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堂讲解】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政府对其却一无所知。
2.概况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温馨提示:一定要学会分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探讨该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同时一定要设身处地的去领悟学西方的艰难与巨大的意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核心讲解: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答案: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例题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产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人物: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1)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2)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核心讲解:魏源的师夷和洋务派的师夷有何不同?
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2)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例题2: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梁启超评论的“某人”是( B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要内容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梁启超
①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②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3.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即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
4.意义
(1)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温馨提示:康梁当时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托古改制”,没有完全从封建主义旧文化中脱胎出来,创造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这是当时康梁当时的新文化的主流,它是属于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核心讲解:怎样认识康梁维新思想巨大局限性所产生的原因?
答案:局限的原因:其一,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力量太弱,不敢于封建制度彻底决裂,不得不借助于古代文化的旧形式来表达新思想;其二,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肤浅,不得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其三,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西政输入较少,需要独创。
例题3:1916年,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C例题4: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C例题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讲】B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 本课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