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3 19:3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 平方根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
课题 平方根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63—65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理解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对算术平方根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起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他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老师:怎样算出画布的边长呢?(思考1分钟) 【问题2】填表: 正方形面积191636正方形边长
老师:怎样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确定正方形的边长呢? 总结: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本质上就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那么这个正数与这个正数的平方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正方形的面积,引出求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让学生初步认识算术平方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乘方运算中,已知一个数的指数和它的幂求这个数. 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我们把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也就是,在等式x2=a(x≥0)中,规定x=. 思考:这里的数a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112=121,说出121的算术平方根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解:121的算术平方根是11,用等式表示为=11. 实际上,当求得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后,它的负的平方根可相应得到. 例如:9的算术平方根为3,它的负的平方根就是-3,即=3,-=-3. 的算术平方根为,它的负的平方根为,即 ,. 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我们也说0的算术平方根为0,即. 【知识拓展】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概念不同: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非负数a的非负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表示方法不同: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3)个数及取值不同: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是正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正一负且互为相反数. 联系:(1)具有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根中的一个. (2)存在条件相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只有非负数才有. (3)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都是0. (4)求算术平方根、平方根都可看成是平方的逆运算. 【做一做】 求下面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44; (2)0.01; (3); (4)132; (5)(-16)2. 【解题思路】确定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题目中给出的数,这个正数就是所求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1)因为122=144,所以144的算术平方根是12. 因为0.12=0.01,所以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 因为,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 132的算术平方根是13. 因为162=(-16)2,所以(-16)2的算术平方根是16. 【总结】由平方根的意义,易知:当a>0时,. 【例题讲解】 例2 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 (4)-. 说明:要让学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平方关系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进行求解,注意解题格式. 解:(1)=1.3.  (2)-=—=-15.  (3)±=±=±. (4)-=-=—17. 例3 某小区有一块长方形草坪,为了加强保护,小区管理人员准备用篱笆沿草坪边缘将其围起来.已知该长方形草坪的长是宽的4倍,草坪的面积是900 m2,求所需篱笆的总长度. 【思路分析】(1)如果设所需篱笆的宽为x m,它的长是多少?怎样列方程?(2)怎样求出x的值? 解:设这块长方形草坪的宽为x m,则长为4x m. 因为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900 m2, 所以4x·x=900,即x2=225, 所以x=±=±=±15. x=-15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x=15, 2×(15+4×15)=150(m). 答:所需篱笆的总长度是150 m. 【知识拓展】 小组讨论得出: 语言表述: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使学生初步体会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以加深学生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意义的理解。 体会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实际意义,理解实际情境中值的取舍;规范步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49; (2)0.36; (3). 思路分析: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1)=7.  (2)=0.6.  (3). 考点2 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例2】若a,b为实数,且,则a+b的值是(  ) A.0 B.﹣1 C.1 D.±1 【思路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 【解析】∵, ∴a+3=0,b﹣2=0, ∴a=﹣3,b=2, ∴a+b=﹣1. 【答案】B 考点3 算术平方根的应用 例3 小区准备将原来的400 m2的正方形草坪改建成300 m2的长方形球场,且其长、宽的比为5:3,如果把原来的正方形场地的铁栅栏围墙全部利用,围成新场地的长方形围墙,那么这些铁栅栏是否够用?试利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得出正方形的边长,从而得出这些栅栏的总长度,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球场面积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正方形的草坪面积为400m2, ∴正方形的边长为, ∴正方形的周长为20×4=80m, 设长方形球场的长和宽分别为5x、3x, ∴(5x+3x)×2=80,解得:x=5, ∴长方形的长为5×5=25m,宽为3×5=15m, ∴长方形的面积为25×15=375m2>300m2, ∴这些铁栅栏够用. 巩固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分别等于0. 注意:a ≥0,|a|≥0,≥0.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解答,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6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8 B.8 C.﹣8 D. 答案:B 2.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B.﹣ C. D.± 解析:=,的算术平方根是. 答案:C 3.(﹣5)2的算术平方根是(  ) A.±5 B.﹣5 C.5 D.25 解析:(﹣5)2=25,25的算术平方根是5. 答案:C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5.若,则x+y的值为(  ) A.﹣1 B.1 C.5 D.﹣5 解析:∵, ∴x﹣3=0,y+2=0, ∴x=3,y=﹣2, 则x+y=3+(﹣2)=1. 答案:B 6.已知(4﹣a)2与互为相反数,则a﹣b的平方根是(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得,(4﹣a)2+=0, 而(4﹣a)2≥0,≥0, ∴4﹣a=0,b+1=0, 解得a=4,b=﹣1, ∴a﹣b=5, ∴a﹣b的平方根是. 答案:C 7.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4). 解:(1); (2), (3); (4). 8.已知x、y是实数,且(y﹣2)2与互为相反数,求x2+y3的平方根. 解:∵(y﹣2)2与互为相反数, ∴y﹣2=0,2x+2=0, 解得:y=2,x=﹣1, 则x2+y3=(﹣1)2+23=9, 故x2+y3的平方根为±3.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表示方法:(a≥0)(即非负数有算术平方根) 3.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它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即: 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本节重要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小结.
6.布置作业 1.课本P64--65练习T1-T3 2.课本P65习题A组,B组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14.1 平方根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 表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它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即: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非负数的平方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由正方形的面积,得到它的边长,感知求边长就是求这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从而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通过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做一做”及例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计算算术平方根的能力,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环节紧凑,学生参与热情高,小组合作意识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有平方根的知识的铺垫,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在本节中,教师在总结的结果时,例题较少,忽略了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个环节。 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教师可侧重安排计算正数、0、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从这三种类题中让学生发现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