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1: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制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1·cn·jy·com
2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科举制度有零散的了解,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制和当下考试制度的认识往往简单化、情绪化;缺乏史料分析的训练,但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好动而富有创意。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难点: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中,考试繁多。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考试,招工要考试,技术资格要考试,选拔官员也要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试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中国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何时?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有哪些重大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
活动2【活动】预习导学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__________选择官员。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______
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设_____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从此做官凭真实才学,选官权力收回中央。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1.唐朝时科举制度有很大发展,逐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向_____
化和______化。考生来源很广,考试内容和程序都有明确规定,管理非常严格。其中_____科尤其被看重,在科举制度中居主导地位。
2.唐朝科举分______和______
两大类。而常科以_____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选拔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深远。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士人读书之风日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同时还影响到________、_________等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______朝建立的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直到_____朝末年才被废除。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一)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重要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教师可以指出在此之前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的世袭制、秦汉时期的察举制、三国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使学生对我国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1cnjy.com
(二)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到废除的过程,在我国封建社会这一制度选拔了大批的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相比较,打破了门第界限,给出身不高的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随着科举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及呆板的答题方式,科举制度失去了它的选拔功能,最终被废除。但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方式却被沿用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选拔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废除科举制度不等于废除考试制度。
(三)教材对唐朝“科举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发展”一目介绍比较罗嗦,缺乏层次感,教师、学生应进行有效的梳理。本目介绍了科举制度的类别、考试内容、科举程序和任用标准。
(四)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可分小组讨论总结,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还可以从对外国、后世以及对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每一小组就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如科举制的建立给社会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最终获益者是谁?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何影响?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试诗赋好不好?明经中大量“贴经”题的存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21教育网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一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二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三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读书,所以刺激了教育的发展;四是科举考试看中诗赋文章,刺激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活动5【练习】当堂练习
l.魏晋以来选官的标准是()
是否有真才实学B.是否出身权贵
C.是否有家产万贯D.是否品行端正
2.科举制度创立于()
A.三国时期B.魏晋时期C.隋朝时期D.唐朝时期
3.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在()
A.魏晋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宋朝时期
5.唐朝时,皇帝要选拔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A.明经考试B.进士考试C.殿试D.制举
6.进士科开设于()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他是()
A.禅让制B.科举制C.世袭制D.推举制
8.唐朝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说唐太宗()
A.虚心纳谏B.善于用人C.开科取士D.爱护英雄
9.明经考试有一种叫“贴经”的题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考官任选《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默写,它类似于今天考试中所做的()2·1·c·n·j·y
A.选择题B.判断题C.问答题D.填空题
10.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材料二中“前代”指哪朝?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
1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本诗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唐朝的科举程序和任用情况如何?
12、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类?唐代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和制举明经科考试侧重考查对儒家经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诵和理解,录取率高,相对容易,因而有“三十老明经”之说;而进士科,除考经书外,侧重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见解的要求较高,且录取率较低,考中很不容易,所以有“五十少进士”之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