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商鞅变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习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通过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2学情分析
1、本教学设计方案针对的是农村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
3、初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讲解必须深入浅出,并把握好教学的难度。21教育网
4、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地加以引导。
5、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帮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是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分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设问:“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战国时期的特点吗?”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出“战”或“乱”等字眼加以肯定,最后教师指出,战国时期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变”,从而引入新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让学生从上一课的内容中归纳出一个“战”或“乱”是很容易的,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就难以理解了。所以,战国的两大特点前者由学生归纳,后者由教师引出,这样设计更加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21·cn·jy·com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
1、教师展示《战国形势图》,设问:“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商鞅变法?”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正文部分,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并以同桌两人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讨论。www.21-cn-jy.com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概括总结。
2、教师展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学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商鞅变法的内容里有哪些地方和以前的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啊?”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承认土地私有、取法贵族特权和推行县制的重要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46页“议一议”:你认为商鞅变法措施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2·1·c·n·j·y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6页小字部分,体会商鞅变法的艰难与决心。
3、设问:“商鞅变法对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充分肯定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4、学习与探究。一是归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二是学习测评。
活动3【讲授】形成概念
1、秦孝公求贤。
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秦国在七国中相对落后,受到大国欺负。秦孝公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于是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商鞅来到秦国。商鞅的变法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商鞅主持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包括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和严明法令五个方面。其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度。
3、秦国的变化。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它废旧立新,使秦的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军的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客观原因: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商鞅变法正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是根本原因。另外,秦孝公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就是人民的支持。21·世纪*教育网
主观原因:商鞅变法有决心,措施得当,执法严厉,改革比较彻底。
活动4【测试】运用拓展
1、学习活动: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会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
活动5【练习】学习检测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活动6【作业】巩固提高
1、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从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商鞅变法的资料。
2、撰写小论文《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