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源、电流、电路课时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源、电流、电路课时练(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3 14:36:36

文档简介

9.1电源、电流、电路
满分:99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
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4分)
A.4I
B.2I
1
C. I 2
1
D. I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设沿AB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1,沿CD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2,则有 ,A、B接入电路时电阻
为R1,C、D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2,则有 ,由欧姆定律得电流之比 ,解得
I2=4I1=4I,A项正确。
2. 有AB两段电阻丝,材料相同,长度也相同,它们的横截面的直径之比为dA:dB=1:2,
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分)
A.它们的电阻之比RA:RB=4:1
B.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A:IB=4:1
C.电子在两段中定向移动速度之比vA:vB=4:1
D.两段中的电场强度之比EA:EB=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长度、材料均相同,它们的横截面的直径之比为dA:dB=1:2,则横截面积之比为SA:
SB=1:4,根据 可知,电阻之比RA:RB=4:1,故A正确;
B、因两者是串联,它们的电流总相等,故B错误;
C、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则有,定向移动速率与横截面成反比,因此定向移动速度之比vA:
vB=4:1,故C正确;
D、串联电路,电流相等,设为I,则两段中的电场强度 ,因此电场强度与电压成正比,则有,电
场强度之比EA:EB=UA:UB=RA:RB=4:1,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120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0Ω,R1=100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
A、B两端的电压为(  )
(4分)
A.60V
B.40V
C.80V
D.120V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当滑片滑至R2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上下部分电阻各为100Ω,下部分与R1并
联后总电阻RAB=50Ω,整个电路的总电阻R=150Ω,设并联部分电压为UAB,则有 ,即
,B项正确。
4. 右图所示,电阻R1、R2、R3、R4满足R1:R2:R3:R4=1:2:3:4,则当A、B间接上直流电压时,
流过R1、R2、R3、R4的电流I1:I2:I3:I4为(  )
(4分)
A.1:2:3:4
B.6:3:2:11
C.3:2:1:6
D.3:2: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相同可得:电阻R1、R2、R3两端的电压相等,故由欧姆定律可得:I1:
I2:I3=6:3:2;
又由并联电路电流分流可得:I4=I1+I2+I3,所以,I1:I2:I3:I4=6:3:2:11,故B正确,ACD错
误;
故选:B。
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Ω ,R2=6Ω,R3=3Ω ,电流表内阻不计,在A、
B两点间加上9V的电压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
(4分)
A.0
B.1 A
C.1.5 A
D.2 A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图中电阻R2与R3并联后与R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 =6Ω;
根据欧姆定律,干路电流为:
由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IR3= ×1.5=1A
故选:B。
6. 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
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
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
(4分)
A.nU
U
B. n
C.(n﹣1)U
U
D. n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c和cd是串联形式,由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则
当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ac间的电压为(n﹣1)U,故输入电压为U+(n﹣1)U=nU,故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如图中,AB间的电压为30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则UCD的变化范围是
(  )
(4分)
A.0~10V
B.0~20V
C.10~20V
D.20~30V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当滑动变阻器触头置于变阻器的最上端时,UCD最大,最大值为
U 2R 2max = R U = × 30V = 20V ;当滑动变阻器触头置于变阻器的最下端时,UCD最小,最小值为3 3
Umin,所以U
R 1
min = R U = × 30V = 10V 的变化范围是10~20V。3 3
故选:C。
8. 如图所示,R1=4Ω ,R2=9Ω,R3=18Ω .通电后经R1、R2和R3的电流之比I1:I2:I3,R1、
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U3,分别为(  )
(4分)
A.I1:I2:I3=3:2:1,U1:U2:U3=3:2:2
B.I1:I2:I3=3:2:1,U1:U2:U3=2:3:3
C.I1:I2:I3=9:4:2,U1:U2:U3=3:2:2
D.I1:I2:I3=9:4:2,U1:U2:U3=4:9: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U2=U3,即I2R2=I3R3,所以 ;
流经R1和R3的电流之比 ;所以:I1:I2:I3=3:2:1
R2和R3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由U=IR可知: ,
所以:U1:U2:U3=2:3:3,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9. 图1、图2分别是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关于两种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
(6分)
A.负载电阻R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0时,应选用图2电路
B.要求负载电阻RL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应选用图1电路
C.负载电阻RL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R0的总电阻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不要求从零开始变化,
可采用图1电路
D.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图1电路
正确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 负载电阻RL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0时,如果采用图1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R0
的滑片,对电路影响不大,难以起到改变电流的作用,所以应选用分压电路,A项正确;要求负载RL上电
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只能使用分压接法,B项错误;负载电阻RL的阻值小于滑
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0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不要求从零开始变化,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因为限流
式电路总功率较小,所以应优先采用图1电路,C、D两项正确。
三、实验题(组)(共3小题,共23分)
10.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一薄的圆形合金片的阻值Rx(约为1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
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V1(量程0~1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V2(量程0~5V,内阻约100kΩ)
C.电流表A1(量程0~1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量程0~3mA,内阻约15Ω)
E.电源(电压1.2V,额定电流0.5A,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000Ω,额定电流2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
(6分)
(1)由图甲、图乙两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D为 _______mm,长度L为 _______mm。 (2分)
正确答案: 1.745;41.4;
答案解析: 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值为0.01mm,由图甲可知圆柱体的直径为D=1.5mm+24.5×0.01mm=1.745mm
1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值为0.1mm,由图乙可知圆柱体的长度为L=4.1cm+4×0.1mm=41.4mm
(2)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电压表选用 _______,电流表选用 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用
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3分)
正确答案: A;C;F;
答案解析: 由于电源电动势为1.2V,则电压表应选用A;由于待测电阻R约为1kΩ,则有
E
I = R
1.2
m = A=1.2mAx 1000
则电流表应选用C;为了调节方便,使电表示数变化明显,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F。
(3)要求能在实验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并能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阻值,
实验电路应选用中的 _______。
(1分)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要求能在实验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电压调节范围,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
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根据
RV 10000 R x 1000 R = < R = x 1000 A 10
可知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
故选:C。
11. 某兴趣小组设计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方案。可用器材有:电池(电动势1.5V)两节,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1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待测电阻Rx,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9分)
(1)首先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
①要求用S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电路,请在图1中补充连线将S2的c、d端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_______端(填“a”或“b”);
③闭合S1后,将S2分别接c和d端,观察到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
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不变,因此测量电阻时S2应该接 _______端(填“c”或“d”)。 (4分)
正确答案: ①实物连线见解析;②b;③c;
答案解析: ①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②滑动变阻器为限流式接法,为了保护电路的安全,闭合S1前,使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以保护元件
的绝对安全,故滑片P应置于b端;
③闭合S1后,将S2分别接c和d端,观察到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不变,
说明电流表分压明显,待测电阻较小,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因此测量电阻时S2应该
接c端。
(2)为了消除上述实验中电表引入的误差,该小组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
①请在图2中补充连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将S2分别接c和d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c、Ic和Ud、Id。
则待测电阻阻值Rx= _______(用Uc、Ud、Ic和Id表示)。
(5分)
Uc U d
正确答案: ①实物连线见解析;② I - c I

d
答案解析: ①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②根据电路分析,当闭合S1将S2接c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c,Ic,则
Uc U
I = Rx + R +
d
A R滑 ,将S2接d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d,Id,则 I = RA + Rc d 滑
,那
Uc Ud
么待测电阻阻值Rx= I - c I

d
12. 一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某元件的电阻,进行了如下实验: (8分)
(1)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如图关于多用电表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
(2分)
A.如图甲,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机械调零
B.如图乙,利用所示旋钮进行欧姆调零
C.如图丙,用“×100”挡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准确测量,应换到“×10”挡
D.实验完成后,挡位调至如图丁所示位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如图甲,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故A错误;
B、如图乙,利用所示旋钮进行欧姆调零,故B正确;
C、如图丙,用“×100”挡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准确测量,应换到“×1K”挡,故C错
误;
D、实验完成后,挡位调至“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故D错误。
故选:B。
(2)为了精确测量该元件的电阻,同学们又采用了如图戊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电路由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实验用到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B.灵敏电流计G
C.定值电阻R0=80Ω
D.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总长为L=60.00cm)
E.滑动变阻器R
F.线夹、电源、开关以及导线若干
G.电源(电动势为3V)
①在闭合开关S前,可将线夹P2大致固定于电阻丝AB中部位置,滑片P1应置于a端。闭合开关后,
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1至某一位置,然后不断调节线夹P2所夹的位置,
直到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出此时AP2段电阻丝长度x=12.00cm,则Rx的阻值计算式为 _______
(用R0、L、x表示),代入数据得Rx=_______Ω。
②为减小因电阻丝粗细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将定值电阻R0换成电阻箱。并按照①中的操作,
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1;然后将电阻箱与Rx交换位置,保持线夹P2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
重新使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2,则电阻Rx=_______。 (6分)
R x
正确答案: ① 0 、20;②√R1 R2 。 L x
Rx x
答案解析: 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时,由电桥的工作原理有: R = L x 0
R x
整理变形得到:R 0 x = L x
代入数据得:Rx=20Ω
R Rx AP R
R
2 2 AP 2
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时,根据电桥的工作原理有: R = R , R = 1 BP x R
BP 2 2
联立解得:Rx = √R R 1 2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2分)
13.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其中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为Ig,定值电阻R1、R2已知,
求分别接A、B,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的量程(用已知字母表示)。
(12分)
R1 + R2 + Rg
正确答案: 接A、B时电流表的量程为I1为 R Ig,接A、C时电流表的量程为I2为1
R1 + R2 + Rg
R1 + R
Ig。
2
答案解析: 解:设接A、B时电流表的量程为I1,接A、C时电流表的量程为I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有
R1 + R2 + Rg R1 + R2 + Rg
Ig(Rg+R2)=(I1-Ig)R1,IgRg=(I2-Ig)(R1+R2);解得I1= R Ig,I2= 1 R
1 + R2
Ig。
五、计算题(组)(共2小题,共26分)
14. 一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8v,内阻r=2Ω,电阻R1=4Ω ,R2=8Ω,R3=4Ω ,
C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3.0pF,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0.20m,两极板的间距d=1.0 ×
10-2m。
(14分)
(1)闭合开关S稳定后,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多少? (9分)
正确答案: 电容器与R2并联,则有:
则电容器带电量为:Q=CUC=3×10
-12×16=4.8×10-11C
答:闭合开关S稳定后,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4.8×10-11C。
答案解析: 电容器与R2并联,则其电压与R2电压相等,再有Q=CU求得电量
(2)当开关S闭合后,有一未知的、
待研究的带电粒子沿虚线方向以v0=2.0m/s的初速度射入MN的电场中,
已知该带电粒子刚好从极板的右侧下边缘穿出电场,求该带电粒子的比荷q/m(不计粒子的重力,
M、N板之间的电场看作匀强电场,g=10m/s2) (5分)
正确答案: 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有:
代入数据解得: =6.25×10-4
答:带电粒子的比荷为6.25×10-4
答案解析: 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由竖直向匀加速,水平向匀速运动列位移等式求解。
15. 在高压变压器中,线圈绕阻散发的热量通常用流动的绝缘油通过循环带走,
离子泵是一种驱动绝缘油循环流动的装置。如图1所示,离子泵的核心为横截面积为S,长为d的柱体,
内部充满绝缘油。其简化工作原理是:在柱体两侧电极加上电压后,在柱体内形成匀强电场,
左侧电极不断产生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运动到右侧电极后被回收。初始时,
带电粒子与绝缘油分子发生碰撞,经过极短时间后,
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分子对其作用力达到平衡,此后,
带电粒子与油分子以相同的速度沿柱体的轴线向右匀速运动。若稳定时,柱体内的带电粒子均匀分布,
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n。
(12分)
(1)测得离子泵工作时的电流为I,求单位时间内流过柱体横截面的绝缘油的体积Q。 (6分)
I
正确答案: 测得离子泵工作时的电流为I,单位时间内流过柱体横截面的绝缘油的体积Q为 nq 。
Δq
答案解析: 根据电流的定义:I= t =nqSvΔ
I
则由流量的定义可得,单位时间内流过柱体横截面的绝缘油的体积:Q=Sv= nq
(2)在柱体内的每个带电粒子也会产生电场,可视为静电场。
柱体内所有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可简化为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轴线,
大小沿轴线均匀变化的电场。当两极间电压较小时,
局部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的流动方向相反,将导致局部绝缘油倒流。
当两极间电压为U0时,恰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a.如图2所示,以柱体轴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沿轴线建立x轴。在图3中画出电压为U0时,
柱体内的一个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随x变化的图像,
并在纵轴上标出你能确定的关键点的坐标。
b.若两极间电压为U(U>U0),求柱体中带电粒子对绝缘油整体的驱动力F驱。
(6分)
正确答案: a.如图2所示,以柱体轴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沿轴线建立x轴。在图3中画出电压为U0
时,柱体内的一个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随x变化的图像,并在纵轴上标出你能确定的关键点的坐标
(见解析)。
b.若两极间电压为U(U>U0),柱体中带电粒子对绝缘油整体的驱动力F驱为UnSq。
U
答案解析: a、当电压为U0时,外加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E=
0 ,方向沿x轴正方向柱体内的带电
d
粒子均匀分布,由对称性可知带电粒子的电场在O点的电场强度为0
由题意可知带电粒子在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kx(k为常数)
U
则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E +E = 0 1 2 d + kx
当电压为U0时,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0
d
在x= 2 处的电场强度:E=0,
2U
0
从而得到:k= 2 d
2U0 U0
那么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 x +d2 d
2qU0 qU0
x轴上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Eq= 2 x + d d
于是得到柱体内,一个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b、柱体中所有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E=kx
因带电粒子均匀分布,由对称性可知,柱体内所有带电粒子受到该电场的电场力的合力为0
柱体中所有带电粒子的电荷量:q总=nSdq
U
柱体中所有带电粒子受到的外加电场力大小:F= d q 总
U
则有:F= d · nqSd =Unsq
带电粒子匀速运动,则所有带电粒子受到绝缘油的作用力大小:F′=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绝缘油整体受到带电粒子的驱动力大小:F驱=F′
则:F驱=UnSq。
9.1电源、电流、电路
满分:99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
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4分)
A.4I
B.2I
1
C. I 2
1
D. I 4
2. 有AB两段电阻丝,材料相同,长度也相同,它们的横截面的直径之比为dA:dB=1:2,
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分)
A.它们的电阻之比RA:RB=4:1
B.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A:IB=4:1
C.电子在两段中定向移动速度之比vA:vB=4:1
D.两段中的电场强度之比EA:EB=4:1
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120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0Ω,R1=100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
A、B两端的电压为(  )
(4分)
A.60V
B.40V
C.80V
D.120V
4. 右图所示,电阻R1、R2、R3、R4满足R1:R2:R3:R4=1:2:3:4,则当A、B间接上直流电压时,
流过R1、R2、R3、R4的电流I1:I2:I3:I4为(  )
(4分)
A.1:2:3:4
B.6:3:2:11
C.3:2:1:6
D.3:2:1:4
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Ω ,R2=6Ω,R3=3Ω ,电流表内阻不计,在A、
B两点间加上9V的电压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
(4分)
A.0
B.1 A
C.1.5 A
D.2 A
6. 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
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
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
(4分)
A.nU
U
B. n
C.(n﹣1)U
U
D. n 1
7. 如图中,AB间的电压为30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则UCD的变化范围是
(  )
(4分)
A.0~10V
B.0~20V
C.10~20V
D.20~30V
8. 如图所示,R1=4Ω ,R2=9Ω,R3=18Ω .通电后经R1、R2和R3的电流之比I1:I2:I3,R1、
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U3,分别为(  )
(4分)
A.I1:I2:I3=3:2:1,U1:U2:U3=3:2:2
B.I1:I2:I3=3:2:1,U1:U2:U3=2:3:3
C.I1:I2:I3=9:4:2,U1:U2:U3=3:2:2
D.I1:I2:I3=9:4:2,U1:U2:U3=4:9:18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9. 图1、图2分别是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关于两种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
(6分)
A.负载电阻R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0时,应选用图2电路
B.要求负载电阻RL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应选用图1电路
C.负载电阻RL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R0的总电阻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不要求从零开始变化,
可采用图1电路
D.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图1电路
三、实验题(组)(共3小题,共23分)
10.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一薄的圆形合金片的阻值Rx(约为1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
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V1(量程0~1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V2(量程0~5V,内阻约100kΩ)
C.电流表A1(量程0~1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量程0~3mA,内阻约15Ω)
E.电源(电压1.2V,额定电流0.5A,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000Ω,额定电流2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
(6分)
(1)由图甲、图乙两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D为 _______mm,长度L为 _______mm。 (2分)
(2)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电压表选用 _______,电流表选用 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用
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3分)
(3)要求能在实验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并能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阻值,
实验电路应选用中的 _______。
(1分)
11. 某兴趣小组设计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方案。可用器材有:电池(电动势1.5V)两节,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1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待测电阻Rx,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9分)
(1)首先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
①要求用S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电路,请在图1中补充连线将S2的c、d端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_______端(填“a”或“b”);
③闭合S1后,将S2分别接c和d端,观察到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
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不变,因此测量电阻时S2应该接 _______端(填“c”或“d”)。 (4分)
(2)为了消除上述实验中电表引入的误差,该小组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
①请在图2中补充连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将S2分别接c和d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c、Ic和Ud、Id。
则待测电阻阻值Rx= _______(用Uc、Ud、Ic和Id表示)。
(5分)
12. 一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某元件的电阻,进行了如下实验: (8分)
(1)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如图关于多用电表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
(2分)
A.如图甲,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机械调零
B.如图乙,利用所示旋钮进行欧姆调零
C.如图丙,用“×100”挡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准确测量,应换到“×10”挡
D.实验完成后,挡位调至如图丁所示位置
(2)为了精确测量该元件的电阻,同学们又采用了如图戊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电路由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实验用到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B.灵敏电流计G
C.定值电阻R0=80Ω
D.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总长为L=60.00cm)
E.滑动变阻器R
F.线夹、电源、开关以及导线若干
G.电源(电动势为3V)
①在闭合开关S前,可将线夹P2大致固定于电阻丝AB中部位置,滑片P1应置于a端。闭合开关后,
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1至某一位置,然后不断调节线夹P2所夹的位置,
直到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出此时AP2段电阻丝长度x=12.00cm,则Rx的阻值计算式为 _______
(用R0、L、x表示),代入数据得Rx=_______Ω。
②为减小因电阻丝粗细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将定值电阻R0换成电阻箱。并按照①中的操作,
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1;然后将电阻箱与Rx交换位置,保持线夹P2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
重新使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2,则电阻Rx=_______。 (6分)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2分)
13.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其中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为Ig,定值电阻R1、R2已知,
求分别接A、B,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的量程(用已知字母表示)。
(12分)
五、计算题(组)(共2小题,共26分)
14. 一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8v,内阻r=2Ω,电阻R1=4Ω ,R2=8Ω,R3=4Ω ,
C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3.0pF,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0.20m,两极板的间距d=1.0 ×
10-2m。
(14分)
(1)闭合开关S稳定后,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多少? (9分)
(2)当开关S闭合后,有一未知的、
待研究的带电粒子沿虚线方向以v0=2.0m/s的初速度射入MN的电场中,
已知该带电粒子刚好从极板的右侧下边缘穿出电场,求该带电粒子的比荷q/m(不计粒子的重力,
M、N板之间的电场看作匀强电场,g=10m/s2) (5分)
15. 在高压变压器中,线圈绕阻散发的热量通常用流动的绝缘油通过循环带走,
离子泵是一种驱动绝缘油循环流动的装置。如图1所示,离子泵的核心为横截面积为S,长为d的柱体,
内部充满绝缘油。其简化工作原理是:在柱体两侧电极加上电压后,在柱体内形成匀强电场,
左侧电极不断产生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运动到右侧电极后被回收。初始时,
带电粒子与绝缘油分子发生碰撞,经过极短时间后,
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分子对其作用力达到平衡,此后,
带电粒子与油分子以相同的速度沿柱体的轴线向右匀速运动。若稳定时,柱体内的带电粒子均匀分布,
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n。
(12分)
(1)测得离子泵工作时的电流为I,求单位时间内流过柱体横截面的绝缘油的体积Q。 (6分)
(2)在柱体内的每个带电粒子也会产生电场,可视为静电场。
柱体内所有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可简化为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轴线,
大小沿轴线均匀变化的电场。当两极间电压较小时,
局部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的流动方向相反,将导致局部绝缘油倒流。
当两极间电压为U0时,恰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a.如图2所示,以柱体轴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沿轴线建立x轴。在图3中画出电压为U0时,
柱体内的一个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随x变化的图像,
并在纵轴上标出你能确定的关键点的坐标。
b.若两极间电压为U(U>U0),求柱体中带电粒子对绝缘油整体的驱动力F驱。
(6分)9.1电源、电流、电路
满分:99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小题,共32分)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4分)
A.4I B.2I C. D.
有AB两段电阻丝,材料相同,长度也相同,它们的横截面的直径之比为dA:dB=1:2,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分)
A.它们的电阻之比RA:RB=4:1
B.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A:IB=4:1
C.电子在两段中定向移动速度之比vA:vB=4:1
D.两段中的电场强度之比EA:EB=4: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120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0Ω,R1=100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A、B两端的电压为(  )
(4分)
A.60V B.40V C.80V D.120V
右图所示,电阻R1、R2、R3、R4满足R1:R2:R3:R4=1:2:3:4,则当A、B间接上直流电压时,流过R1、R2、R3、R4的电流I1:I2:I3:I4为(  )
(4分)
A.1:2:3:4 B.6:3:2:11 C.3:2:1:6 D.3:2:1: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2=,R3=,电流表内阻不计,在A、B两点间加上9V的电压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
(4分)
A.0 B.1 A C.1.5 A D.2 A
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  )
(4分)
A.nU B. C.(n﹣1)U D.
如图中,AB间的电压为30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则UCD的变化范围是(  )
(4分)
A.0~10V B.0~20V C.10~20V D.20~30V
如图所示,R1=,R2=,R3=.通电后经R1、R2和R3的电流之比I1:I2:I3,R1、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U3,分别为(  )
(4分)
A.I1:I2:I3=3:2:1,U1:U2:U3=3:2:2
B.I1:I2:I3=3:2:1,U1:U2:U3=2:3:3
C.I1:I2:I3=9:4:2,U1:U2:U3=3:2:2
D.I1:I2:I3=9:4:2,U1:U2:U3=4:9:18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图1、图2分别是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关于两种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
(6分)
A.负载电阻R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0时,应选用图2电路
B.要求负载电阻RL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应选用图1电路
C.负载电阻RL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R0的总电阻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不要求从零开始变化,可采用图1电路
D.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图1电路
三、实验题(组)(共3小题,共23分)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一薄的圆形合金片的阻值Rx(约为1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V1(量程0~1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V2(量程0~5V,内阻约100kΩ)
C.电流表A1(量程0~1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量程0~3mA,内阻约15Ω)
E.电源(电压1.2V,额定电流0.5A,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000Ω,额定电流2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
(6分)
(1) 由图甲、图乙两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D为 _______mm,长度L为 _______mm。(2分)
(2) 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电压表选用 _______,电流表选用 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用 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3分)
(3) 要求能在实验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并能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阻值,实验电路应选用中的 _______。
(1分)
某兴趣小组设计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方案。可用器材有:电池(电动势1.5V)两节,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1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待测电阻Rx,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9分)
(1) 首先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
①要求用S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电路,请在图1中补充连线将S2的c、d端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_______端(填“a”或“b”);
③闭合S1后,将S2分别接c和d端,观察到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不变,因此测量电阻时S2应该接 _______端(填“c”或“d”)。(4分)
(2) 为了消除上述实验中电表引入的误差,该小组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
①请在图2中补充连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闭合S1,将S2分别接c和d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c、Ic和Ud、Id。则待测电阻阻值Rx= _______(用Uc、Ud、Ic和Id表示)。
(5分)
一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某元件的电阻,进行了如下实验:(8分)
(1) 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如图关于多用电表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
(2分)
A.如图甲,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机械调零
B.如图乙,利用所示旋钮进行欧姆调零
C.如图丙,用“×100”挡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准确测量,应换到“×10”挡
D.实验完成后,挡位调至如图丁所示位置
(2) 为了精确测量该元件的电阻,同学们又采用了如图戊所示电路进行测量。电路由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实验用到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B.灵敏电流计G C.定值电阻R0=80Ω
D.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总长为L=60.00cm)
E.滑动变阻器R F.线夹、电源、开关以及导线若干 G.电源(电动势为3V)
①在闭合开关S前,可将线夹P2大致固定于电阻丝AB中部位置,滑片P1应置于a端。闭合开关后,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1至某一位置,然后不断调节线夹P2所夹的位置,直到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出此时AP2段电阻丝长度x=12.00cm,则Rx的阻值计算式为 _______(用R0、L、x表示),代入数据得Rx=_______Ω。
②为减小因电阻丝粗细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将定值电阻R0换成电阻箱。并按照①中的操作,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1;然后将电阻箱与Rx交换位置,保持线夹P2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重新使灵敏电流计G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2,则电阻Rx=_______。(6分)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2分)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其中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为Ig,定值电阻R1、R2已知,求分别接A、B,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的量程(用已知字母表示)。
(12分)

五、计算题(组)(共2小题,共26分)
一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8v,内阻r=,电阻R1=,R2=,R3=,C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3.0pF,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0.20m,两极板的间距d=10-2m。
(14分)
(1) 闭合开关S稳定后,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多少?(9分)
(2) 当开关S闭合后,有一未知的、待研究的带电粒子沿虚线方向以v0=2.0m/s的初速度射入MN的电场中,已知该带电粒子刚好从极板的右侧下边缘穿出电场,求该带电粒子的比荷q/m(不计粒子的重力,M、N板之间的电场看作匀强电场,g=10m/s2)(5分)
在高压变压器中,线圈绕阻散发的热量通常用流动的绝缘油通过循环带走,离子泵是一种驱动绝缘油循环流动的装置。如图1所示,离子泵的核心为横截面积为S,长为d的柱体,内部充满绝缘油。其简化工作原理是:在柱体两侧电极加上电压后,在柱体内形成匀强电场,左侧电极不断产生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运动到右侧电极后被回收。初始时,带电粒子与绝缘油分子发生碰撞,经过极短时间后,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分子对其作用力达到平衡,此后,带电粒子与油分子以相同的速度沿柱体的轴线向右匀速运动。若稳定时,柱体内的带电粒子均匀分布,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n。
(12分)
(1) 测得离子泵工作时的电流为I,求单位时间内流过柱体横截面的绝缘油的体积Q。(6分)
(2) 在柱体内的每个带电粒子也会产生电场,可视为静电场。柱体内所有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可简化为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轴线,大小沿轴线均匀变化的电场。当两极间电压较小时,局部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绝缘油的流动方向相反,将导致局部绝缘油倒流。当两极间电压为U0时,恰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a.如图2所示,以柱体轴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沿轴线建立x轴。在图3中画出电压为U0时,柱体内的一个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随x变化的图像,并在纵轴上标出你能确定的关键点的坐标。
b.若两极间电压为U(U>U0),求柱体中带电粒子对绝缘油整体的驱动力F驱。(6分)

第2页
第2页
同课章节目录