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更有许多奇思妙想,模仿、接受能力强,特别争强好胜,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还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他们渴望亲身体验,需要在同伴的影响下激发学习兴趣,需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如果教师能够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就能达到互相帮助,共享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各种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再予以适当的点拨,如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怎样选拔人才?”“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希望国家怎么做?如果得知今年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赋诗,你怎样应考?”等等,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www-2-1-cnjy-com
2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2-1-c-n-j-y
(2)通过诗词与对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并能从古代诗词和对联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并积极参与现实。【出处:21教育名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制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明确当今考试制度改革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唐明科举制的内容和科举制度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
①“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②“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③“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师问)这些对联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⑴激励人们要用功读书。
⑵通过读书以做官。
引导:古人“读书-做官”中间还要有一个环节,就是-“应考”也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
今天我们就来一块探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情况。
(板书课题)第3课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师)导学: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前,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呢?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九品中正制
(师)那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九品中正制了?
(学生看书后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九品中正制讲究门第,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师)到底是何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的呢?
学生探究后回答,教师投影显示:
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分科举人”
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
引导学生思考:以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为特征的科举制创立以后,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拨:为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机会,激励这部分人通过读书博取功名,甚至有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到了唐代,科举制有了很大的发展,请大家看一则材料:(投影显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这句话你看懂了吗?说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教师加以点拨:①唐朝选官效法隋朝的科举制②唐朝通过进士科的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
这说明唐朝科举制度中居主导地位的是什么?
(生答)进士科。
导学:唐朝的科举日益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请同学们看书了解:
①唐朝科举制的分类和主要科目
②各科目考试的主要内容和难易程度如何?
(学生看书P15掌握唐朝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1)简要介绍明经科和进士科。(投影)
(2)投影显示对联“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并提问:这则对联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进士科考试难于明经科等等)
师:虽然进士科的录取率很低,但读书人为了跳这个“龙门”,还是为之乐此不疲,同学们请看-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宋·韩南
师: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读尽诗书五六担”是辛苦的,但一旦考取了功名之后,其心情也是溢于言表的。请看-(投影显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反映了“登科后”怎样的心情?
(学生揣摩古代考生中举后的心情,并于同学们分享,教师在此时引导学生看“史海拾贝”-“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21cnjy.com
师:相反,屡考不中的心情也是可以想像的-(投影显示)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不第人。-宋·温宪
师:正是因为科举考试不仅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一个人的终生,同时也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对考试的管理考试也是相当严格的,其中的一些规则今天的的考试仍然存在。大家请看书了解。www.21-cn-jy.com
(学生看书了解考试规则,教师投影显示-江南贡院,并简要介绍)
师:唐朝的科举制度,为政府选拔了一批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才实学的官员,成为唐朝繁荣的一个因素,同学科举考试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这不仅仅表现在其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它将以推荐考查为主的选官制度,发展为以公平公开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投影材料)2·1·c·n·j·y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21·世纪
教育网
师:虽然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古今的考试制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同学们请看“学习活动”-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21
cnjy
com
(引导学生对比古今考试制度,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回答后投影总结。并指出科举制与今天学校考试的最主要的区别:科举制是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版权所有:21教育】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实践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根本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选拔人才
师(设疑):我们今天的学校考试制度就完全合理吗?你怎样认为的,我想在座的同学们都会有些话要说,是不是?21·cn·jy·com
(鼓励学生思考当今考试制度的弊端,大胆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并把本节课的所得所想记在“心得与疑问”栏目空白的地方。)【来源:21cnj
y.co
m】
【小结】
教师投影显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提纲,依提纲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指出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学习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