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是字母A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古代世界文明( )
腓尼基字母 phoenician 希腊字母 Greek 伊特鲁斯坎字母 Etruscan (希腊字母变体) 拉丁字母 Ladin
aleph alfa a
A.类型多样同根同源 B.双向交流内涵丰富
C.交流借鉴传承发展 D.曲折发展逐渐趋同
2.波斯帝国在国内建立了许多驿道、驿站,并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罗马帝国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信息系统;印加帝国修建了两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他们都致力于( )
A.繁荣经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B.缓和矛盾,推动民族交流交往
C.保障运输,创造对外扩张的条件 D.稳定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下图是古代世界某帝国建立和扩张的形势图,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俄罗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下文节选自1020年沙特尔一位主教的书信,其内容表明( )
一个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人,应该永远记住下列六个词:“安全”“可靠”“诚实”“堪用”“做事易”和“能做事”……同样,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
A.庄园农奴制度的脆弱性 B.封君封臣义务的相对性
C.封臣选拔条件的严格性 D.分裂割据产生的必然性
5.有学者认为,日本第一部物语著作《竹取物语》,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传奇的影子,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道,孕育于传统儒学的天道与人性思想中。学者意在强调日本文化( )
A.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发展路径单一封闭
C.风格独特崇尚自然 D.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6.下表是某同学开展主题学习整理的资料卡片,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元朝人汪大渊曾到此游历 对外贸易扮演重要角色 廷巴克图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石头城”是其南部文明的代表
A.古代美洲文明 B.古代非洲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古代亚洲文明
7.《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新航路开辟动因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文艺复兴的背景 D.工业革命的产生
8.下图为16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某贸易路线示意图。这一贸易( )
A.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推动了西班牙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中断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9.下表是早期欧洲学者对诺亚洪水研究视角的变化。推动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研究视角
16世纪 洪水是上帝对人类罪恶的惩罚,与元素失衡和占星术的天体运动相关。
17—18世纪 提出哈雷彗星轨道受上帝预设,其外部蒸汽受地球引力引发洪水。
18世纪末 从地质学角度探讨洪水对地球地貌的塑造。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宗教改革的推行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启蒙运动的发生
10.有西方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指(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11.长期以来英国社会主流文化推崇诚实、忠诚、尊重权威,但是19世纪以来的主流文化则强调创造力、进取奋斗、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提升人生价值。这表明( )
A.个人主义思想蔚然成风 B.民主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D.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
12.以下内容节选自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在《公社报》上发表的宣言。这份宣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工人组织中传播,引发广泛反响。这表明,巴黎公社( )
“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政权,用行动证明了劳动者的力量,我们的斗争不仅为了巴黎,更是为了所有被压迫者。让剥削者颤抖吧,因为公社的火种永不熄灭!”
A.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产物 B.是人类从阶级压迫中解放的曙光
C.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彻底铲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土壤
13.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殖民政权对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港口进行了扩建,三地成为繁荣的吞吐港和最主要的商业中心。19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铁路,并于1854年成立了公共工程部,进一步规划道路、海港和水利工程建设。这些措施( )
A.旨在推动印度的近代化 B.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有效缓解印度社会矛盾 D.服务于英国的殖民掠夺
14.下图是1901年创作于美国的一幅漫画。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左上角旗子内文字意译为“欧洲鸡笼”,地面上其余小鸡背上标有“巴西”、“智利”、“玻利维亚”、“秘鲁”等字母文字。
A.美国意图单独控制拉丁美洲 B.美欧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15.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达成秘密谅解,“忘却”在非洲法绍达的争端以及过去25年来积累的旧怨。法国人承认英国对埃及的占领,英国人则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渗透。这些举动( )
A.标志着协约国集团的建立 B.表明英国放弃均势政策
C.体现英法两国矛盾的消除 D.旨在应对新兴势力冲击
16.下图是苏联1928年至1935年进口总额中机器设备的占比示意图。这折射出( )
A.欧美国家对苏联的封锁孤立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经济大危机冲击了苏联经济 D.苏联对机器设备的需求量减少
17.下表是某同学以20世纪“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为主题整理的部分史事。横线处可填写( )
亚洲 ____、中国北伐战争
非洲 埃及华夫脱运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拉丁美洲 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A.巴西独立 B.苏丹马赫迪起义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8.下表为20世纪4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有关苏联的报道统计。据此可知( )
时期 正面报道占比 中性报道占比 负面报道占比
1941—1945 62% 25% 13%
1945—1947 9% 30% 61%
A.国际局势影响媒体态度 B.舆论引导决定国家战略
C.意识形态对立不可调和 D.媒体报道更加真实客观
19.1957年,美国与苏联的科学家都在本国政府支持下参加了“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共同推动了地球物理的研究。1961年,美苏两国就太空研究合作正式谈判。这表明( )
A.美苏在科技领域建立同盟关系 B.苏联暂时放弃与美国争夺霸权
C.美苏太空合作宣告军备竞赛结束 D.冷战并未阻断美苏的科技合作
20.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提出独立、和平、友好与合作的主张。1961年不结盟会议,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把世界划分为集团和冷战的政策。这体现出新兴国家( )
A.支持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 B.构建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C.谋求联合自强的发展模式 D.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下图为发达国家在全球商品出口额中占比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忽视科技产业创新 B.新兴经济体已主导世界市场
C.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向外转移 D.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22.下图是1954-1963年苏联玉米面积和产量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农业改革存在盲目性
C.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根本改善 D.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3.2024年一份评估报告指出,ChatGPT-5等生成式AI在3年内可能导致全球3亿岗位转型,同时创造1.2亿新兴职业。技术迭代速度已超越现行国际法与伦理框架的适应能力。这说明( )
A.现代科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B.人工智能有助于构建新经济秩序
C.全球劳作方式已转向集约型 D.科技革命对全球治理提出新挑战
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拜占庭帝国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体系堪称整个欧洲地中海世界中古军事领域的一绝,被称为“无法攻克的堡垒”,是“万城之中的王城”。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统一帝国的政治传统,并将该传统进一步发展成为皇帝专制帝国体制。拜占庭贵族使用的贵金属器具和珠宝首饰受到西欧贵族的青睐和热捧,西欧上流社会更是把“拜占庭风尚”视为相互攀比的标准。
拜占庭知识分子传承收藏的古希腊文化遗产受到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的青睐,现存于世的古希腊文献中有75%是以拜占庭手抄本的形式流入意大利,并传留于今日世界。
材料二 由于西欧率先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也随之首先在那里发展起来,西欧学者努力打造其新文化主导话语权,对拜占庭文化采取了自觉或不自觉的排斥态度,以至于深刻影响了欧洲中古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阈中的拜占庭帝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帝国对欧洲发展的历史贡献。
(2)在欧洲中古史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标准化
材料一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依据自然现象来划分时间。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出现,它们最初只有时和刻,多为教堂的塔钟。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1884年 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为全球钟表“校时”。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出现具有计时、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4年,在美国倡议下,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以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以上材料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1)围绕“钟表”的演变,提出三个不同的研究视角。
(2)谈谈你对世界标准时建立的认识。
三、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中的历史漫画一:
1885年,发表在法国讽刺杂志《小日报》副刊上。漫画描绘了欧洲君主国坐分食一块巨大蛋糕的场景。
漫画二:
漫画中,英国殖民者罗德斯被描绘成一个巨人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的版图之上,他右肩挎枪,双脚立足点分别是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
(1)解读漫画一需调动哪些史实?
(2)漫画二中英国的殖民愿景能否实现?说明理由。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心——外围”体系
材料一 1949年5月,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心——外围”体系。
“中心——外围”体系示意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中心——外围”体系是一个排斥性的体系,“中心”是指繁荣富足的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围”是持续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是为了利用“外围”,而不是为了发展“外围”,它甚至限制和阻止“外围”的发展,正是这种“外围”对“中心”的结构性依附,导致了外围国家持续性的不发达。
——摘编自林红《依附论的理论架构及其历史命运》
(1)二战后,“中心——外围”体系运行的组织基础是什么?
(2)“中心——外围”体系给“外围”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3)为破解“中心——外围”体系,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A B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A D B C A D C
题号 21 22 23
答案 C B D
24.(1)历史贡献: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体系是中古欧洲地中海世界军事领域的典范,被称为 “无法攻克的堡垒”,为欧洲军事防御提供了借鉴;继承并发展了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和皇帝专制体制,影响了欧洲的政治传统;贵族使用的贵金属器具、珠宝首饰等受到西欧贵族追捧,形成 “拜占庭风尚”,影响了西欧的社会风尚;传承和收藏古希腊文化遗产,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2)认识: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研究态度,避免因自身文化中心主义而忽视或贬低其他文明的历史贡献;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价值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认识到各文明都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多元视角理解和阐释历史。
25.(1)科技史视角;社会生活视角;全球化视角。
(2)世界标准时建立是全球化发展产物,大航海后各国本初子午线混乱,工业革命(如铁路运输)使统一时间需求迫切,英国凭借殖民霸权、工业实力,让格林威治时间先成国内标准,后经国际会议确立为世界标准时;便利了国际交往、经济活动(如国际贸易、交通调度 ),也反映了近代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是科技、经济、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动了全球时间体系一体化,助力全球化深入发展。
26.(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狂潮兴起;柏林会议。
(2)不能。
理由: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各国都有自己的殖民扩张目标,相互之间的争夺和矛盾无法调和,不可能任由英国实现其殖民愿景;非洲人民的反抗,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非洲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持续的反抗给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其难以顺利实现大规模的殖民计划;一战的影响,20 世纪初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英国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需要时间恢复和调整,这使得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现如此宏大的殖民扩张愿景。
27.(1)组织基础: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构成了“中心——外围”体系运行的组织基础。
(2)积极影响:促进了“外围”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其融入全球市场;推动了“外围”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加剧了“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附性,限制了其自主发展的能力;导致了“外围”国家持续性的不发达状态,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
(3)中国努力: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促进全球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