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二次根式 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章 二次根式 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3 19: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二次根式
回顾与反思
课题 回顾与反思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04—106
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 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进行化简计算. 能利用加、减、乘、除法法则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加深对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 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进行化简计算. 难点:能利用加、减、乘、除法法则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知识结构 (a≥0) 总结反思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总结与反思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被开方数为“数”的二次根式,因此,所学习的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以及加、减、乘、除运算,实质上是实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和相关运算. 至此,从整式到分式,再到二次根式,我们对代数式的认识更加丰富了. 1.二次根式(a≥0)具有双重意义: (1)对非负数的开平方运算; (2)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都是根据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推导出来的们分别是: (1)()2=a(a≥0). (2)=a(a≥0). (3)当a≥0时,=a;当a〈0时,=—a. (4) 3.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是: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相类似,主要步骤是: (1)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2)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是: ·(a≥0,b≥0). (2)(或)(a≥0,b>0).
专题复习 专题一 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专题分析】 对于二次根式,有两个“非负”:第一个是a≥0,第二个是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以知道≥0,这两个“非负”在解二次根式的有关问题时经常用到.二次根式的值为非负数,是一种常见的隐含条件.另外,绝对值、二次幂也有非负性,在题目中常常作为隐含条件,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解决这类问题经常会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设x,y均为实数,且y=,求xy的值. 解:由题意得x2—4≥0,4-x2≥0且x-2≠0, 解得x2=4且x≠2,所以x=-2, y==—500, 所以xy=(-2)×(—500)=1000. 专题二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专题分析】 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公式中a,b的取值范围往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整式的乘法公式同样适用,运用乘法公式往往会使计算简便. 【例2】 计算. (1)-; (2)(7+4)(7-4)—(3—1)2. 解:(1)原式=-+2 =4—+2 =4+. (2)原式=49-48-(45—6+1) =1—46+6 =6—45. 专题三 二次根式的求值 【专题分析】 有理数中的法则、性质、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仍然适用,二次根式的运算的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化简求值问题,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不要盲目代入,而使计算变得复杂;另外,要注意乘法公式的变形应用及整体思想的运用. 【例3】已知x=,求代数式+x2·的值. 〔解析〕 原式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后,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原式=+x2=x2+x2=2x2, 当x=时,原式=2. 通过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应用新知,熟悉本课重点.
四.本章节测试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一组是( ) A.与B.与C.与 D.与 4.已知的值为5,那么x的值是( ) A.5 B.25 C. D.5或 5.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6.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7.在算式中,你估计哪一个因数值减小1导致乘积减小最大( ) A. B. C. D. 8.下列各式中,与的积为有理数的是( ) A. B. C. D. 9.计算的结果是( ) A.1 B. C. D.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则斜边上的高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若代数式是二次根式,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化简:① ; ② . 13.当 时,二次根式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14.若,则 . 15.长方形相邻边长分别为,,则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16.规定,则的值是 . 三、解答题 17.化简: (1); (2); (3); (4). 18.计算: (1); (2); (3); (4). 19.先将化简,然后选一个合适的x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 20.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a值,并求出此时代数式的值. 21.交警通常根据刹车后轮滑行的距离来测算车辆行驶的速度,所用的经验公式是v= 16 ,其中v表示车速(单位:km/h),d表示刹车距离(单位:m),f表示摩擦系数,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d=20m,f=1.44,而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限速为80km/h,肇事汽车是否违规超速行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2.2) 2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1)求它的周长(要求结果化简) (2)请你给一个适当的x值,使它的周长为整数,并求出此时三角形周长的值. 23.有这样一类题目:将化简,如果你能找到两个数m、n,使并且,则将变成开方,从而使得化简. 例如:化简. 解: . 根据上述材料化简下列各式: (1); (2). 单元测试卷答案 1.A 2.C 3.C 4.D 5.C 6.B 7.A 8.D 9.C 10.C 11. 12. ①0.7 ② 13.6 0 14.3 15. 4 16. 17.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18.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19.解:原式 , ∵, ∴,取, 原式. 20.解:由题意可知:a< 2<0<b, 则原式=, 当a= 3时,原式=5. 21.解:肇事汽车超速行驶. 理由如下: 把d=20,f=1.44代入v=16, v=16=16×2.4×≈38.4×2.2=84.48km/h>80km/h, 所以肇事汽车超速行驶. 22.解:(1)周长 . (2)当时,周长. 23.解:(1) ; (2)∵ , , ∴. 通过单元测试卷,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检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