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内容要求: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1框 维护秩序靠规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理解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2.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秩序和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秩序的必要性;社会规则的类型和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思考:
近期有群众反映,一到中午某路段上专供危化品车辆通行的第三车道,便排起长龙,迫使正常行驶的车辆只能临时变道,致使交通秩序混乱。记者随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因不少人趁中午在此向运输车辆驾驶员和产业工人提供快餐,驾驶员把车停在路边,从而影响周边交通和市容环境。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师过渡: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用“治”表示社会的有序状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用“乱”表示社会秩序的破坏和社会的无序状态。从“治”与“乱”的概念不难看出,秩序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在探寻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方。而规则正是守护秩序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维护秩序靠规则》。
新课讲授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阅读教材P26“生活观察”,思考:
(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
提示:公共场所秩序、体育比赛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小结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观察图片,思考:
生活中,为什么要设置很多类似上述的标志
提示: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教师小结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主要社会规则。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阅读材料,思考:
列车停靠站台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罗某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 000元罚款。
(1)罗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提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2)“高铁堵门”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提示:要遵守法律法规,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共同营造和维护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
3.阅读教材P28“相关链接”,思考:
如何理解“一米线”等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
提示:这些社会规则既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安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
教师小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为了维护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
本框,我们深入学习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理解了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主动维护社会秩序,为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靠规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维护秩序靠规则”,帮助学生构建了较为清晰的相关知识体系,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时,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可引入更多正反对比案例,强化理解;另外,在课堂互动中,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要关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观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