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澳大利亚民歌,属于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游戏》内容。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结构。旋律运用多种发展手法,将模拟理发声音与节奏配合,生动描绘理发师形象,反映劳动快乐与成功喜悦,在教材中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情感体验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形式,通过多样教学方式调动积极性,及时管控学生、管理纪律,耐心引导,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学唱《理发师》,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
2. 感受歌曲中劳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艺术表现
1.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理发师》。
2. 能用双响筒和沙槌为歌曲伴奏等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创意实践
1. 通过分角色合作表现《理发师》,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文化理解
1. 感受歌曲中理发师形象,体会劳动的快乐与喜悦。
2. 培养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演唱《理发师》。
2. 掌握用双响筒和沙槌为歌曲伴奏。
3. 感受歌曲中劳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难点
1. 准确把握歌曲中节奏和音高,如“53”“31”等音高。
2. 用多种表现方式生动地表现歌曲。
3. 通过分角色合作表现歌曲,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双响筒、沙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开启音乐课堂
(1) 教师以热情的态度站在教室前方,用亲切的声音说:“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今天充满欢乐的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 教师富有激情地起唱师生问好歌,歌声清晰、响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榜样。
(3) 教师通过眼神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跟唱问好歌。
(4) 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歌唱状态和音准。
(5) 如果发现部分学生音准有偏差,教师在问好歌结束后,选取偏差部分进行简单的示范和纠正。
(6) 教师面带微笑,用肢体语言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点头、鼓掌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7) 当学生跟唱结束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家唱得真好听,声音都很洪亮”,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8) 教师接着说:“希望在这节音乐课上,大家都能收获快乐,学到新的音乐知识。”自然地引入后续教学内容。 1. 向老师问好。
2.跟唱师生问好歌。
3.集中注意力到课堂。
4.感受课堂欢快氛围。
评价任务 声音洪亮:☆☆☆
跟唱准确:☆☆☆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问好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音乐学习。
谈话导入 开启澳大利亚之旅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澳大利亚,去拜访我的一位老朋友约翰爷爷。”同时打开关于澳大利亚风景和文化的PPT,展示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目光。
(2) 教师继续讲述:“约翰爷爷有一家非常漂亮的理发店,每天店里进进出出都是顾客,可热闹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理发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模仿约翰爷爷的语气说:“我特别希望咱们班的小朋友能去我的理发店帮帮忙,和我一起给顾客理发呢。”增强情境的趣味性。
(4) 教师操作PPT,展示飞机起飞的动画,然后说:“那让我们搭上飞机,一起出发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旅行中。
(5) 在展示PPT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介绍澳大利亚的一些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理发店的样子,如“大家想一想,约翰爷爷的理发店会是什么样的呢?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7) 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如“你的想法真有创意,约翰爷爷的理发店说不定就是你说的那样。”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与理发店相关的歌曲《理发师》,说:“在约翰爷爷的理发店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 聆听老师讲述。
2.观看PPT内容。
3.想象理发店场景。
4.分享自己的想法。
评价任务 参与想象:☆☆☆
表达清晰:☆☆☆
兴趣浓厚:☆☆☆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去澳大利亚约翰爷爷理发店帮忙的情境,利用生动的语言和PPT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入歌曲学习。
学唱歌曲《理发师》 活动一:节奏练习(认识理发工具) 认识吹风机
(1) 教师模仿约翰爷爷的语气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理发店!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第一个理发工具。”然后拿出吹风机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2)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吹风机”。
(3) 教师说:“那谁能模仿一下吹风机的声音呢?”鼓励学生大胆模仿。
(4) 当学生模仿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模仿得真像,把吹风机的声音都表现出来了。”
(5)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出示节奏“X - | X - |”,并说:“我们把吹风机的声音和这个节奏结合起来。”
(6) 教师先示范拍手有节奏地念“呼 呼”,边念边强调节奏的准确性。
(7)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念节奏,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逐渐熟悉节奏。
(8)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对掌握较慢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认识剪刀
(1) 教师展示剪刀的图片,问学生:“这个又是什么呢?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 学生模仿剪刀声音后,教师给予鼓励。
(3)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X X | X X ||”,并示范拍手有节奏地念“咔 嚓 咔 嚓”。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念这个节奏,多次重复练习。
(5)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倾听和评价。
(6) 请小组代表展示节奏练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表扬。
(7) 教师说:“剪刀可是理发的重要工具,我们要把这个节奏念得又准确又有力度。”
(8) 再次带领学生整体练习剪刀节奏,巩固学习效果。
认识喷雾
(1) 教师展示喷雾的图片,问:“还有它,它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2) 引导学生模仿喷雾声音。
(3) 教师出示节奏“X X | X X | X - ||”,并示范拍手念“沙 沙 沙 沙 沙”。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这个节奏,注意最后的“沙”音要延长。
(5) 教师让学生自己练习节奏,同时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
(6) 对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7) 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接龙游戏,巩固喷雾节奏的学习。
(8)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强调节奏的重要性。 1. 识别理发工具。
2.模仿工具声音。
3.拍手念节奏。
4.参与节奏练习活动。
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
模仿逼真:☆☆☆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理发工具并模仿其声音,结合节奏练习,让学生熟悉歌曲中的节奏元素,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学唱歌曲《理发师》 活动二:结合图谱,学唱歌曲 结合图谱,体验音乐情绪
(1) 教师说:“同学们,约翰爷爷的理发工具可神奇了,它们还会唱歌呢。”然后打开PPT,展示带有音乐的理发工具图谱。
(2) 教师提问:“约翰爷爷给顾客们理发时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进一步引导,如“对,是愉快的,那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仔细听听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再次播放PPT。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谱上的音符和节奏,简单介绍图谱与歌曲的关系。
(5) 教师跟着图谱哼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6) 教师鼓励学生跟着图谱用“啦”音哼唱旋律,初步感受歌曲的音高。
(7) 教师观察学生的哼唱情况,对音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哼唱表现,强调要带着愉快的情绪哼唱。
借助科尔文手势,唱一唱剪刀的音高“53”和“31”
(1) 教师说:“小剪刀剪剪上面,它唱到‘5 3 | 5 3 ’。”边唱边做科尔文手势,动作规范、清晰。
(2) 教师邀请学生跟唱,边唱边做科尔文手势,感受音高的变化。
(3) 教师接着唱“咔 嚓 | 咔 嚓”,让学生跟唱。
(4) 教师又说:“小剪刀剪剪下面,它唱到‘3 1 | 3 1 ’。”同样边唱边做科尔文手势。
(5) 学生跟唱时,教师观察学生的手势和音准,及时给予指导。
(6)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一组唱音高,一组唱“咔 嚓”,然后交换,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7) 教师对分组演唱进行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8) 教师再次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加入动作分角色唱一唱,巩固学习效果。
借助科尔文手势,唱一唱喷雾的音高“31”
(1) 教师说:“小喷雾喷一喷,它唱到‘3 1 | 11||1 - | 1 0||’。”边唱边做科尔文手势。
(2) 教师邀请学生跟唱,强调要边唱边做手势,感受音高。
(3) 教师接着唱“快快喷雾 沙 沙 | 沙 沙 | 沙 - | 沙 0||”,提醒学生最后的“沙”唱3拍。
(4)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节奏和音准,及时纠正错误。
(5) 教师引导学生加入一些简单的喷雾动作,如模仿喷雾的手势,增强演唱的表现力。
(6)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演唱,一部分学生唱音高,一部分学生唱歌词。
(7) 教师对分角色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8) 教师再次带领全体学生加入动作一起分角色唱一唱,强化学习。
唱好“哎,就快成功啦”
(1) 教师单独提出“哎,就快成功啦”这句歌词,说:“这句歌词很重要,能体现出理发师的喜悦心情。”
(2) 教师示范演唱这句歌词,声音饱满、富有感情。
(3) 教师邀请学生跟唱,关注学生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歌词的语气和情感,通过表情和声音表现出来。
(5) 教师让学生自己练习这句歌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倾听和评价。
(6) 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展示演唱,教师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7) 教师再次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句歌词。
(8) 教师总结这句歌词的演唱情况,鼓励学生在整首歌曲中都能唱出这种喜悦的情感。 1. 感受音乐情绪。
2.跟唱音高和歌词。
3.做科尔文手势。
4.分角色演唱。
评价任务 音准准确:☆☆☆
情绪表达:☆☆☆
手势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结合图谱和科尔文手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绪、音高和节奏,逐步学唱歌曲的各个部分,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学唱歌曲《理发师》 活动三:完整演唱歌曲 跟着琴声完整演唱歌曲+分角色完整演唱歌曲
(1) 教师坐在钢琴前,用优美的琴声为歌曲伴奏,说:“现在让我们跟着琴声完整地演唱《理发师》。”引导学生做好演唱准备。
(2) 教师起音,带领学生开始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演唱。
(3) 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演唱,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和歌词的准确性。
(4) 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一部分演唱有问题,教师在演唱结束后,针对问题部分进行单独的讲解和示范。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演唱,如一部分学生扮演理发师,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6) 在分角色演唱时,教师引导不同角色的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突出角色特点。
(7) 教师对分角色演唱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8) 教师再次带领全体学生跟着琴声完整演唱,巩固学习效果。
跟着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分角色演唱歌曲
(1) 教师播放歌曲的音乐伴奏,说:“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伴奏来完整地演唱,大家要跟上节奏哦。”
(2) 学生跟着音乐伴奏演唱时,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演唱状态和表现。
(3)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要保持歌曲的欢快情绪,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演唱。
(4) 演唱结束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大家唱得太棒了,把歌曲中的快乐都唱出来了。”
(5) 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演唱,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伴奏下更好地表现角色。
(6) 教师对这次分角色演唱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价,从音准、节奏、情感表达和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总结。
(7)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感受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8) 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再次跟着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为后续的表现环节做好准备。 1. 跟着琴声演唱。
2.分角色演唱。
3.跟着音乐伴奏演唱。
4.参与评价和讨论。
评价任务 演唱流畅:☆☆☆
角色表现:☆☆☆
情绪饱满:☆☆☆
设计意图 通过跟着琴声和音乐伴奏完整演唱及分角色演唱,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增强演唱的熟练度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现歌曲《理发师》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练习伴奏
(1) 教师模仿约翰爷爷着急的语气说:“理发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多啦,小朋友们,选好你们的理发工具,给顾客理发吧。”然后拿出双响筒和沙槌展示给学生看。
(2) 教师介绍双响筒和沙槌的特点和演奏方法,亲自示范用双响筒打出“咔 嚓”的节奏,用沙槌打出“沙沙”的声音。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双响筒和沙槌,让学生尝试用乐器为歌曲《理发师》伴奏。
(4) 教师在各小组间走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配合。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绪来调整乐器的演奏力度。
(6) 教师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不同的演奏方式。
(7) 教师邀请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对小组的演奏进行评价,表扬演奏出色的小组。
(8) 教师总结乐器伴奏的练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后续的表演中继续发挥创意。
情境表演:理发师
(1) 教师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进行一场精彩的情境表演,把理发店的故事展现出来。”展示理发店场景的课件,营造表演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确定扮演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
(3) 教师提醒扮演理发师的学生要模仿理发的动作,如用双响筒模拟剪刀的动作,用沙槌模拟喷雾的动作,同时要唱出歌曲。
(4) 教师指导扮演顾客的学生表现出享受理发的状态,如放松的表情和安静的坐姿。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表演。
(6)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在旁边用音乐伴奏,增强表演的效果。
(7) 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表演的动作、表情、演唱和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
(8) 教师对所有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和表扬,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继续积极参与表演。 1. 选择乐器伴奏。
2.参与情境表演。
3.展示表演成果。
4.评价他人表演。
评价任务 乐器演奏:☆☆☆
表演生动:☆☆☆
团队协作:☆☆☆
设计意图 通过选择乐器伴奏和情境表演,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收获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今天我们的同学工作得都很认真,约翰爷爷非常高兴,一直夸你们能干。”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约翰爷爷的理发店里学到了什么呀?”
(3)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学习了歌曲《理发师》,感受了劳动的快乐,还学会了用乐器伴奏和情境表演等。
(4) 教师说:“愉快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理发的乐趣,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歌曲传达的情感。
(5)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用乐器伴奏,和家人一起进行情境表演。
(6) 教师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多劳动,多为长辈分担家务,把这种快乐延续下去。
(7) 教师与学生一起再次演唱《理发师》,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8) 教师最后说:“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快乐地成长。”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课堂印象。 1. 回顾课堂内容。
2.分享学习收获。
3.聆听老师寄语。
4.与老师共唱歌曲。
评价任务 回顾准确:☆☆☆
态度积极:☆☆☆
收获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音乐的情感。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理发师》给家人听。
2. 用双响筒或沙槌为歌曲进行伴奏练习。
3. 与家人一起进行《理发师》的情境表演。
拓展作业
1. 尝试自己创编一段关于理发的歌词,并唱出来。
2. 收集其他关于劳动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 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歌曲《理发师》中的场景。
板书设计
《理发师》
节奏:X - | X - | 呼 呼
X X | X X | 咔 嚓 咔 嚓
X X | X X | X - | 沙 沙 沙 沙 沙
音高:5 3 | 5 3
3 1 | 3 1
3 1 | 11||1 - | 1 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情境创设成功,以去澳大利亚约翰爷爷理发店帮忙为主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多样有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和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节奏练习、科尔文手势等方式,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降低了学习难度。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表演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乐器伴奏和情境表演环节表现出色,展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乐器伴奏和情境表演环节,由于学生参与热情高,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课堂小结有些仓促。
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还不够,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个别指导,但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没有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设计。
3. 在学生表演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