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制特征;了解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知道原始人使用火的重要意义;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21·世纪
教育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原始想象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情境,掌握培养同学再创造能力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特点与原因;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
3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前准备活动,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简单列举女娲造人的传说)
师:在今天的课堂之前,老师想在班上做一个调查,哪些同学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举手!
生:听过!(大部分举手)
师:那请听说过的同学,哪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生:~~~~~~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从这位同学的语句中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我们认真的是由神创造的吗?
21教育网
生:不是
师:那我们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由猿产生
师:对,由猿到人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人类起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秘密,同学们非常聪明,那同学们知道我国境内的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到教材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诉我答案。
www.21-cn-jy.com
正课:
(1)
元谋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人?
生:元谋人
师:同学说得非常准确,那可以告诉我元谋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吗?
生:170万年前
师:同学们注意了是“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170万年前,因为这个年代不能准确测定,所以“约”字不能省略,那同学们一起告诉我元谋人被发现的地点好不好?他被发现的地点是?
生:云南省元谋县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请勾画下来。那哪位同学告诉我元谋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呢?
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师:对,同学们注意“已知”二字,那能不能说,元谋人就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生:不能
师:正确,因为,有可能,还有比元谋人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的人类埋于地下,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同学们请看一下下图中的两颗牙齿,这就是元谋人的牙齿化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颗牙齿比较出大,还具有原始人类的特征。
(过渡)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3页的地图,在我国境内,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发现了很多原始人类的遗址,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从地图上看到,除了刚刚我们学习的元谋人外,最重要的还有中部的蓝田人和北方的北京人,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举世闻名的北京人,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二子目。
(2)
北京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
生:约距今70~20万年前;在北京西南面的周口店。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准确,在这个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发现了很多人类活动的遗迹和人类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颗人类头盖骨化石,那哪位同学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主持发掘了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了吗?请同学们翻到第六页,迅速浏览“史海拾贝”告诉我答案。
生:裴文中,1929年12月2日
师:对,同学们,发掘出来的头盖骨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是为女性头盖骨,就呈现在书的第二页,根据这颗头盖骨你能想象出北京人的容貌吗?很困难吧?为了便于研究,考古工作者和科学家们复原了这一女性头骨,就在我们教材的第3页,同学们看图,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这位女性算是“美女”吗?是不是和“凤姐”有几分神似?如果我们想把她变成一位美女,你们认为哪些地方需要整容?请结合图像及其左边的文字部分,对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加以说明。
前额低平
头部
眉骨突出
像猿
嘴部前伸
猿人
上肢
与人基本一样
下肢
与人无多大区别
像人
所以从中可看出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点,我们把这种人叫“猿人”。
21cnjy.com
师:在了解了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过后,他们的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状况怎么样呢?从书中我们知道,北京人已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以石器和木器为主,同学们观察一下下面两幅图片,说说这两件石器各自适用于什么?
2·1·c·n·j·y
生:~~~~
师:很显然,薄一点的石片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用来削一些东西,如剥兽皮,粗壮一点的可以击开坚硬的果实,如坚果一类的东西。那同学们看图觉得它们是天然形成的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不是
师:对,它明显具有打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痕迹。那么我们就把这种经过简单打制,形成的粗超的石器叫“旧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就叫旧石器时代。同学们可以从书中告诉我北京人获取食物的方式有哪些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采集和打猎。
师:他们住在哪里?
生:山洞里
师:正确,这说明北京人当时能不能够建造房屋?
生:不能
师:那么我们从书中知道北京人已经能够用火,你们能找到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吗?
生:能,见图
师:那么北京人使用的活是怎么来的呢?从书中我们知道~
生:天然(雷电、火山、陨石、物体自然)
师:火的使用使北京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了一点,你认为北京人除了用火来烧烤外,还会用来做什么呢?
生:照明、取暖、驱赶野兽
(过渡)师:火的使用使北京人的生活变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容易了一点,但在当时极其低下的生产力和残酷的生存压力之下,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仍然在为生存而辛苦劳动着,生活的经验、智慧的火花代代相传,推动着原始人类缓慢进化,又是几十万年过去了,进步了很多的原始人类活跃在祖国大地上,其中有一支继承了北京人的生活地域,这就是山顶同人。
(3)
山顶洞人
师:请同学们看到教材,告诉我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
生:约18000年,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师:对,山顶同人和北京人一样生活在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口店,因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靠近山顶,因此得名,请同学们看到教材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对比此前的北京人头像,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北京人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美女,但山顶洞人算得上帅哥吗?
21·cn·jy·com
生:算
师:同学们看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是不是有点沧桑哥的感觉?
生:哈哈
师:所以他的体质特征已经基本与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了,在了解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后,我们来看看当时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同学们看一下下面的骨针,你们看图猜猜这颗骨针是通过什么方法形成的吗?
www-2-1-cnjy-com
生:磨制,
师:对,说明当时的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同学们再想一下,这颗骨针是拿来干什么的呢?
生:缝制衣服。
师:对,这样可以抵御寒冷,同时可以减小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界对人体的伤害,以争强体质。同学们想想,在山顶洞人磨制木器过程中,他们想必会发现摩擦中的木棒会冒出点点火星,同学们遇到过类似现象吗?2-1-c-n-j-y
生:遇到过。
师:我们今天把这种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摩擦起火”或“摩擦生热”,所以当山顶洞人磨着磨着就学会了人工取火,我敢肯定,刚刚学会人工取火时的那一刻,他们一定会很兴奋,山顶洞人在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时,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爱美的意识,下面的那条原始“项链”就能表现。我们学习完以后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进步,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对比一下。
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时代约70~20万年前约18000年前
体质特征已具有人的基本特征
保留一些猿类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工具制作简单打制磨制、钻孔
生
活
用火天然火人工取火
穿着不能制作衣服能制作衣服
21
cnjy
com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我们知道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大约17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在劳动中持续进化中,特质越来越接近现代人,工具技术和劳动越来越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汇聚成中华文明悠远灿烂的源头!【来源:21cnj
y.co
m】
课后小结、反思:
本课6个班,6个反应,上了新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第一课,感觉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争强了我当老师的信心,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在重点问题,也就是北京人特质特征的分析上,巧妙运用“整容”概念,同时同学们兴趣强烈,引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让同学们很轻松,自然得出北京人属猿人的结论,同学们接受很快,这是本课的第一个爆发点;同时在讨论火的用途时,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本堂课冲到第二个爆发点,效果显著。
还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的想象力,孩子们真的很天真,我真的很幸福,能够与孩子们共同相处,这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加油!
【出处:21教育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