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框文明有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框文明有礼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7-23 16: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3)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第1框 文明有礼
◇教学目标◇
1.能够清晰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掌握做到文明有礼的具体做法。
2.树立文明有礼的意识,自觉践行文明有礼的行为,培养尊重他人、热爱社会、维护国家形象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做法。
教学难点
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P34“生活观察”,思考:
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 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在图书馆里,人们安静阅读,轻拿轻放书籍,借阅时有序排队;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校园里,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推搡。这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传递着一种和谐、积极的力量。
教师过渡: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明有礼》。
新课讲授
一、文明有礼的含义
观察漫画,思考:
(1)两组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第一组漫画体现了文明有礼,第二组漫画是无礼、不文明的表现。
(2)两组漫画中人物的行为给你何种感受
提示:讲文明、有礼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称赞;无礼、不文明则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小结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二、文明有礼很重要
1.阅读材料,思考:
  韦晖和黄伟相约到书店买书。营业员是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韦晖先开口说:“喂!给我拿一本《礼仪与交往》。”营业员没吭声。黄伟说:“叔叔,您好,请帮我拿一本《中学生作文》,好吗 ”营业员微笑着把书先给了黄伟,黄伟又说:“谢谢叔叔。”韦晖愤愤不平,说:“我先到的,为什么不先给我拿 ”
(1)你认为营业员会说什么
提示:你人是先到了,但是礼貌没到。
(2)韦晖和黄伟不同的言行导致不同的结果给你什么启示
提示:要讲文明、有礼貌,有礼貌的人更能被他人认可。
教师小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阅读材料,思考: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合肥市、巢湖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肥东县、肥西县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目前,全市共有26个全国文明村镇、40家全国文明单位、5户全国文明家庭、7所全国文明校园。
谈谈文明有礼对社会的意义。
提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师小结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阅读教材P36“探究与分享”,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这些礼仪场景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与家国情怀。外事欢迎彰显文化自信与友好;国庆游行、勋章颁授凝聚民族向心力;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体现对英烈的敬重。礼仪传递价值,激励我们维护国家形象,传承家国精神,以礼立身、以情护国。
教师小结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三、做文明有礼的人
1.判断下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的玩笑。
⑦在教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讲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2.阅读教材P37“阅读感悟”,思考:
说说周恩来总理的行为带给你的启示。
提示: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教师小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同学们,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文明有礼》这一内容,明白了文明有礼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了做到文明有礼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文明,让文明之花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绚烂绽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文明有礼”展开,从内容呈现来看,相关知识的阐述较为全面,学生能较好理解;在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的方法讲解上,也做到了清晰明了。但关于文明有礼塑造国家形象内容,拓展不够,未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际交往中的多元体现。后续教学中,我会拓展国际视野相关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明有礼的深度认知与实践能力。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