写自己,形成了自传式的音乐。
(2)音乐作品风格多样化
①音乐家自传式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
②音乐内容的表现手段也是多样的,如交响曲、圆舞曲、歌剧等,采用自由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精神。
核心讲解:19世纪音乐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法国需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德国面临国家统一问题;俄国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要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例题1: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B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1)时间:20世纪。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代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美国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通俗音乐
(1)时间:二战后。
(2)代表:摇滚、蓝调和爵士等。
(3)主流: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如《围着时钟摇吧》、《时代在改变》和英国的披头士乐队乐队。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3.音乐交流
(1)条件: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
(2)意义
①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②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细节点拨 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必然结果。。
核心讲解:20世纪流行音乐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多样性,有摇滚、蓝调和爵士乐等。
(2)时代性,一战后爵士乐成为主流;二战后摇滚乐成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更多的风格。
(3)音乐的商业化趋势日趋明显。
(4)音乐发展呈现大众化和多元化趋势。
例题2: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一代“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终年51岁。他与猫王、披头士两组歌手并列为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材料中的“猫王”是指摇滚乐巨星普莱斯利
B.迈克尔·杰克逊与猫王、披头士乐队都曾是世界级的和好莱坞的美国流行音乐巨星
C.摇滚、蓝调和爵士乐均属于流行音乐
D.《时代在改变》曾经是流行音乐代表作品之一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B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诞生: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3)发展
①“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如美国人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苏联的《波将金号战舰》等。
②有声影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③彩色电影: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④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电影:二次大战后,电影发展日新月异。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电视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2)发展
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电视广播。
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⑤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⑥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极为丰富,电视传播覆盖范围十分广泛。
⑦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3.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细节点拨 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核心讲解:电影、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诞生一百年左右的它们,发展迅速,影响巨大,那么它们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答案:(1)正面影响
①可以寓教于乐,丰富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是一种增进知识、拓宽视野的途径;电视还能起到服务大众、引领潮流、带动消费的作用
③具有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影视艺术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负面影响
①尤其是电视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对群众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
③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
④影视节目中的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一定的危害性。
⑤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各种电视病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核心讲解:影视艺术的特点有哪些?答案:(1)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迅速。
(2)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3)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
(4)雅俗共赏,使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例题3: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C.电影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例题4: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故本题选择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与影视艺术?荒诞派作品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例题5:贝多芬给《田园交响曲》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是其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更明确地说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这部作品
A.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田园生活的回忆”“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而不是音画”, 因此这部作品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风光。
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浪漫主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例题6: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这体现出( )
A.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 B.波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
C.波兰音乐在肖邦生活的时期走向巅峰 D.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等,本题考查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相关内容——肖邦的音乐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最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正确。而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肖邦音乐作品的风格单元总结单元总结单元总结2、知识线索
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