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分式
第2课时 分式的约分
课题 第2课时 分式的约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3.通过对分式约分的探索,体会类比思想,感受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式的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老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分数的约分,对分数进行约分,并说明约分的依据. 学生:先找到18和24的公因数6,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即==,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老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分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那么下面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并举手回答. 预设答案:(1)左边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x2得到右边. (2)左边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x+y)得到右边.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变形过程中同时除以的部分,类比分数约分中的公因数,那么相同的部分就是公因式.类比分数的约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化简. 2.类比探究,学习新知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分式的化简.(老师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老师提问:分解因式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为了确定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b+c). 老师提问:分子、分母都除以b+c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约去公因式,进而化简分式. 老师提问:化简后的分式中还有公因式吗? 学生:没有. 【总结】像上面这样,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教材P5例题: 例2 约分: (1); (2); (3) . 解:(1). (2). (3). 老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约分的不同之处. 【归纳】(1)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直接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2)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那么能分解因式的先分解因式,找出公因式,再进行约分. (3)约分后,分子与分母(除1外)不能再有公因式. 老师:分式的约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题目. 老师展示教材P6“做一做”: 当p=12,q=-8时,请分别用直接代入求值和化简后代入值两种方法求分式 的值,并比较哪种方法较简单. 学生:自主解答,并上台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哪种方法更简单. [预设答案]直接代入求值法: 化简后代入求值法: , 将p=12,q=-8代入,得原式= = = = . 老师:通过上面的题目,我们会发现在求分式的值时,应该先化简再求值,这样会使运算更简便.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分式的约分 【例1】约分:(1); (2). 解:(1). (2). 考点2 最简分式 【例2】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答案:D 考点3 分式的化简求值 【例3】先约分,再求值:,其中x = 5,y = 3. 解:. 当x=5,y=3时,原式=.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各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答案:B (2)约分: (3)请从下列三个代数式中任选两个(一个作为分子,一个作为分母)构造一个分式:a2-1,a2-a,a2-2a+1,并化简该分式,然后请你自选一个合理的数代入求值. 解:把a2-1作为分子,a2-a作为分母, 可得==, 取a=2时,原式==.(答案不唯一)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约分和最简分式 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2.分式求值 一般是先化简再求值. 6.布置作业 课本P6习题1-3题. 回顾分数的约分和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分数的约分引入分式的约分,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中的类比思想. 通过共同完成题目化简,引出分式约分和最简分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分式约分的步骤,并能够进行运算. 注意:分式约分后的结果可能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认识到分式约分在分式求值中的作用,能简化运算.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及时查漏补缺,掌握知识.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板书设计 12.1 分式 第2课时 分式的约分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在分数约分的基础上,学习分式约分的方法.这一过程由学生自己学习、归纳,这样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起来也不觉得困难,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