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www.21-cn-jy.com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兴趣,但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科学性、趣味性,还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通俗趣味化、人性化,让遥远的历史更加贴近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但因年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还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有一定难度,这也是课堂设计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教学难点】1、狭义西域(小西域)与广义西域(大西域)区分。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21·cn·jy·com
4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谈话引入课题
1、看一组图片,谈话:同学们,我们可能天天都吃的葡萄、核桃、胡萝卜、黄瓜等水果和蔬菜,你知道它们以前产自哪里、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它们的传入,哪个人功不可没?
2、出示课题:张骞通西域
二、西域的范围
1、看地图,认识西域的地理范围。
2、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三、张骞出使西域
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学生阅读找出答案)
2、出示张骞头像的图片。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1教育网
3、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4、阅读教材69页辅栏内容,了解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的危险经历。
四、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1、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进一步讲解: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加强,各民族往来频繁,为了保护商旅、管辖西域的政治军事,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西域都护府的位置,明白其设置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3、结合一系列成果,组织学生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分析评价张骞。
(意义:具有开创性,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往来,为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奠定了基础。张骞敢为天下先,不辞辛劳,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西汉政府交给她的任务,但是客观上促进了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了解及后来的管辖。张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课总结:
本课讲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内地与西域的交流,也促进了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辖的史实。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