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阿福的新衣2(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阿福的新衣2(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2-21 12: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估测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 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师傅一拃的模型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天晚上看过动画片吗?老师昨天晚上也看过动画片了,猜一猜我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老师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阿福的新衣》,想看吗?来,我们一起来看。(放映动画——阿福的新衣)动画内容:有一天,一位叫阿福的年轻人来到了一家缝衣店,“师傅,我要做一件上衣”。缝衣店的老师傅一边给他量衣服,一边告诉小徒弟:“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小徒弟在一旁认真地记录:“身长三拃,袖长……”。衣服量好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身长一拃、两拃、三拃……”。两天后,阿福高高兴兴地来拿新衣服,穿上一看“啊,太小了!”,老师傅用手量了量新衣服,就埋怨起徒弟来:“告诉你身长三拃,你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莫名其妙:“我,我是做成了三拃啊?这是怎么回事?”活动二: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是啊,师傅量得是身长三拃,徒弟做得也是身长三拃,怎么会把衣服给做小了呢?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是的,他们两个人的拃不一样长,量出的身长就不相同。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助小徒弟找出了原因,我替做衣服的小徒弟谢谢小朋友们。那想个什么办法使做出来的衣服不大也不小,正合身呢? 能把你的想法再说具体点儿吗?(学生如果想不出来,老师可以提醒小朋友们联想一下量校服的阿姨所使用的工具——尺子)小结: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傅和小徒弟听了以后啊,一定会把阿福的新衣服做得不大不小正合身的。活动三: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人们之间互相交流的方便,人们通常都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小朋友们有尺子吗?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看谁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厘米的认识(齐读课题)厘米是长度单位,当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如书、本、笔的长度时就用厘米做单位。再观察一下,尺子上还有什么?猜猜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活动四师:多有趣啊,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想不想知道老师傅的一拃有几厘米长?先来估计一下。 师:到底哪个小朋友估计的更准确一点呢?还是用尺子来量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合作来量一量。(师发放学具——师傅一拃的模型) (屏幕显示:师傅的一拃及 一把尺子 )教师总结测量的方法: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师傅的一拃确实是18厘米长,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头对准尺子的0刻度,那么,另一头指向数字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师:知道了师傅的一拃有多长,我们再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好不好?屏幕显示:徒弟的一拃(与师傅的一拃对应)师:谁来估计一下,徒弟的一拃有几厘米长? 师:哪个小朋友估计得最准确呢。请看—— 师:想不想量一量你自己的一拃有多长?那就拿出尺子来仔细的量一量吧!(课件:判断正误——)活动五: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了,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老师发给小朋友们每人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找一找在你身上或者身边有哪些物体,它们的长度跟这根1厘米的小棒长度差不多,也是1厘米。 师: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东西,它们的长度是1厘米,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师:想不想再量一量别的物体的长度?师:你最想量什么? 师:想量什么就量什么,量之前先估计一下有几厘米长。 汇报测量结果。(略)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并且学会了测量。还想不想继续来量?老师建议你们回到家里,选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计一下,再量一量它有多长,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全班的小朋友交流,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观看动画 生可能提出:为什么会把衣服做小了呢? 学生在小组里认真地商量、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①师傅的手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②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③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④师傅的拃比徒弟的长;徒弟的拃比师傅的短。…… 学生可能回答:①师傅来量,师傅来做②徒弟来量,徒弟来做③用尺子来量 生各抒己见(略)教师总结,得出:同一个人来量,同一个人来做或者用尺子来量就不容易出错。 学生手拿尺子,边观察边和小组里的伙伴交流,老师巡回到各小组里俯下身子听取学生的观察所得。学生可能发现:①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②尺子上有许多长的、短的竖线条(刻度线)③0的旁边有两个字母——cm……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cm (板书) 学生看着尺子,交流各自的见解:①0——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②19——20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③5——6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可能估计19厘米、20厘米、30厘米……教师对此不作评论,允许学生自由估测。 小组合作测量,然后总结测量方法。到实物展台前交流各小组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估计:20厘米 ②15厘米 ③12厘米 ④17厘米……教师对此不作评论,允许学生自由估计。 生兴高采烈地测量之后,同桌交流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学生在小组里边观察,边思考和议论,教师巡回,适时点拨。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找到:①和拇指甲盖差不多,②和食指的宽度差不多,③和学具袋里的小正方体的长度差不多,…… 学生量,教师巡回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动画,生动再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积极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动思考,参与问题的讨论。 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尺子和长度单位“厘米”,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关注全体,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动手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测量比较中,自己感悟测量的方法。 能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体会测量的方法 通过游戏,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给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第 1 课时 Ⅱ
教 学 设 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阿福又要去做衣服,他这次想做一件长袍,缝衣店的师徒俩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能再用来量,他们也买来了一把尺子,这次阿福做衣服肯定不会再出错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师接着讲故事)师傅拿着再给阿福量身长,师傅说:是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师:看到这儿,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 师:学了今天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用的那把尺子吧。(出示米尺)师:请用你的直尺来量一量它多长。学生测量米尺的长度。2、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我们用直尺测量这把尺子的长是100厘米,今天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这把尺子的长,这个新的单位就是“米”。100厘米就是1米。(板书:1米=100厘米)米用字母m表示。师:认识了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你能对师徒俩的测量结果进行判断了吗?3、体会米的实际意义(1)伸出胳膊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生自己比划1米的长度(2)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学生交流 (3)动手量一量:如1米长度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量桌子的长,看看1米到哪儿,量桌子的高,看看够不够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估一估,量一量观察周围的物品,估一估它有多长,再量一量,看看用什么单位比较好?(凳子的高、红领巾的长、小黑板的长和宽、窗玻璃)2、找朋友(填cm还是m)屏幕显示一枝铅笔长7( ) 旗杆高约8( )毛巾长约60( ) 房子高约3( )黄瓜长约20( ) 衣柜高约2( )3、动脑筋大家估计一下,黑板的长有多少?用我们手中的米尺怎么测量?小组讨论,请一个小组到前面量,其他同学看,再发表意见。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最棒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生看课件,师讲故事。 生提问题: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师徒俩谁说得对? 学生测量并汇报结果:100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1米=100厘米,米用字母m表示。 伸出胳膊比划1米的长度。 学生举例:门宽大约1米,灯管长大约1米;窗玻璃上下高大约1米…… 同桌合和进行测量 学生先交流估计的结果,然后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其他同学判断并评价。 学生估计黑板的长:3米、4米、5米…… 小组讨论测量办法,找一个小组实际测量,其他同学发表意见。 学生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