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0: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21
cnjy
com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团结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2、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
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21·cn·jy·com
2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其次,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世纪
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
播放《56个民族》相关的歌曲,介绍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创我国的历史。在北魏时期各民族已有了一次大融合,而古代北魏各民族的大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功绩,从而导入本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2【讲授】课文内容
一、少数民族内迁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族的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局: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掌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匈奴、鲜卑、氐、羯、羌;知道少数民族迁移的方向:南迁中原。再出示鲜卑族迁移、发展、建立北魏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多媒体,了解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鲜卑族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21
cnjy
com
请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北魏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及统一
北方的时间。
学生观看北朝(439年-581年)示意图,了解北朝的更替情况)
介绍北魏的发展,为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改革背景
(先出示鲜卑人落后的生产生活资料,再出示黄河流域汉族人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作鲜明对比,
思考: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交往中会做些什么?学生阅读教材
后开展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假如不改革会导致什么后果?)(教师小结)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汉族交往频繁,增强了民族融合,但鲜卑贵族维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鲜卑贵族还残酷地实行民族压迫,激化了民族矛盾。各族人民反对鲜卑贵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了适应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缓和社会矛盾,缓解政权危机,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顺应潮流,锐意改革。21教育网
2、改革措施
实施新制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实施的新制度有: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理解实施新制度的目的:加强政府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www.21-cn-jy.com
(介绍均田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将农田分给农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保耕者有其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三长制:即五户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完善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俸禄制:废除官吏自筹俸禄,敲诈百姓的制度,确立官吏的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的新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管理。孝文帝实施的这一系列新制度,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www-2-1-cnjy-com
迁都洛阳
(指导学生先观看教材中的迁都示意图,了解迁都位置;后阅读教材,了解迁都的曲折斗争;组织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21cnjy.com
北魏都城从黄河以北的平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洛阳,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迁都充分表现了孝文帝改革的胆识和决心。【来源:21cnj
y.co
m】
实行汉化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后,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开联想:鲜卑人进入中原后有哪些不便?语言不一样,饮食不一样,穿戴不一样,礼仪不一样……;了解汉化政策的内容:改语言,说汉话,穿汉衣,与汉人通婚,完善教育制度……最后指导学生观看《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图,组织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汉化政策?)【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师小结)
鲜卑人多是二、三字的复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复姓拓拔,名宏,是北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他为了实行汉化政策,带头将自己的鲜卑名“拓拔宏”改为“元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汉化,缩小民族之间的差别,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版权所有:21教育】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观看《北魏墓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石砚》、《北魏墓碑上的书法》、《反映北朝时期上层人物生活的石刻》等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小结)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表现在;生产方面,少数民族从游牧方式改变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生活方面,“胡人汉服”、“汉人胡食”。2-1-c-n-j-y
活动3【活动】反思
展示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文帝的汉化,导致了鲜卑的消亡,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功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之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介绍:
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应以某个政权和民族的兴衰为标准。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