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8个生字,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领悟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童年》,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你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那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同学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槐乡,你知道他们的孩子的童年是什么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酿”读niàng, “塑”读sù, “藏”读cáng。“觅”读mì。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槐乡 花苞 一般 耷拉 塞进 磨刀 缕缕炊烟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写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
第二部分(第2段):写槐米的形状大小气味作用。
第三部分(第3段):写槐乡的孩子采槐米。
第四部分(第4段):赞美槐乡孩子的勤劳。
2.第一部分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作者举哪些例子来说明这种亲密的关系。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你能仿写一句吗?21cnjy.com
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我们离不开书籍,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文中提到的槐树。图片介绍槐树。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21·世纪*教育网
2.第二部分
(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槐树什么时候开花?它的形状、气味是怎样的
槐树八月开花,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2)槐米(文字补充),槐米有什么作用?(文字补充)
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
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3)最后一句说明槐乡的孩子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勤劳懂事,能分担父母的辛劳。
4.第三部分(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
(1)八月份,天气怎么样?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强调了八月的炎热,更加衬托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2)第三段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槐乡孩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精神?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3)勤劳的槐乡孩子是怎样分工合作采槐花的?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
(4)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很快乐。这些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仿写一个吗?www.21-cn-jy.com
比喻
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把女孩的两条辫子比作蜻蜓的翅膀。
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把女孩的头一点一点的比作觅食的小鸭子。
天上的云像像奔腾的骏马。
(5)有感情朗读本段,体会槐乡孩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优秀品质。
5.第四部分
(1)“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槐乡的孩子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2)让我们带着对槐乡孩子的赞美之情朗读最后一段。
5.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槐米的其它用处。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 为什么?
师:同学们,采槐米是辛苦的,我们应该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槐乡孩子也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老师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够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21教育网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槐”的部首是( 木 ),第三笔是(撇)。
“苞”的部首是( 艹 ),第五笔是(横折钩)。
“塞”的部首是( 土 ),第七笔是( 竖 )。
2.组词
槐(槐树) 苞(花苞) 淡(清淡)
愧(惭愧 ) 包(书包) 谈(谈论)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槐乡的孩子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
在教学中,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优秀品质。比如“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说明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而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出来的。 21·cn·jy·com
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这一点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学习。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练习
一、。在正确的字上打“√”。
(1)八月,天多热。鸡热的(耷 搭)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 再)树上不停(的 地 得)叫着“知了,知了”。21cnjy.com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生 升)起(的 地 得)时(后 候),孩子们满(载 栽)而归。
(3)田野里(飘 漂)荡着他们快乐(的 地 得)歌声。
二、组词。
槐 ( ) 苞 ( ) 钩 ( )
愧 ( ) 包 ( ) 沟 ( )
炊 ( ) 载 ( ) 梢 ( )
吹 ( ) 裁 ( ) 悄 ( )
三、把下面各组词语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
淡淡的 鸭子 一簇簇 微笑
勤劳的 钩刀 一缕缕 槐米
长长的 孩子 甜蜜的 炊烟
觅食的 清香 火热的 劳动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塞进(sāi sè) 磨刀(mó mǒ) 知了 (lē liǎo)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躲藏(cáng zàng) 炊烟(chuī chuí) 削苹果(xiāo bāo)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清香 芳香
(1)槐树的花苞散发着淡淡的( )。
(2)花园里百花齐放,( )扑鼻。
炎热 火热
(3)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 )的劳动中……
(4)送走了( )的夏天,迎来了凉爽的秋天。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把槐米塞进篮子里。(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你认为下列句子哪些能体现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请用“√”标出来。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
(3)采摘槐米很好玩,孩子们以此为乐。( )
(4)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
八、阅读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翅膀,狗热的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的叫着“知了,知了”。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21·cn·jy·com
(1)这段话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动物热得样子,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这段的中心句是
(3)“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小山上了。”说明槐乡孩子 的优秀品质。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1·c·n·j·y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答案
一、在正确的字上打“√”。
(1) 耷 在 地 (2) 升 的 候 载 (3) 飘 的
解析:同音字的辨析。
二、组词。
槐树 花苞 弯钩
惭愧 书包 山沟
炊烟 载重 树梢
吹风 栽树 悄悄
三、把下面各组词语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
淡淡的 鸭子 一簇簇 微笑
勤劳的 钩刀 一缕缕 槐米
长长的 孩子 甜蜜的 炊烟
觅食的 清香 火热的 劳动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sāi mó liǎo cáng chuī xiāo
解析:易混字音辨析。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清香 (2)芳香 (3)火热 (4)炎热
解析:嗅觉来说,有些花是清香的,比如桂花,栀子花。而有些花是芳香,如紫罗兰,
炎热:天气干燥,以导致天气有一种热的感觉。 火热:紧张激烈。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解析:原句是比喻句,把小女孩的辫子比作蜻蜓的翅膀。
2. 孩子们进入梦乡。
3.槐米被女孩塞进篮子里。
解析:“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表示被动的主谓句。21教育网
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1. √ 2. √ 3. √ 4.√
八、阅读。
(1)鸡 狗 蝉 强调了八月的炎热,更加衬托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2)八月,天多热。
(3) 勤劳 拟人
解析:(1)通过对动物炎热时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天气的炎热。说明槐乡孩子不顾炎热,能够吃苦的精神。
(2)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
(3)这话说明槐乡的孩子起得很早。“云雀开口歌唱黎明”中开口歌唱把云雀拟人化。是拟人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
槐乡的孩子
激趣导入
童年
初读感知
本文描写了槐乡孩
子采摘槐米的经过。
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读感知
花苞
一般
磨刀
塞进
耷拉
bāo
bān
sāi
mó
dā
槐乡
缕缕炊烟
huái
lǚ
chuī
精读感悟
共4部分
第1 段
写槐乡的孩
子离不开槐树
第2段
写槐米的形状
气味、作用
第3段
写槐乡的
孩子采槐米
第4段
赞美槐乡
孩子的勤劳
全文共
分几部分
精读感悟
槐乡的孩
子离不开
槐树。
例1
海边的娃
娃离不开
大海。
山里的孩
子离不开
石头。
例2
仿写
我们离不开书籍,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作者怎样说明这种亲密关系的?
你能仿写一个吗?
精读感悟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
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可以制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槐树叶
槐树果实
槐树
精读感悟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它的形状、气味是怎样的
精读感悟
槐花
开花时间
形状
气味
八月
米粒般大小
淡淡的清香
精读感悟
入药
做染料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槐米,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
槐米的作用
精读感悟
最后一句说明槐乡的孩子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勤劳懂事,
能分担父
母的辛劳。
精读感悟
小组合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想一想,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精读感悟
强调了八月的炎热,
更加衬托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排比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
狗热得吐出舌头,
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热
精读感悟
第三段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槐乡孩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精神?
精读感悟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槐乡的孩子可
不怕热,他们
背着水葫芦,
带着干粮,没
等云雀开口歌
唱黎明,就已
经爬到小山上了。
吃苦耐劳
以
苦
为
乐
精读感悟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怎样
分工合作采槐花的?
精读感悟
男孩
爬到树上,
用长长的钩
刀一下又一
下地削着槐
米
女孩
有的弯腰捡着
有的往篮
里塞着槐米
精读感悟
1.找出体现槐乡孩子劳动中很快乐的句子。
2.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你能仿写一个吗?
精读感悟
快乐
两条辫子像蜻蜓的
翅膀,上下飞舞着。
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把女孩的两条辫子 比作蜻蜓的翅膀
把女孩的头一点一点的比作觅食的小鸭子。
比喻
天上的云像像奔腾的骏马。
精读感悟
“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槐乡的孩子
劳有所获,
非常愉快。
课堂总结
老师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够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1.填空
“槐”的部首是( ),第三笔是( )。
“苞”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塞”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课堂练习
木 撇
艹 横折钩
土 竖
2.组词
槐( ) 苞( ) 淡( )
愧( ) 包( ) 谈( )
课堂练习
槐树
惭愧
花苞
书包
清淡
谈论
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槐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