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17张)(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17张)(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0: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邓小平理论
(一)形成过程
1. 酝酿: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核心讲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意义?
答案:(1)它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念,重新确
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为拨乱反
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例题1: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D(2)伟大转折:
①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②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3. 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
会议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即;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
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称为邓小平理论。
4.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于”。
5. 形成完整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改革的
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党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二)主要内容
1. 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理论)。
2.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
(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深远影响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
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核心讲解:邓小平时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
答案:第一次: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击了“个人崇拜”。第二次:1992年破除姓
“社”和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1997年破除姓“公”和姓
“私”的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例题2: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
次谈话都(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例题3: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历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
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巡谈话 D.邓小平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B C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际: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4. 深远影响: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核心讲解: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题4:中国外交部报道,2008年1至11月,中国商船在索马里海域有20%遭到海盗袭击。中国国防部决定,2008年12月26日,派遣号称“中华神盾”在内的三艘军舰执行索马里、亚丁湾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护航事务。这项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落实“三个代表”中的(  )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B.新时期的和平外交战略
C.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D 核心讲解: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1)邓小平南方讲话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邓小平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开展,使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取得了重大成就。
例题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A 核心讲解: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
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2)核心思想:南方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
入人心。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
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例题6:“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D 核心讲解: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比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又
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
的建设。
例题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讲】A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一、知识结构单元总结二、知识线索梳理1.列表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列表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方讲话) 三、重点突破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2.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
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成为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指导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源泉。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