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实数
第1课时 实数的概念
课题 实数的概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69—72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 能正确识别无理数. 3. 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到数的扩充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正数的平方根怎样表示?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叫做算术平方根?什么样的数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是什么 它有怎样的性质? 【一起探究】 如图(1)所示,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两条直角边都是2 cm的直角三角形ABC,然后剪下这个三角形,再沿斜边上的高CD剪开后,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相等的 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求出面积,提问:如果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x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x2=2,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正数,所以x是2的算术平方根,即。 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通过复习使前后知识衔接,为学习后续知识做铺垫;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加深对无理数的认识.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数是客观存在的,直角边长是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以及边长是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都是. 【大家谈谈】 1.是整数吗 -3,-2,-1,0,1,2,3的平方等于2吗?你认为有平方后等于2的整数吗? 2.是分数吗 -,-,-,-,,,,的平方等于2吗 你认为有平方后等于2的分数吗? 3.会是有理数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回答问题. 1.整数的平方是整数,没有平方后得2的整数. 2.分数的平方是分数,没有平方后等于2的分数. 3.平方后等于2的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以前熟悉的有理数. 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数呢 让学生用计算机计算,展示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看法. 可设置如下问题: (1)小数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得出:小数 (2)是什么样的小数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师展示圆周率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实际上,圆周率π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观察思考】 (1)什么叫做有理数? (2)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化成怎样的小数 说明:整数可以写成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如-10=-10.0,-1=-1.0,0=0.0等. 师:任何分数都可以化成怎样的小数 让学生把-,-,,,-,,化成小数,并观察其特点. 归纳: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思考:任意给定一个分数,你能将它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吗 请你利用计算器再计算几个分数. 得出结论:有理数总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总结: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师:你还能写出一个无理数吗? 让学生举一些无理数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教师说明: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你们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吗? 强调:一般a是一个正无理数,那么-a是一个负无理数. 我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想一想:有理数与无理数有什么区别 (1)有理数总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化成分数的形式。 对无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和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了解它们不是以前学过的有理数,渗透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使学生类比有理数的特点,总结出无理数的概念.了解数的扩充的必要性和实数的意义,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认识无理数 【例1】在下列实数中:,3.14,0,,π,,0.101 001 000 1…,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考点2 实数的概念 【例2】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π-3,,0,3.14,,,-,0.1010010001. 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 解:①有理数集合{,-,0,3.14,,,0.1010010001,…}; ②无理数集合{π-3,,-,…}. 常见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是化简后含有π的数,③是无规律不循环的小数.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 A.0 B. C.π D. 答案:C 2.在实数,,,中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3.在下列各数:-4,,,4π,0.01020304…(小数点后的两个0之间分别是逐渐增加的正整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4.在实数,,3.14,π中,最小的无理数是______. 答案:π 5.下列各数分别填入下列相应的括号内: ,,,π,,,,,0,,0.373 773 777 3…. (1)无理数:{ …}; (2)有理数:{ …}. 答案:(1)无理数:{,,π,,0.373 773 777 3…,…}; (2)有理数:{,,,,0,,…}. 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要看这个数化简后是什么数,比如=3,是有理数. 提醒学生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实数 2.无理数满足的三个条件: (1)首先是小数; (2)其次是小数中的无限小数; (3)并且是无限小数中的不循环小数. 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本节重要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小结.
6.布置作业 1.课本P71练习T1-T2 2.课本P71-72习题A组,B组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14.3 实数 第1课时 平方根 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1.对于平方根性质的得出,要在设计题型上进行归纳,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2.在规范书写格式上,要通过多媒体展示、个别指导等方式,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书写格式做到规范。 3.对于平方根的计算,可出几个开平方开不尽的数,如求2的平方根等,使学生认识到2的平方根就是±,不能再进行化简。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