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10: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飘泼(piáo) 粗糙(zāo) 哺育(bǔ) 气冲斗牛(dǒu)
B.秩序(zhī) 咀嚼(jué) 轮廊(kuò) 妇孺皆知(rú)
C.军帖(tiě) 烦琐(suǒ) 修葺(qì) 直言不讳(huì)
D.憎恶(wù) 陡俏(qiào) 载体(zǎi) 大庭广众(tí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颗______________的种子,怀揣着绽放的梦想。而唯有向下深深扎根,_____________养分,才能向上盛情开花,拥抱阳光。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存_____________,更是人生旅程中通向成功与幸福的_____________。向下生根,是在纷繁世界中沉淀自我,夯实基础。向上开花,是在人生舞台上展现自我实现价值。我们都能成为一颗努力生长的种子。
A.特殊 吸取 守则 独门绝技
B.独特 汲取 法则 必由之路
C.特殊 汲取 法则 必由之路
D.独特 吸取 守则 独门绝技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苏东坡孑然一身,只有最小的儿子苏过,抛妻别子,孤身相随。年轻的苏过,过早地看透了人世的沧桑。他知道,父亲被一贬再贬,是因为父亲功高名重,从来不蝇营狗苟。他知道,人是卑微的,但是父亲不愿因这卑微而放弃尊严,即使自然或命运向他提出苛刻的条件,他仍不愿以妥协来进行交易。对这样一个父亲,他不仅没有丝毫责难,相反,他感到无限的荣光。苏过在海南写下《志隐》一文,宣传安贫乐道的精神。苏东坡看了以后,心有所感,说:“吾可以安于岛矣。”
A.“沧桑”“尊严”是名词,“卑微”“责难”都是动词。
B.“被”是介词,“但是”是连词,“苛刻”是副词。
C.“孤身相随”是偏正短语,“放弃尊严”是动宾短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精神”改为“事迹”。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
D.《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小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二、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A.祥子 B.保尔
三、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5)杜甫《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的志向,勇攀高峰的语句是: , 。
四、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②。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③黄昏。
【注释】①浆(jiāng):茶水。②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③耿:发光照耀。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乙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
B.乙诗颔联“高柳簇桥初转马”后便望见“数家临水自成村”与甲诗颔联异曲同工。
C.甲诗以“古风存”,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乙诗颈联动静结合,表现群山环绕下西村的幽静。
D.两首诗的尾联都直抒胸臆,甲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乙诗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①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①。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②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在告②,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而为图卷以赠之。
③夫世固有极冷之时,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③乘间④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⑤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乃真附热者也。
(选自《夏梅说》,有删改)
【注释】①未夏:《尔雅·释天》云,“夏为朱明。”因称夏季为朱夏。②在告:在告假归家休息期间。③巧者:投机取巧的人。④乘间:趁机会,找空隙。⑤赴热:趋炎附势。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舍叶无所谓夏梅也
B.而为图卷以赠之 以我酌油知之
C.水陆草木之花 然亦有极热之候
D.有名实之得 有仙则名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
11.仔细阅读【甲】【乙】两篇“说”,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和人生态度上的异同。
写作手法 同 托物言志
异 甲:①
乙:②
人生态度 甲:③
乙:④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4月24日17时17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乘坐神舟二十号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巡天之旅。
②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神舟二十号飞船继续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入轨约6.5小时后,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随后,神舟二十号乘组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会师”。
③3名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中国航天报》2025.04.23有删改)
【材料二】
①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②据了解,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今年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通过搭载“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变得更聪明。攻克了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还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
(《北京商报》2025.04.19有删改)
【材料三】
①中新社杭州1月29日电(郭其钰)在28日晚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16个机器人与舞者共舞,手绢花翻飞旋转。人形机器人H1的艺名是“福兮”,谐音“伏羲”,寓意科技带来的美好祝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实现跨界融合。
②人形机器人H1具备出色的运动控制能力,能够完成复杂动作,如原地转体、倒立转体等,在受到外力干扰时仍能保持平衡并继续行走,体现了其先进的平衡算法和硬件设计水平。其中,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和全身AI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可以让人形机器人H1实现定位精准、连接稳定,还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③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是人形机器人H1的“秘密武器”。一方面其配备了360度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就像长了无数双眼睛可以将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另一方面通过AI算法,人形机器人HI可以听懂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实时调整舞蹈动作。
(中国新闻网2025.01.29有删改)
【材料四】
(中商情报网WWW.)
12.下列关于四则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二十号飞船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会师”后,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B.“天工Ultra”通过搭载“慧思开物”平台,解决了本体的稳定性、硬件发热的难题。
C.人形机器人H1能根据音乐节奏实时编排舞蹈动作,得益于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
D.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对接,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13.从前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科技发展给不同领域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
14.阅读材料四,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映山红
朝颜
①是映山红。从山路上抬眼看,它鲜红欲滴地摇曳在崖壁上,仿佛一面旗帜,如此醒目地标示着赣南的春天。
②没错,映山红是赣州的市花。它惯常在山野中开放,时令一到,赣南大地漫山遍野都是它热烈而明艳的身影,宛若在群山之中点燃了一簇簇火把。因此,赣南人又把它叫作满山红。无论是高山之巅、僻远之地,还是崖谷之畔、石缝之间,都是它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越是在无人企及的险峻处,它开得越是鲜艳,越是肆无忌惮。
③少年时,去山里采一束映山红,是春天的必修课。进山砍柴,遇着开得最美最繁密的那几株,折下来,别在柴火担里,招招摇摇地挑回家。十几里山路,好似一路都挑着春风,健步如飞。回到家,将花枝插到攒下的玻璃瓶里,灌好水,摆在桌子上,一屋子都弥漫起山林的气息。
④山区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映山红是可以吃的。在山上走累了、口干了,随意摘几朵干净的花,去了花蕊,塞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的滋味就灌满了口腔。那种鲜、那种嫩、那种独特的香气,无法用语言形容。后来,我新奇地发现有些地方会将映山红制成蜜饯出售,既让城里人吃到了山野之味,又给山里人换来一些经济收入,真是个好主意。
⑤与品类众多的培植杜鹃花不同,映山红最大的特点是随遇而安、自在不羁。它经得起阴寒、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不开花的时候,枝干和叶子都毫不起眼,总是被群山中的其他植物遮蔽。它也不争不抢,只是默默地积蓄力量,只为春天来一场大爆发。每一朵花都在拼尽全力,每一次开放都像要挤破枝头。风过处,红浪翻涌,无拘无束的花枝张扬着它们原始的力和美。
⑥生长在红色厚土上的赣南人,多么像这漫山遍野率性绽放的映山红。历史上,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从中原一路南迁,扎根于斯、开拓进取,最终使客家人发展成赣州最庞大的族群。苏区时期,他们簇拥着星星之火,像映山红那样不惧艰险、四处扎根,托举着革命薪火,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翻阅史册,赣南仅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近11万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
⑦听瑞金的老辈人说,每一位从家乡出发的战士,都会告诉亲人:“等着我吧,我一定会回来的。”只是前方山高水长,一场接一场的硬仗等着他们去冲锋陷阵。“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苏区人民就这样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改天换地。而他们送出的好儿郎,大多没有回来。只有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年年像火一样映照着这片土地。
⑧我登上了位于瑞金市泽覃乡的红林山。1935年春天,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毛泽覃就在这座山上壮烈牺牲,他倒下的时候,正是映山红绽放如血的4月。此后的每一年,红林山上的映山红都会如期开放,拜谒先烈的人们也会如期到来。大家都说,这里的映山红仿佛被烈士的鲜血染得更红更艳了。⑨我像少时一样,折下几枝映山红带回家中,将它们养护在花瓶里。望着它们,就好像望见了春色满目,就好像望见了新中国艰苦卓绝的来时路。
(人民日报2025.04.21)
15.文章以映山红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经历与感悟。请梳理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相关经历 对映山红的具体认知 作者对映山红的情感或心理
少年时进山砍柴,① 映山红是赣州春天的标志,漫山遍野开放,色彩明艳,为山林增添生机。 喜爱
知晓映山红可食用,还能制成蜜饯。 映山红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用途多样。 ②
领悟到映山红与赣南人及革命的联系。 映山红象征着③ 的赣南人,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与精神。 崇敬
16.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越是在无人企及的险峻处,它开得越是鲜艳,越是肆无忌惮。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惯常在山野中开放,时令一到,赣南大地漫山遍野都是它热烈而明艳的身影,宛若在群山之中点燃了一簇簇火把。
18.文章第⑦段采用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9.本文标题与《驿路梨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它的含义。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上有云姓白
丁立梅
①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②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③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目光中,他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挪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扑”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自此以后,有学生课间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④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是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的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
⑤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课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⑥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⑦两个月的时光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四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
⑧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他说到做到,一直资助女生,让我们敬佩不已。
⑨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的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让我们难过了很久。
⑩后来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得了白血病,不久便去世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20.通读全文,梳理选文情节。
→认真备课 详细批注→ →与学生聊天 鼓励珍惜→
21.文章开头强调“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结尾却说“让我们敬佩不已”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在我们的灼灼目光中,他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挪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
23.白老师很普通,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与责任,让自己的青春闪光,请你用第二人称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30字)
七、作文
24.根据要求写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身影穿越时空:阿长在绍兴老宅的青灯下,用淳朴守护着孩子的童年;妞儿在太行山的溪流畔,以纯真的心灵温暖着战火中的岁月;台阶上的父亲,用不懈的努力追求精神的高地……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蕴藏着人性最珍贵的光芒。
请以“那个___________的人”为题,书写你心中温暖的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③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味道”无处不在。它可以是舌尖上触动味蕾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是成长岁月里萦绕心头的独特记忆,还可以是文化传承中蕴含的深厚底蕴,亦或是人情冷暖里传递的真挚情感……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示例一:选A.祥子。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祥子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后来孙侦探敲诈他的钱,虎妞难产离世,小福子自杀等悲剧不断摧毁他的信念和希望,使他堕落成行尸走肉。在祥子身上,悲剧彻底击垮了一个人,并没有带来价值。
示例二:选B.保尔。我认同这个观点。保尔在战斗中多次受伤,修筑铁路时忍受恶劣环境,身体落下病根,后来又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不断成长,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这些悲剧,成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彰显了他人生的价值。
6. 对镜帖花黄 落红不是无情物 独怆然而涕下 惟吾德馨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D
8.C 9.(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2)所以那些赏梅与咏梅之人,没有在梅不开花时来的。 10.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 11. 衬托 对比 【甲】文表明了作者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乙】文主要表明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的讽刺,对趋炎附势的人的鞭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敢于“与烈日斗争”的人们的赞颂之情。
12.C 13.(1)航天领域,载人航天任务不断推进,能开展更多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神舟二十号完成快速对接,开展多项空间科研任务)
(2)体育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参与赛事并取得佳绩(天工“Ultra”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
(3)文化艺术领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也可以从下面两个领域分析:①航天领域: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任务;②机器人领域:“天工Ultra”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人形机器人H1在春晚实现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意对即可) 14.2022—2025 年,中国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15. 折映山红带回家插在瓶里。 新奇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为革命英勇献身 16.“肆无忌惮”本义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含贬义。文中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映山红在险峻环境中不受约束、尽情绽放的状态,表现映山红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热烈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漫山遍野开放的映山红比作“一簇簇火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映山红开放时鲜艳夺目的特点,展现了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给赣南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 18.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苏区战士出发时的承诺和亲人漫长的等待的情节,表现了战士们英勇牺牲的精神,苏区人民对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下文做铺垫)。 19.(1)表层含义是在赣南山野盛开的鲜艳的映山红(2)象征赣南人民及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或坚韧不拔、自在不羁的精神;(3)寄托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20. 跛腿上台,自我介绍 弯腰道歉 奖励糖果 亲自家访 资助学生 21.不矛盾,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形成反差,突出认真、善良、负责、乐观等品质,表达作者对白老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白老师行动的吃力和初次上课的紧张、羞涩,表现他的坚强、质朴的性格。 23.示例:白老师,您拖着病弱之躯登上讲台,面对学生的戏谑与刁难,始终和颜悦色、宽宏大量;备课殚精竭虑,用密密麻麻的批注诠释师者担当。当学生遭遇困境,您古道热肠,跋涉十余里雪中送炭,倾其所有助寒门学子逐梦。您如云端皎月,以润物无声的大爱,照亮无数少年的求学之路,这份纯粹与坚守,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间!
24.例文:
那个守着报摊的人
巷口的报摊像只褪色的蜗牛,驮着一摞摞报纸缩在老槐树底下。守摊的张爷爷总穿件深蓝色中山装,袖口磨出毛边,却总把报纸码得方方正正,连每份晚报的折角都对齐。报摊铁皮柜上摆着个掉漆的铁盒,里面装着橡皮筋和小夹子,谁买报纸时需要,他都会笑着递过去。
我真正记住他,是在去年深冬。那天晚自习结束时飘起雪籽,路灯把影子拉得又细又长。经过报摊时,看见张爷爷正把一块厚塑料布往报纸上盖,手指冻得发红,却还在念叨:“这几份是三楼李老师订的,湿了就不好看了。”他的小马扎旁边摆着个搪瓷缸,里面的茶水结了层薄冰,缸沿还留着半圈褐色的茶渍。
我攥着刚买的热包子经过,他突然叫住我:“姑娘,等下。”转身从报摊底下摸出个用棉布裹着的东西,递过来时还冒着热气——是个烤红薯,外皮焦黑,甜香却顺着布缝钻出来。“刚在隔壁炉子里煨的,路上吃暖身子。”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节上还有冻疮留下的暗红印记,接过红薯时,我指尖触到他袖口磨出的绒毛。
后来才知道,张爷爷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取报,路过早点摊时总会多买两个包子,留给那些赶早班的环卫工。有次我看见他给卖菜阿婆留着最新的健康报,报纸边角用夹子固定着,旁边还压着张写着“阿婆:这页有用”的便签,字迹歪歪扭扭却很认真。报摊的角落里总放着把旧雨伞,谁遇上雨天都能拿去用,伞柄上的漆掉了大半,却总有人用完后悄悄送回来,在伞兜里塞颗水果或一块糖。我后来也学着在书包里备上袋暖宝宝,降温时放在他的小马扎上。
现在每次经过报摊,我都会停下买份报纸。张爷爷仍穿着那件中山装,只是袖口多了块补丁,像片新抽的嫩叶。他递报纸时总先用袖口擦一擦指尖的灰,报纸上还留着他掌心的温度,像春雪落在窗台上,悄无声息。
25.例文:
药香里的时光
巷口的老药铺总飘着一股说不清的味道。当归的甘醇混着薄荷的清苦,在潮湿的空气里漫开,像被岁月浸泡过的丝绸,柔软地裹住整个童年。药铺的木门总虚掩着,门轴转动时会发出“吱呀”的轻响,门框上挂着串晒干的金银花,风一吹就簌簌摇晃,把淡香揉进药味里。
那时我总蹲在药铺门槛上看陈爷爷碾药。他枯瘦的手指捏着铜杵,在青石臼里一圈圈研磨苍术,指节因为常年用力而微微凸起。粉末簌簌落在臼底,扬起细白的雾,他时不时停下用指尖捻起一点药末,对着光看粉末的细腻程度。“这味药要碾足一百二十下,”他袖口沾着细碎的药末,说话时眼角的皱纹会像水波一样漾开,“少一下,药性就出不来。”我鼻尖萦绕着苍术混着艾叶的气息,看他把碾好的药末倒进草纸,用红绳捆成小巧的三角包,棱角处还留着指腹的温度,包好的药包在柜台里码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小士兵。
有次我生了场急病,夜里咳得直喘。陈爷爷披着外衣来敲门,药箱上的铜锁叮当作响,他的布鞋沾着夜露,鞋边还挂着草屑。他在昏黄的灯下配药,川贝的甜润、杏仁的微苦在瓦罐里翻滚,蒸汽顺着罐口凝成水珠,滴在灶台上晕开深色的痕迹。药汁倒进粗瓷碗时,他往里面撒了把炒香的芝麻:“苦药要配香芝麻,就像日子再难,也得寻点甜。”那碗药我喝得很慢,舌尖先触到芝麻的脆,接着是药汁的苦,最后竟品出些回甘来,就像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忽然绽开的笑。
后来陈爷爷搬去了城里,药铺的木门上了锁。去年清明回老屋,我在墙角发现半罐没用完的陈皮。揭开盖子的瞬间,熟悉的香气漫出来——那是时光发酵后的味道,混着陈爷爷袖口的药末香、瓦罐里的蒸汽香,还有他说“日子要寻甜”时的声音。阳光从窗棂漏进来,在陈皮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好像又听见药杵碾过青石臼的轻响。
原来有些味道从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们是藏在时光里的暗号,只要轻轻触碰,就会唤醒所有与之相关的温度。就像这陈皮的香,苦里裹着甜,甜里又缠着岁月的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