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政治观念的核心是( )
A.君权神授 B.天命王权 C.中央集权 D.分封诸侯
2.北宋李觏在《富国策》中批评佛教寺院“费财尤甚……耕者日寡而食者日繁”。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出现积贫积弱局面 B.佛教发展影响社会经济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 D.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3.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统治时期(约前1295年-前1263年),对《亚述王表》进行了修订,不仅把亚述君主制的起源追溯到“住在帐篷中的17个王”的久远过去,而且把中亚述之前的所有城邦首领(伊沙库)都统一称呼为“国王”。这一修订意在( )
A.强化王权合法性与历史连续性 B.恢复古代两河流域民主传统
C.塑造亚述历史悠久的王统形象 D.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日本《养老律令》(718年)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国家治理的神权色彩 B.旨在打击削弱贵族势力
C.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 D.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5.在美洲,玛雅人创造出的文字至今仍无法被释读;印加人制定了精确的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人使用天然铜锻造工具,并在医学中应用麻醉技术。这说明古代美洲( )
A.各文明间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科技水平超越同时代其他地区
C.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方向 D.文明演进具有独立性与原创性
6.叙利亚和埃及是东西方传统商路的必经之地,奥斯曼人征服这两个地区是在1516-1517年。此时,通往非洲好望角、印度、美洲的新航路已经开通,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正准备出发。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传统贸易 B.地理大发现加速了奥斯曼帝国扩张
C.新航路开辟削弱了奥斯曼贸易地位 D.欧洲殖民扩张比奥斯曼的征服更早
7.下表为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前期中国白银流入情况表,由该表可以推知( )
时间(世纪) 中国白银流入量(亿两) 主要来源地
16世纪中叶 0.8 日本、东南亚
16世纪后期 1.2 美洲(经菲律宾)
17世纪前期 2.3 美洲、欧洲
A.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B.商业革命正在全球展开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新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8.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学徒在日记中写道:“导师指导我们绘制人体素描时,手持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却指出其中关于人体比例的论述与我们的实际测量存在偏差。他指着模特的肢体说:“若只盲从古籍,怎能捕捉自然的真实?我们必须用双眼丈量上帝赋予人体的完美平衡。'”。这则日记反映出( )
A.古典学术传统已被彻底否定 B.宗教神学束缚艺术创作
C.人文主义者追求理性与实证 D.科学革命影响艺术领域
9.1812年俄军取得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胜利,这激起了俄国民众空前的民族自豪感,普希金盛赞:俄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身为军官而参战的恰达耶夫,却说“胜利”带来的是皇权与暴政的巩固,而非每一个人的自由精神。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
A.促进了欧洲民主思想的传播 B.加速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程
C.引发斯拉夫派与西方派论争 D.进一步强化了俄国的专制统治
10.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股票投机者宣称:“铁路将消灭地域差异!”然而农民却抱怨:“粮食价格被商人垄断。”历史学者也指出:“铁路时刻表取代了日出而作。”这反映了铁路( )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B.对英国社会产生多重影响
C.服务于商业资本的利益 D.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11.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表示面对西半球国家的“妄为”“无能”,美国作为文明国家要进行干涉,行使“国际警察”的权力。美国此举( )
A.旨在建立美洲人的美洲 B.宣告孤立主义政策结束
C.树立起负责的大国形象 D.意在维护美国区域霸权
1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发现《凡尔赛和约》将山东权益转交日本后,紧急调阅1898年《胶澳租界条约》原档进行驳斥。这一细节说明( )
A.日本独霸东亚格局形成 B.国际法成为国家维权工具
C.五四运动影响国际会议 D.巴黎和会坚持公正的原则
13.布哈林曾指出,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让农民破产,从海外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以弥补国内的不足,而是必须“养鸡生蛋”,农民对工业品的有效需求是以有支付能力为前提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紧迫性 B.苏联社会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苏联工业化战略的正确性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成功
14.“英帝国”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其内涵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帝国”、“自由主义帝国”和“有形帝国”,最后,在二战后又转变为“无形帝国”。下列对“无形帝国”的理解最合理的是( )
A.通过军事征服建立全球殖民体系 B.依靠自由贸易实现经济霸权
C.以文化影响力维系国际主导地位 D.采用联邦制整合殖民地关系
15.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欧洲问题应由欧洲人自己解决”。同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并签署《华沙条约》,承认战后边界。这些外交举动( )
A.标志欧洲国家挣脱冷战的影响 B.加速东欧国家脱离苏联控制
C.加剧了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抗 D.反映西欧国家谋求战略自主
16.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越南工贸部特别要求中文版协议优先于英文版核对。这一细节反映( )
A.中文成为区域合作的关键工作语言 B.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文化认同
C.中国在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D.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转移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为2015-2023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与占GDP比重变化表
年份 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 占GDP比重(%) 关键技术突破(示例)
2015 18.6 27.5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启动
2020 39.2 38.6 5G技术商用化
2023 56.1 41.5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ChatGPT对标技术)
材料二 表2为2012-2024中国数字经济政策迭代与核心技术突破关联性表
政策阶段 代表性政策 对应技术突破 学术评价(出处)
跟跑期(2012-2016) “宽带中国”战略 4G技术普及 “奠定网络基础”(《管理世界》2023年第4期)
并跑期(2017-2020) 《新一代AI发展规划》 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占比达37%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郭贺铨,《新型举国体制下人工智能发展路径》2024)
领跑期(2021-) “东数西算”工程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构建数字生态”(乌镇智库,《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推动因素。
(2)假设你是《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约作者,请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科技自立自强”栏目投送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历史脉络清晰,完整呈现三个历史阶段;史论结合,每个阶段都有具体史实支撑;历史视角独特,结论升华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开始推行激进的“去工业化”政策。1984年,英国国家煤炭局宣布关闭20座无利可图的煤矿,直接导致20万矿工失业。全国矿工工会随即发起大罢工,持续长达362天,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激烈的劳资冲突之一。政府动用警察镇压,最终罢工失败。据有关经济数据显示,1981-1991年间:英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680万锐减至450万,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从110万增至200万,北部工业城市谢菲尔德失业率达18%,而伦敦仅为7%。时任财政大臣劳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不得不打破‘英国病’的恶性循环,即便这意味着要摧毁整个工业社区。”199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比已从1979年的30%降至20%,同期金融业占比从5%跃升至15%。
——摘编自《撒切尔回忆录》、英国国家统计局《20世纪经济转型报告》
材料二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锈带州”(Rust Belt)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地区。在密歇根、威斯康星、宾夕法尼亚等传统工业州,特朗普以微弱优势击败希拉里·克林顿,而这些州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是民主党的票仓。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2000-2016年间,“锈带”核心区制造业岗位减少超过30%。俄亥俄州扬斯敦市曾是全美钢铁生产中心,其人口从1970年的16万锐减至2016年的6.5万。当地居民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父辈在工厂工作一辈子就能买房养家,现在年轻人要么去亚马逊仓库,要么靠阿片类药物度日。”特朗普团队精准捕捉到这种情绪,在竞选广告中展示废弃工厂画面,承诺对进口钢铁征收25%关税。但经济学家普遍指出,这些措施难以逆转自动化带来的岗位流失。2018年,尽管美国钢铁产量回升12%,就业人数仅增长1.5%。2020年大选时,虽然特朗普在“锈带”仍获得46%的白人工人支持,但未能复制2016年的胜利。
——综合《纽约时报》与美国劳工部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社会代价。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0-2016年美国“锈带”地区发生了哪些结构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方国家产业转型的历程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有哪些启示?
三、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必须记住,殖民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统治,更是一种文化侵略。它试图摧毁我们的历史记忆、语言和传统,让我们忘记自己是谁。独立不仅仅是旗帜的更换,更是灵魂的解放。”
——几内亚民族主义者塞古·杜尔(1960年)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亚非拉国家独立时间及独立方式
国家 独立时间 独立方式
印度 1947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阿尔及利亚 1962年 武装斗争
加纳 1957年 宪政改革与和平谈判
古巴 1959年 革命战争
材料三 “在拉丁美洲,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外部的殖民者,还有内部的寡头统治。1950年代,占人口2%的大庄园主控制着70%的可耕地,而70%的农民没有土地。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独占香蕉贸易,其利润超过部分国家全年财政收入。真正的独立必须包括社会革命,否则只是换了一群主人。”
——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1965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民族解放运动中“灵魂的解放”的理解并加以分析。
(2)对比材料二中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方式,分析其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面临的困境,并说明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D C D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D A
17.(1)趋势: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同步推进。
推动因素: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关键领域自主突破);市场需求扩大;基础设施完善。
(2)示例: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中国数字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轨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数字科技发展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跨越。2012-2016年的“宽带中国”战略,犹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的革新,使4G网络覆盖城乡(《管理世界》2023),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数字筑基”。2017-2020年的《新一代AI发展规划》,堪比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交流盛况,推动中国AI专利全球占比达37%(郭贺铨2024)。这一时期的“并跑”态势,展现了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政策的完美融合。2021年至今,“东数西算”工程与量子计算的突破,再现了“两弹一星”工程的战略智慧。2021年“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乌镇智库2024),延续了中华文明“四大发明”的创新基因。科技自立自强既传承了“四大发明”的创新血脉,也充分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正如古代丝绸之路促进技术传播,今天的“数字丝绸之路”正在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18.(1)特点: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制造业急剧萎缩,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快速扩张)、地域发展严重失衡(北部传统工业区衰退,南部金融中心崛起)思想根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推行私有化、强调市场调节)社会代价:工人权益受损、社区瓦解、加剧社会阶层和地域分化
(2)变化: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岗位减少超过30%)、人口流失(工业城市严重萎缩)、就业质量下降(从稳定制造业岗位转向低薪服务业)、社会问题加剧(毒品滥用等社会问题蔓延)
(3)启示:产业升级需注重区域均衡发展;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受影响群体;要处理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避免产业空心化;产业政策应立足长远,不能为短期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健康发展;注重职业技能培训;防范社会问题等
19.(1)理解:民族解放运动中“灵魂的解放”体现在:重建民族文化的认同,强调恢复本民族原有优秀传统文化;打破殖民统治的精神枷锁,破除种族优劣论的精神压迫;塑造新的民族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改革、文艺创作等手段塑造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2)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印度民族资本在20世纪初期已发展壮大,阿尔及利亚,民族经济几乎被法国垄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方式不同,印度主张非暴力不合作,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FLN)认为法国不会主动让步,因此选择武装斗争;殖民侵略者的政策与态度不同,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更倾向于通过谈判维持影响力,避免长期战争消耗。法国将阿尔及利亚视为法国本土,拒绝任何独立诉求;国际形势的影响不同,印度独立时(1947年)美苏尚未深度介入第三世界,英国可相对自主决策。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正值冷战高峰,法国获得北约支持。
(3)困境:外部新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内部寡头政治的固化;政治独立与社会变革的脱节。必要性:只有通过国有化改革(如古巴蔗糖产业国有化)才能打破跨国公司的经济控制,实现真正经济独立;必须通过土地改革打破大庄园制,才能建立公平的社会结构;必须将政治独立与社会革命结合,才能真正改变被压迫人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