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4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3 21: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
课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39-41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推导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 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并利用此解决一些问 题。 难点:用配方法推导 y ax 2 bx c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二次函数y=ax2,y=ax2+c,y=a(x-h)2,y=a(x-h)2+k的图象与性质,那么还有哪些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我们尚未研究的呢? 学生:y=ax2+bx+c。 教师:它的图象是怎样的呢?又具备哪些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板书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4课时) 通过回顾与设问,引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二次函数y=ax2+bx+c。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与性质 教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和我们学过的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多媒体呈现) 师生活动:学生先大胆猜想,教师再借用几何画板图象演示。 学生: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是抛物线。因为二次函数y=2x2-8x+7与y=2x2的二次项系数a相同,所以二次函数y=2x2-8x+7与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相同。因为(0,0)不在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上,所以二次函数y=2x2-8x+7与y=2x2的顶点坐标肯定不同。 教师追问:那么二次函数y=2x2-8x+7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那么,可以通过将二次函数y=2x2-8x+7转化成y=a(x-h)2+k的形式,确定顶点坐标吗? 学生:y=2x2-8x+7 =2(x2-4x+22-22)+7 =2(x2-4x+2)-8+7 =2(x-2)2-1。 ∴二次函数y=2x2-8x+7的顶点坐标是(2,﹣1)。 教师:所以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y=2x2的图象通过怎样平移得到的? 学生: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 教师:如果用描点法作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列表时x可以取哪些值?作出图象,并说明图象的增减性。
学生:取x=2及其两侧对称的3组数。 x-1012345y1771-11717
增减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利用配方法确定下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做出图象。(多媒体呈现) (1)y=3x2-6x+7;(2)y=2x2-12x+8。 学生:(1)y=3x2-6x+7=3(x-1)2+4,对称轴x=1,顶点坐标(1,4),作图如下。 (2)y=2x2-12x+8=2(x-3)2-10,对称轴x=3,顶点坐标(3,-10),作图如下。 【归纳总结】配方法的步骤 ①“提”:提出二次项系数; ②“配”:括号内配成完全平方(括号内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③“化”:化成y=a(x-h)2+k的形式。 【探究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教师:对于y=ax2+bx+c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在求其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时,有没有不需要每次都配方化简,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推导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公式。 例2 求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y=ax2+bx+c =a(x2+x)+c =a[x2+2·x+()2-()2]+c =a(x+)2+。 所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顶点坐标是(,)。 教师:在之后求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时,就可以通过套用公式求得。 【探究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意义 桥梁的两条钢缆具有相同的抛物线形状。而且左、有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按照图中的直角坐标系,左面的一条抛物线可以用y=x2+x+10表示。(多媒体呈现) 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多少? 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学生:(1),所以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1m。 (2)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20+20=40(m)。 先确定二次函数y 2x2 8x 7与y 2x2的图象形状相同,顶点坐标不同,再引出如何确定顶点坐标,进而引出可通过配方法确定顶点坐标。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P41随堂练习 考点2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将二次函数y=x2﹣2x+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A.y=x2﹣2x+3 B.y=x2﹣2x+4 C.y=x2+2x+4 D.y=x2+2x+3 答案:C 考点3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abc>0; ②4a+2b+c<0; ③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④当﹣3≤x≤1时,y≥0; ⑤x<﹣1时,y随x增大而减少. A.4 B.3 C.2 D.1 答案:B 及时巩固练习,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讲解。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 已知抛物线y=x2﹣2x+3,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抛物线开口向上 B.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C.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 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D 2.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ax+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B. C.D. 答案:A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且经过点(﹣3,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0 B.c<0 C.a+b+c>0 D.3a+c=0 答案:D 4.已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将其图象向右平移k(k>0)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使得当﹣1<x<3时,y1随x增大而增大;当4<x<5时,y1随x增大而减小.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1≤k≤3 B.2≤k≤3 C.3≤k≤4 D.4≤k≤5 答案:D 5.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2,并与x轴交于A,B两点,若OA=5OB,则下列结论中:①abc>0;②(a+c)2﹣b2=0;③9a+4c<0;④若m为任意实数,则am2+bm+2b≥4a,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进一步巩固新知,同时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公式和顶点坐标公式;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意义。 通过小结,回顾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6.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P41 习题2.5。 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在巩固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减轻学生负担。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配方法 对称轴、顶点坐标公式教师题目讲解 学生活动区投影区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本节课由二次函数y=2x2-8x+7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引出配方法,进而由特殊到一般,推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公式,最后通过实际应用,体现二次函数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的意义。 整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还课堂于学生,在开放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时课件及几何画板的使用,也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