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堂讲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3)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基本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就: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1)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2)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
5.意义: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温馨提示:(1)从提出的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从内涵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
核心讲解:如何从历史经验和现实主义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双百方针?
答案:(1)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2从现实意义上看,“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例题1:毛泽东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中指出“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
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唯
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思考毛泽东的这段话后回答:毛泽
东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争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6分)毛泽东的得出这一结论的主
要依据是什么?(6分)“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
有何不同?(5分)
答:前提条件:“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主要依据: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不同:两个自由的实质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是为人民服务的;而资产阶级的自由是有阶级性的,为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主要表现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3)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温馨提示:曲折年代的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曲折年代的结果:百花凋零,科苑荒芜。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京剧成样板戏“一统天下”。
核心讲解: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答案:(1)正确性:①“双百”方针的提出不仅是中共领导文艺的基本方针,也是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②“双百”方针是党在20世纪5。年代指导文艺工作和科研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③“双百”方针的提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使我国的科技、文艺领域显示出勃勃生机。
(2)原因: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接连出现,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来批判,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被错误批判,严重妨碍了科学文化的正常发展。
例题2: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材料二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对我国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看法对吗,“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变化?对“双百”方针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毛泽东改变“双百”方针初衷的是他的什么观念?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
答案:(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
(2)这种看法对。(1分) 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方针,实际上规定了它的实施界限和范围:它是一条政治界线,“双百”方针是人民内部的自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多数人的自由。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是少数人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4分)
(3)材料一、二认为学术问题可以自由争鸣。材料二又认为不同观点的争鸣归结到世界观只有两个阶级之分。材料一、二的说法有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材料三不利于学术的繁荣。(3分)
(4)阶级斗争的观念。(2分)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2)党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2.主要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2)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3)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4)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向多样化发展,走向世界。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温馨提示: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
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特别是“三个代表”的理论,更是明确的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
核心讲解:“文革”结束后,知识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主要原因
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看法?
答案:原因: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恢复“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看
法:能从知识、道德(社会责任感)两方面来谈即可。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例题3:材料 思想文化部们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宣传,也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宣传,一定要坚决反对。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坚持对思想上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对坚持错误拒绝改正的党员要执行党纪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允许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简述邓小平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2)通过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史事,证明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 “三个代表”中的哪一项内容?
答案:(1)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又健康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例题4:“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双百”方针是指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和材料中“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表达的意思一样,所以本题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含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例题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的分析对比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本题选择D选项。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异同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本课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