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学期七年级学生第二次阶段性评价
生物试卷
(考试用时:45分钟 满分:3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 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跟藻类有关的是
A. 苔痕上阶绿, 色入帘青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 桫椤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有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下列与桫椤属于同一类群的植物是
A. 肾蕨 B. 油松 C. 向日葵 D. 玉米
3. 某同学把自制的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贯众、葫芦藓、紫菜、地钱;另一类是马尾松、银杏、侧柏、小麦。他这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叶的有无 B. 根的有无 C. 种子的有无 D. 茎的有无
4. 有关生物类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苔藓有假根 B. 裸子植物有花、果实和种子
C. 蕨类有输导组织 D. 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
5. 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是
A. 被子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6. 下列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的描述,不相对应的是
A. 扁形动物——两侧对称,有口有肛门
B. 环节动物——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C.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
D. 节肢动物——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7. 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土里会很快死去,是因为
A. 灰尘阻滞了呼吸通道 B. 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
C. 干燥的环境中没有食物 D. 体表干燥,无法进行呼吸
8.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鲫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B. 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呼吸
C. 鸟类气囊增加了气体交换面积,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D.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许多,下列特点与飞行无关的是
A. 身体呈流线型 B. 前肢变成翼 C. 胸肌发达 D. 卵外有坚硬卵壳保护
10. 下列动物中,体腔内有膈的是
A. 穿山甲 B. 蜥蜴 C. 青蛙 D. 鲫鱼
11. 下列属于病毒、真菌和大多数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 有细胞核 B. 是单细胞生物 C. 用孢子繁殖 D. 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
12. 微生物大都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 蘑菇可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B. 肺炎球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C. 酵母菌可用来做面包馒头 D. 艾滋病病毒营寄生生活
13. 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属于利用真菌进行食品制作的是
A. 酸奶 B. 米醋 C. 米酒 D. 泡菜
14. 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15.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长江十年禁渔是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系统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A.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B. 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D. 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
17. 若在玉米粒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A. 子叶
B.胚根
C. 胚乳
D. 胚轴
18.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A. 子叶 B. 胚芽 C. 胚轴 D. 胚根
19. 在培养小麦根尖的实验中,用肉眼看到有一段长了许多白色“茸毛”,这段区域属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20. 如图所示的是枝条和叶芽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叶芽中的①发育成枝条中的d
B. 叶芽中的②发育枝条中的b、c
C. 枝条中的a一定是叶芽,b、c一定是花芽
D. 从芽的着生位置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21.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蒸馏水中的幼苗长势远不如土壤浸出液中的,说明植物生活需要
A. 无机盐 B. 水 C. 阳光 D. 温度
22. 《落花生》一文中描述了落花生的特点——地上开花、入地结荚。“荚”是落花生的茧状果实,下列结构能发育成“荚”的是
A. 胚珠 B. 子房 C. 受精卵 D. 子房壁
23. 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白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稻是一种裸子植物 B. 水稻种子中没有子叶
C. 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D. 精白米能萌发长成幼苗
24. 下列表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 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D. 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25. 右图装置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前两支枝条需要进行暗处理
B. 该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可合成淀粉
C. 该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 滴加碘液后,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26. 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燃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瓶中应放置等量同种种子
B. 将两瓶种子放在适宜温度下
C. 可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 甲瓶中放置的是煮熟的种子
27. 下列措施属于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 粮食晒干后存储 B. 农作物合理密植
C. 农田适时松土 D. 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
28. 下列实验装置中,用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是
29. 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干旱地区的梭梭树,其叶退化为鳞片状,该特点利于其降低
A. 呼吸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吸收作用 D. 光合作用
30. 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意义,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B. 增加周围环境湿度
C. 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 D. 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每空0.5分,共15分)
31. (3分)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培养皿中培养了大肠杆菌,用于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第一步 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
第二步 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稀释液。
第三步 吸取等量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分别置于制备好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
第四步 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第五步 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
⑴大肠杆菌________(填“有”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⑵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________(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⑶图1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说明大蒜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据图2可知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蒜瓣被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所以将大蒜切碎(捣蒜泥或切片)搁置片刻再食用的方法____________(填“利于”或“不利于”)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
32. (3分) 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菜豆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_,由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组成,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⑵菜豆种子萌发时,能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序号),图中④能发育成菜豆幼苗的_________(填序号)。
⑶菜豆种子萌发初期,种子中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_(选填“减少”或“增多”)。因为萌发的种子_________作用旺盛。
33. (3分) 如图是桃花和桃果实结构剖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桃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图中________组成雌蕊,________组成雄蕊。(填序号)
⑵成熟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_________,然后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伸入胚珠,花粉管里的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作________。
⑶上述过程完成以后,图中的⑥________可发育成⑧________。(填名称)
34. (3分) 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右下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清水漂洗,最后滴加碘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给整片叶子滴加碘液后发现,变蓝色的是________处,不变蓝色的是________处。
⑵此实验共包含了两组对照:_________对比说明光是绿色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_________对比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⑶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了两种转变:一是物质转变,把简单的__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把_________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5. (3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2020年,我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图一表示绿色植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图二表示生物圈碳循环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⑴图一中A过程为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B过程为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⑵图一中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填字母),可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填字母)。
⑶图二中的①过程对应图一中的_______过程;图二中的②过程对应图一中的_______过程。(填字母)
2025年春学期初中学生阶段性评价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1-5 DACBA 6 -10 ADCDA 11-15 DBCAA
16-20 BCDDC 21-25 ABCBB 26-30 DCCB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5分)
31.⑴ 没有 原核
⑵ 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 无菌水
⑶ 100%大蒜提取液
⑷ 利于
32.⑴ 胚 ①②④⑤
⑵ ⑤ ⑥
⑶ 减少 呼吸
33.⑴ ①④⑤ ②③
⑵ 传粉 受精
⑶ 胚珠 种子
34.⑴ 丙 甲、乙
⑵ 乙和丙(丙和乙) 甲和丙(丙和甲)
⑶ 无机物 光能
35.⑴ 呼吸 蒸腾
⑵ C B
⑶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