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 人的社会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 人的社会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7-22 23: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内容要求: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
第1框 人的社会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
2.明白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做到持续不断地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化的含义;人的社会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人的社会化的表现;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思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患儿被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
(1)“星星的孩子”缺乏的是什么
提示:缺乏与人的交流,缺乏与社会的接触。
(2)“星星的孩子”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提示:他们非常需要关爱,需要我们为他们点亮一盏蓝灯,引领他们步入社会,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教师过渡: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离开他人与社会,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人的社会化》。
新课讲授
一、人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
阅读材料,思考: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一只大狼后发现了两个“狼孩”,取名卡玛拉和阿玛拉。但阿玛拉不到2岁就死了。
8岁的卡玛拉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话,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经过7年的教育,才学会45个词,勉强学会几句话。可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却不幸去世。卡玛拉死时已16岁,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1)结合“狼孩”的经历,说说你是如何成长为一名自立自强的中学生的。
提示:有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支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
(2)“狼孩”的悲剧对你有何启示
提示: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得到成长与发展。
教师小结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社会化的表现
1.观察图片,思考:
(1)上面四幅图片说明我们的成长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帮助
提示: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等。
(2)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提示: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能照顾自己,能帮助他人,为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吃饭、说话、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随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内容不断丰富,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2.阅读材料,思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以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04年,教育部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说说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行为规范的价值。
提示:有利于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遵纪守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人不学,不知义。”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3.阅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思考:
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提示:能在社会中胜任多种社会角色,增强责任感,促进自我认知与发展。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教师过渡:我们已了解社会化在人的成长中的表现,如学技能、学规范、扮角色。但社会化并非阶段性任务,而是伴随一生的过程。
三、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阅读材料,思考:
  小宇在班级“新媒体运营”实践中,面对剪辑软件新推出的AI特效功能,主动搜索教程并教给组员。他发现文案撰写与视频制作需分工协作,而新技术让传播更高效。这让他意识到:社会如同不断升级的软件,只有持续学习才能在分工中成长,像制作校园短视频这样的小事,也是社会化进程的生动注脚。
(1)哪些条件在促进我们的社会化
提示:知识不断更新加快、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科技不断突破进步。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更好应对伴随我们一生的社会化
提示:不断地学习,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小结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今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含义,明白其表现为学习生活技能、规范以及扮演社会角色。还知道因知识更新、分工细化等,社会化伴随一生,要持续学习。希望大家课后多观察生活,深化对社会化的理解,更好融入社会。
◇板书设计◇
人的社会化
◇教学反思◇
在“人的社会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社会化的含义、表现及社会化伴随人一生有了初步理解。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在讲解社会化表现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导致部分学生理解浮于表面。另一方面,小组讨论环节,对学生思维引导不够深入,学生虽能说出一些观点,但缺乏深度剖析。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精选更具代入感的案例,鼓励学生分享自身社会化经历,提升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真正领会人的社会化。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