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识读、运用、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域面貌的粗浅认识,理解张骞勇于应征、被扣十余年仍不忘出使使命的勇敢、忠诚和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新疆的历史,树立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来源: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平时通过阅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对汉武帝和张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对张骞通西域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还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导入:我们先来逛逛菜市场,看几样很平常的瓜果蔬菜(出示几幅瓜果蔬菜的图片)大家认得出他们都叫什么吗?(学生踊跃作答:石榴、葡萄、黄瓜、胡萝卜、核桃、小葱),这些好吃的东西两千年前的西汉人能吃得上吗?(生猜测作答)其实这些蔬果不是我们内地土生土长的,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能够传入内地,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张骞通西域。【出处:21教育名师】
活动2【讲授】讲授
神秘的西域
师:西域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地区呢?
西域的地理范围
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重要地点。师:这幅图上,大家先找到西汉
的首都长安,从长安往西行,有两个著名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敦煌西北和西南),再往西走,一直到今天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当时称为葱岭,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21·cn·jy·com
西域有大片的草原,也有面积广阔的戈壁沙漠,对中原人来说,是一片蛮荒之地,有诗为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荒漠上也分布着许多绿洲,有着众多的民族和国家,史书上说有36国,最大的如乌孙国,其次为大月氏国,都有几十万人口,小国仅有几百人,如尼雅河的精绝国,有几千人口。西域人民是如何劳动生产的呢?请大家看书P67最后一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西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生答。(从事畜牧业,哪里水草丰盛就到哪里放牧,故称游牧;还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粮食桑麻。)
西域有哪些特产?生答。(葡萄、核桃、胡葱、胡瓜、胡萝卜、苜蓿;另外还有特别名贵的玉石和宝马,简介大宛的汗血宝马。)2·1·c·n·j·y
西汉初,西域与汉朝有互派使臣、有民间交流吗?生答。(没有)为什么?(一是路途遥远,行程艰辛;二是匈奴控制着西域,切断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www-2-1-cnjy-com
师: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在公元前2世纪称霸北中国,控制着东到辽东、西到葱岭的广大地区。匈奴骑兵经常南下侵扰汉朝的边境,烧杀抢掠,这是匈奴部族的重要经济来源,掠夺的财物和人口归劫掠者所有。这样一来,匈奴对汉朝形成严重威胁。西汉初经济凋敝,无力对抗匈奴,故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骑兵仍不时南下抢劫。汉武帝时西汉国力雄厚,于是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解除边境威胁。汉武帝还想在西域寻找盟国,来共同夹击匈奴。那么与西域的哪个国家联合呢?【版权所有:21教育】
生答(大月氏)。为什么要与大月氏联合?请大家看书P68最后一段,简要概括汉武帝决定与大月氏联合的原因。生答。(大月氏被匈奴打败,连国王也被杀死,头骨作了酒器,国家被迫向西迁移,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21*cnjy*com
汉武帝决定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一任务需要一位使臣去完成,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下令招募愿意出使西域的人,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张骞(宫廷侍卫)揭榜应征,成就了一段通西域的伟业。
二、张骞出使西域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师: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随从,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程。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图中跪者为张骞,他正向汉武帝告别。
师:出使大月氏国,这是一条艰辛凶险的征途,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想一想,一路上张骞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①自然条件艰苦,要经过戈壁、沙漠,可能会遇到沙暴,可能会迷路,可能会断水断粮,可能会水土不服身患重病,②语言不通、生活习俗迥异,少数民族彪悍暴烈,沟通交流可能有困难,③大月氏在哪里并不知道,出使路线不确定,可能要走很多冤枉路,④最大的困难是要通过匈奴人控制的地区。)
有些困难可以克服,如随从中有一个叫堂邑父的,是胡人,对西域的地理和风土人情比较熟悉,但有些困难张骞却无法克服。请看同学们的一段课本剧表演,题目叫《张骞持汉节不失》。
活动3【活动】学生表演
画外音: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这一天,使团队伍出了陇西。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张骞:是啊。匈奴士兵:快看!前面有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画外音: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张骞:我是汉朝的使臣张骞,并不是奸细。单于:那你到匈奴来干什么?张骞:汉朝派我到大月氏去打通商路。单于:大月氏?小小的月氏国早被我匈奴打跑了。再说,月氏国在我西面,汉朝怎敢越过我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南越国,你们汉朝难道能允许我们从你们的国土通过吗?依我看,你干脆留下来归顺我们匈奴吧!张骞:我是汉朝的子民,岂能投降于你?单于(大怒):来人!把这些汉朝人统统关起来!直到他们屈服为止。画外音:匈奴人把汉朝使团一百余人分散开来,张骞与贴身随从堂邑父一起,每天被逼迫着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后又强迫他娶了一位匈奴妻子,妄图用娶妻生子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张骞始终小心保存着出使大月氏的凭据——汉节而不失。就这样10年过去了。张骞已经由青年人变成了中年人。直到有一天。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赶紧逃吧。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里走呢?张骞:继续出使大月氏。没有完成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画外音:张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今哈萨克斯坦),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没有能说服国王,只好返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内乱,才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堂邑父一人,但是他临走时汉武帝赐给他的汉节,他却一直带在身边。2-1-c-n-j-y
活动4【讲授】讲授
(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地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除了在大月氏呆了一年多之外,其余时间要么是远涉戈壁、横渡沙漠,要么是过着半囚徒式的生活,但张骞一直“持汉节不失”,历尽艰辛,哪怕丧失自由也不忘使命,你觉得在张骞身上,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优秀品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报效祖国,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出使目的上来说,他完成使命了吗?那么,张骞千辛万苦的出使是否没有意义?为什么?生答。(张骞的出使开辟了一条从长安到西域的交通路线,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21*cnjy*com
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与第一次出使相比,张骞所面临的环境还像第一次那样恶劣吗?还会遭到匈
奴兵的扣押吗?生答。(不会,因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对匈奴作战已取得重大胜利)
师:张骞此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
生答。(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
师:结果如何?
生答。(当时乌孙国内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
师:那么,张骞此行有何收获?
生:张骞让随行人员分头访问西域各国,广泛地进行联络,张骞回国时,乌苏派使者随同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示敬意。21cnjy.com
师:这表明了什么?
生:汉朝与西域各国加强了联系。
师:张骞回到长安一年后,因病去逝。张骞虽然离开了人世,然而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骞两次出使的意义
生答。
师:①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等和铁器制作
及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而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②从长远来看,促进了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www.21-cn-jy.com
师:张骞为什么能成功通西域?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师:张骞之所以能成功通西域与他本人不畏艰难,责任感强的精神密不可分;此外,他的成功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友善和希望与汉朝建立关系是分不开的,因此少数民族也为我国的民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汉朝国力的强大,是张骞能成功通西域的后盾。
师: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政治、军事管理,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师:西域都护设置于何时?其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何意义?
生答。(公元前60年,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师:(强调)这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