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0:5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孔子的姓名、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时代及集中其言论的书。使学生初步了解战国时期墨、儒、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用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列表归纳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出处:21教育名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21·cn·jy·com
2学情分析
1、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很成熟,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尚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版权所有:21教育】
2、学生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论语》十则,已有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对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但对战国时期其他学派的政治主张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2·1·c·n·j·y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战国各家学派的基本观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开幕式片断
师:视频片断能体现设计者什么意图?
学生思考后回答:是在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伟大的思想家及其学术思想。孔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战国时期,认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了解他们活跃的学术思想。
活动2【活动】二、新课教学
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当今国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到处都有纪念孔子的文庙。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组反映国内外各地孔庙的照片。(投影)国际上对孔子的评价很高,美国人曾经评选了世界十大思想家,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孔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到孔子,我们首先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这里有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走进孔子。(播放影片)
师:看了刚才的影片,现在我请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孔子。
学生回答: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师:这里的“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尊称。孔子尽管家道衰落,但立志发奋学习。孔子在当时并不受到重视,但后世声名显赫,被奉为圣人。时光飞逝,孔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是怎样了解孔子的思想和言论的呢?  21
cnjy
com
学生回答:通过《论语》
学生齐背《论语十则》
投影:《论语》两则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今译】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21
cnjy
com
师:这两则《论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师:“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什么是“仁”?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所谓仁,“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贴人民,而人民要敬重、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师:孔子还主张用礼来来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人们的行为,用他的话来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臣父子各守相应礼仪规范,天下就会太平。孔子的思想主张积极,有这样的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c-n-j-y
师:孔子创立的学派我们称为什么学派?
学生回答:儒家学派。
师:儒学当时就闻名于世,称为“显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和改造,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投影:《论语》两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时时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
那就危险了。”
师:这两则《论语》体现了孔子哪方面的思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体现了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
师:相传孔子曾在杏坛讲学,一生中招收了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就有72人。那么,孔子是怎样来教育学生的呢?我们来看一幕短剧。21教育网
学生表演教材122页小字部分的短剧。
师:这幕短剧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学生回答:因材施教
师:孔子对我国教育的巨大贡献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www.21-cn-jy.com
师:孔子教育思想丰富多彩,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所以说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21·世纪
教育网
师: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除了孔子,非常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还有老子,他姓李名耳,又名老耽,著有《道德经》创立了道家学派。战国时期思想家就更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学派之间在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对天和鬼神的看法等等问题上相互批评,激烈辩论。
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了解各学派的基本主张。
师:他们就如何治理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辩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各有各的主张。我们还是学生谈论如何治理国家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主张来管理我们的校园,比如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你认为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www-2-1-cnjy-com
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引用了各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主要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又有哪些呢?
投影: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略)
学生梳理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第二主题第8课的知识回答:战国前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cnjy.com
师: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第二主题第8课的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后,各国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战国时期,随着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奴隶制的进一步解体。商鞅变法后,各国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封建制度开始逐渐确立起来。面对这一社会的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了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活动3【讲授】三、课堂小结
一、孔子   
1.生平事迹:
2.政治思想:
教育贡献:
二、百家争鸣
1.形成原因:
2.主要学派:
师:我们通过学习本课,再次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孔子等两千多年前的学术大家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如同高山那样使人景仰。我们对待传统思想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文明,继往开来。
活动4【测试】四、课堂测评
(1)、多项选择题:
  ①、生活在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A、政治家
B、思想家
C、外交家
D、教育家
  ②、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2)、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大大加强国君的权力,让国君充分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用法律统治人民。”
  材料三:“对内互利互爱,举用贤才。”
  材料四:“治”不如“不治”,根本不用考虑治国治民的办法,最好的选择是重新回到原始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谁的思想?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②、请你依次答出材料二、三、四分别是哪些学派的思想?
  
③、材料中各派思想的交锋,出现于何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局面?
  
④、你喜欢哪一派别,并说出你的理由。【来源:21cnj
y.co
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