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2: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21cnjy.com
4教学过程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以来即称城市居民为坊郭户。宋代坊郭户包括居住在州﹑府﹑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以及部分居住在州﹑县近郊新的居民区──草市的人户。)
与唐代相比,宋代对城市规模影响最大的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就是附郭草市(附郭,我国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变化。附郭草市最早产生于南朝的建康,起目的是为了容纳南渡的大量人口。到了宋代,附郭草市的发展更为普遍,而宋朝廷也把附郭草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这样,宋代城市人口就能突破城墙范围的局限,吸纳人口的弹性更大,城市也更具有开放性。无疑“扩大了城市的功能和规模,是城市向近域推进的表现。”
在宋代,大中城市周围附郭草市比比皆是,人口也很多,宋孝宗时鄂州一次大火中,南草市烧毁的人家竟然有万户!可见草市的规模之大。21·cn·jy·com
宋代人口规模有数万户乃至10万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陪都、大商业都会就超过了10个。其中开封的总人口,在高峰时期,已经超过了100万,而南宋时期的临安也与开封不相上下。这样的人口规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记录,在世界的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两宋的几百年中,就出现了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这足以说明了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成就之大、程度之高。
在古代,城市产生主要是由于政治和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的需要,因而,其只能也是政治军事职能比较强。但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强,而且,手工业特色城市(如景德镇)、对外贸易特色城市(如泉州)的大量涌现,更使得城市在地区间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经济职能开始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1085年开封的商税为55万缗(缗,读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而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税更高达120万缗之多。
(一)导入
多媒体展现《清明上河图》,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创设情境。
(二)教与学
教师: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描述图中的风光和景象。
提问:从汴河码头的繁忙景象中,从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只上体会到了什么?(宋代商业的繁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商业的繁荣来源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社会生产的进步必然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www.21-cn-jy.com
学生:分组浏览《清明上河图》,观察人们的衣食住行。

教师提问:
(1)在画面上共发现了哪几类人?(商贾、官吏、士绅、轿夫、挑夫……)
(2)怎么判断画面人物的身份和职业?(衣着服饰、神态、使用的交通工具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