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22 文学的繁荣(课件13张)(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22 文学的繁荣(课件13张)(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2: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讲】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1. 背景:
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 特点:
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创作风格。
3.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核心讲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1)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
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2)积极追寻理想世界,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抨击当时的社会。
例题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
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A 例题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
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B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
1. 背景: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 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
和平》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5)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
(6)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核心讲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答案:(1) 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
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潮流。
(2)特点: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②揭露社会现实。③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
社会改良。④注重对典型人物的细节描写。
例题3: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
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
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B 例题4: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
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A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 现实主义:20世纪早期,萧伯纳和罗曼·罗兰等。
2. 现代主义: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
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
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
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3. 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 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尼日利亚的索卡因。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核心讲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答案:(1) 背景:①19世纪末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
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但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
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点: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
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例题5: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
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下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
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
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  )
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
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D 核心讲解: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
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
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
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
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决定作
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人物形象。
例题6: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但是……这些科学的研究反而按比例地限制了内在世界的领域,而且人既然已
经使用自然力做奴隶,但是人自身反而依然是一个奴隶。”这番言论反映的思潮是(  )
A.理性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C 核心讲解: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1)社会根源
①现实主义文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②现代主义文学: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2)创作特点
①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例题7: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
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
的艺术主张。”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  )
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 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 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D核心讲解: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1)不同点
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属于传统文学的范畴,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特征。
(2)相同点
背景:都体现出对社会混乱和危机的不满。
艺术特点:都注重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追求自由。
例题8:“运用不断翻新的各
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
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讲】 D构建本课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